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怀源 | 跨界与整合:阅读推广的感性和理性

 許學仁 2017-04-13



阅读已经从“开卷有益”的感性走向“实际获得”的理性。    

以人的发展为目标,以互联网为平台,实现方便快捷而又发人深省的阅读,才能达到阅读立人的目的。

——李怀源   




跨界与整合:阅读推广的感性和理性

文/李怀源


        2016年4月23日,我被中国教育报评选为“2015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一年来,上整本书阅读课20多次;在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等地参加阅读专项活动7次;在各种阅读活动中进行《互联网 下的阅读教育》《图画书的中国味道》等讲座10次;发表《班级读书会的价值在哪里》《中国古人的读书生活》等阅读类文章6篇……

         

        这一年,我参加的阅读推广活动特别多。进入2017年,我开始静下来观察和思考,在如此奔忙中究竟留下了什么?回想我参与的活动,经常浮现在眼前的是以下两个场景。

       场景一:在五年级的课堂上,我和学生探讨可能性、概率和统计。所用的两本书是《猫画被盗事件》《谁能得到变形金刚》,最后还选取了美国总统大选的选票统计、网络销售和快递的数据。用《猫画被盗事件》引发学生对“图 文”描述故事的关注,通过《谁能得到变形金刚》中“如何设计游戏规则”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让学生感受到随机事件不确定性的特点。以此来引导学生探究如何用图表的形式表达信息,如何看懂数学表达,理解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场景二:坐在电脑前,打开录屏软件,开始录制给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课。全国各地的小学生登录网上平台就能收听,至今已经进行了《小猪稀哩呼噜》《神笔马良》《夏洛的网》《一百条裙子》等10本书的网上授课。通过“怎样理解”“怎样把厚书读薄”“如何欣赏一部传奇小说”等专题分享,引导学生获得阅读策略,积累阅读经验。此外我还在微信上以语音的形式向家长和老师进行阅读讲座。《如何培养一个阅读者》《阅读:单篇、群文与整本》,两次讲座收听都在12000人以上。为什么会把这些记下呢?是因为这些给我更多挑战,也带来更多启示。


         我的新认识——阅读要整合到人:

         作为一个有24年教龄的语文特级教师,我在朋友的鼓励下,上了一节数学阅读课,并且在市级的研讨活动中,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学期,我正在准备一节哲学与数学整合的阅读课,我想,这节课能给师生带来更多的思考。跨界的阅读课,已经成为阅读推广中的一个趋势,相信更多老师能够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打破学科壁垒,真正思考阅读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我的新行动——互联网 下的阅读教育:

        2000年开始,我就在人教论坛与全国各地教师交流语文教学。但是,能够利用互联网,用声音向无数的人传递阅读理念,这是我没想过的。朋友鼓动我做一次公益讲座,并且告诉我收听人数会在10000人以上。2016年10月,我开始了第一次微信讲座。看着平台上的数字不断变化,我被网络的力量折服。后来,当我知道别人的讲座动辄听众100000 的时候,我明白,在互联网 的时代,数字真的不是问题。互联网 音频,成了推广阅读的有力工具。


         阅读已经从“开卷有益”的感性走向“实际获得”的理性。我们既不能满足一班、一本、一堂课的悠闲,也不能被一人、一机、10000 的表面繁荣所陶醉。家长、学生、教师,已经从获取信息的低层级阅读向发展思维的高层级阅读前进。虽然每个人的起点不同,但是,都要经过基于互联网的跨界与整合的阅读之路。

       

       原载《中国教育报》2017年4月10日


    (作者:李怀源,系清华附小商务中心区实验小学执行校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