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继承:儒家的起源与思想主旨(4)

 清醒4321 2017-04-13

  我们怎么读《论语》这本书呢?我给大家提一个方法。孔子曾多次告诉学生:'吾道一以贯之。'注意这个话--吾道一以贯之,我自己教育学生、周游列国,做那么多事儿,你们看起来有不同,说不同的话,做不同的事儿,可是这些不同中,有一个东西叫一以贯之。'一以贯之'就意味着孔子思想内部贯穿着十分严密的逻辑。

  那么,我们今天来看,孔子的'一以贯之'是什么意思呢?我用中国文化的语境来给大家解释。实际上是一个开了悟的人,一个有大智慧的人,他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没有一个固定的公式,也没有一个固定的做法,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事情,到底应该怎么做,没有放之四海的普遍公式。人不一样,他的状态不一样,看待问题的角度就不一样。我们到底该怎么解决?孔子做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指导:一个有大智慧的人,在面对万事万物的时候,我们有一个成语,叫因材施教。面对不同人、不同场合、不同的问题该怎么处理,没有放之四海统一答案,这样就造成了,我们就觉得孔子的话很散乱。恰恰是因为这样,才体现出一个真正的智者在面临不同问题、不同人,所闪现的智慧和灵活。所以孔子有一句话,叫无可无不可。这绝对不是没有原则,是因为世界变化万千,我们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要针对具体的事情,处理得恰到好处,这是一个开了大智慧的人的状态。

  所以,《论语》怎么读?我送大家一句话:以一心应万物。一'心'是什么心?是一个开了大智慧的心,是一个真正的智者和学者的心。'万物',遇到同的人,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事情,怎么办?根据这件事、这个问题的真实状态,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这叫以一心应万物。孔子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性格,面临的问题和障碍不同,孔子以自己的智慧,看到问题所在,告诉他该怎么做,这个状态就叫以一心应万物。这个一'心'就是觉悟和智者的心,在处理不同问题上,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孔子晚年'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我们中国的话叫自在,西方的话叫自由。这个状态是一个非常高明的状态,所以大家以后要注意,孔子的话,仔细分析,是大有深义的,绝对不是我在高推圣境。他的话是一个真正的智者和学者对问题的看法,他能一下子抓到问题的实质,他抓到那个东西看似平凡,实际上是很高明的,关键是你能不能理解这个智慧,你的慧根够不够。

  我们就开始解读孔子的智慧。论语里面他给我们什么信息呢?

  1、关于人生的追求

  第一个,关于人生的追求。人该怎么活,这是人生的第一大问题,大家扪心自问,我们这一辈子吃饭、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恐怕不是为了吃饭活着,也不是为了简单的工作赚几个钱。那么人一辈子到底该怎么活?这个人生的第一个大问题如果不解决,那你就是浑浑噩噩,说得再重一点,就是行尸走肉。你为什么活着?人生该追求什么?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为什么我们那么多的困惑,那么多的纠结,当我们面对考验的时候,痛苦源自哪里?源自对人生该怎么活没搞清楚,一个人该怎么活这个问题解决了,我们面对考验和苦难的时候,才能从容,才能知道该怎么处理,所以孔子给了我们很多启迪。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早晨听到道、悟到了道,夕死可矣,就是夕阳西下的时候死都可以。当然,这是一个形容的说法。这话给我们什么启发?人这一生,有些追求是可以超越生死的。不要说什么当官,赚多少钱,甚至可以把生死放下,那是什么?那是大道。道是孔子最高的追求,生死在他面前都可以放下。这就是一个民族的骨气。大家想想,这句话给我们这个民族多少启发?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的时候,为了民族去打拼,近代以来,多少人欺负我们?这个民族受到多少凌辱?那些共产党人,像秋瑾'拼得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那时候,多少的苦难加在我们这个民族头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抗日战争,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伤亡三千五百多万。这么大的伤亡,很多志士仁人,为了民族的尊严和老百姓的幸福,把生死放下了。

  所以,我们共产党人早期被抓捕以后说:'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用在孔子这个话,主义就是道啊,为了它死都不怕。一个党、一个组织,或者一个民族,如果在追求道义的这条路上,生死都可以放下,这个民族的力量得有多大?所以,中国共产党从那么薄弱的力量可以成长起来,是因为有这一批人在,有追求道义的人在。当然,这个道义在不同的人心里面是不一样的。可是,要有这份精神,知识分子要有一份骨气,一份为了民族的未来,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惧生死的骨气。

  2、关于对道义的坚守

  孔子还说过:'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孔子认为,志士仁人应该志于道,把追求道义当做自己的最高追求。'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就是嫌吃得不好,嫌穿得不好的人,孔子说未足与议也,没有什么和他们好说的。我们今天一些人,虚荣攀比,一个手机,非得要某个牌子。我的手机是国产品牌的,千八百块钱,用得挺好。有的学生,不赚钱,拿着父母的钱,非得攀比,非得买某些品牌五、六千的手机,何必呢?有什么用呢?它无非是一个通讯工具,它能增加你的内涵吗?它能提升你的智慧吗?它对你的成长有帮助吗?有的孩子的家庭不是很富裕,可你非得从父母手中要一点钱,去满足自己攀比需求的时候,你不觉得自责吗?所以,士志于道,而不是追求虚荣攀比。

  如果一个人老是抱怨吃得不好、穿得不好,未足与议也,没有什么跟他好说的。孔子这个道,如果要把它说明白,也很复杂,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道义。什么道义?一个人对社会、对国家、对人生的意义,应该怎么活,就是悟道,那份真理就是孔子心中的道。

  孔子说,人活着,应该'志于道,据于德',就是在做任何事都要有规范,不能放纵自己。'依于仁',就是做什么事都要符合仁,仁者爱人的仁。'游于艺',就是一个人活着可以有多种技能,或者多种爱好,风雅的爱好让人生活得很有趣。

  孔子还说,既然我们追求道,道义是人生最高的追求。孔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的意思是什么?假如让我吃粗粮,饭的味道不好,也喝不到很好的东西,甚至睡觉连枕头都没有了,枕着胳膊,我亦乐在其中矣,也过得很快乐。孔子过得那么苦,为什么还高兴?其实就是因为心中有一个道义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不符合道义的富和贵,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通过权钱交易,通过贪腐等不正当手段获得的财富,孔子讲,于我如浮云,我绝对不会去做。这是孔子跟我们说的,人该怎么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