分享

浅析大柴胡汤中大黄之用

 为什么73 2017-04-10


大柴胡汤含有大黄已成目前的主流观点该观点的支持论据是大柴胡汤证属少阳阳明合病或少阳病腑实证但对方中配伍大黄的意义探究欠详。为了深入探索仲景学说的奥秘揭晓大柴胡汤配伍大黄的本义笔者不揣谫陋陈述管见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1、虽“呕多”,亦可用大黄,其功在于“清”



《伤寒论》中有“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 (204条)之禁,故而部分学者认为大柴胡汤证禁攻,大柴胡汤中应无大黄。试问呕者断不可用大黄乎?大黄只为阳明病而设乎?《金匮要略》明言:“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再从大黄的用量分析,《伤寒论》中大黄从药量上可以分为4个层次,即六两、四两、三两、二两。不同药量层次在功效上各有所偏。传统观点认为,大黄后下“气锐而行速”,大黄久煎则“气钝而行缓”,而大柴胡汤中大黄仅用二两,又与诸药同煮久煎,其攻下作用可以说微乎其微,难怪近代名医张锡纯直言:“大柴胡汤中用大黄,诚不如用石膏也。”方中大黄之功在于清,其意昭然。


2、虽无大便硬,亦可用大黄,其治在于“痛”



大黄不仅可用于攻下,亦可用于活血止痛。《伤寒论》 279条云:“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此处加大黄之目的在于治疗“大实痛”。大柴胡汤证“按之心下满痛”的主要病机是“热结于里” ,方用大黄,旨在清除热结、活血止痛,与桂枝加大黄汤之意同,用以治疗“实痛”。《神农本草经》谓大黄:“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疒徵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道,调中化食,安和五脏。”《神农本草经》中仅有柴胡、大黄两味具有“推陈致新”之效,两药相配,其“推陈致新”之力更强,《医学发明》复元活血汤中柴胡、大黄同用以治疗跌打损伤、瘀血滞留胁肋之胁痛,意即如此,诚如张秉成所言“以酒浸大黄,使其性不致直下,随柴胡之出表入里以成搜剔之功” 。柴胡、大黄配伍“出表入里”之用,恰合少阳半表半里之机。


3、虽无有形之邪,亦可用大黄,其用在于“实”



大黄可去有形实邪,亦可治无形热邪。柯琴云:“此方是治三焦无形之热邪,非治胃腑有形之实邪也。”无论大柴胡汤是治无形热邪或治有形实邪暂且存疑,欲晓大柴胡汤的归属及大黄用意,须先明阳明病提纲之本义。笔者认为胃家实之“实”,不管有形无形,均与虚相对,指邪气盛实而言,非空、无之反义。杜雨茂教授亦认为:胃家实的“实”指病邪盛实,燥热内炽之意。”故白虎汤证无形邪热之弥漫,属于“胃家实”;栀子豉汤证所述之热郁胸膈,并未与有形之热邪相结,亦属于“胃家实”。若将“胃家实”仅理解为大便结实,则阳明病何其局限也!邪热内盛皆属于实。笔者认为不管大柴胡汤证归属少阳阳明合病或少阳腑实证,方中大黄之用皆在于“实”,此与《金匮要略》中大柴胡汤证“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之意相同。


综上所述,大黄之用,既可清无形邪热,又可下有形实邪。“仲景组方用大黄在多数情况下,对其功用而言并非尽在攻下燥屎,而有泻瘀、止痉、止血、消痞等功效”。欲其轻清者,大黄渍之可也;欲其峻下者,大黄后下方可;欲其和缓者,大黄同煎即可。大柴胡汤中配伍大黄不仅可以清泄实热,又能活血祛瘀,与柴胡配伍“推陈致新”以去实痛。如此理解,则大柴胡汤中有大黄的论据更为充分,其配伍大黄的意义更加清晰。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