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宾川真的是一个受到上天眷顾的地方,这里山川秀丽,金沙江从县内流过,到处郁郁葱葱,被称为天然温室、热区宝地。
环绕在优美风景之中的宾川却不止有一种气质,当地人都说宾川有着著名的“三气”。 一为 灵 气 位于宾川境内的鸡足山,是与五台、峨眉、普陀、九华山齐名的佛教圣地。远古时期,有迦叶开山“抱金褴袈裟,携舍利佛牙,入定鸡足山,辟华首门为华化道场”的传说。 千百年来,云南各民族中的能人奇士在此修建寺庙、参禅实证、悟道修心,他们用自己的学问、道德来进行言传身教,教化一方民众。 长久以来,不管是宾川的人和物,都沾染了几分鸡足山的灵气。(点击这里详细了解鸡足山的神奇) 二为 热 气 宾川县位于云南省西部、金沙江南岸干热河谷地区,气候炎热,不少人都戏称宾川是大理的“吐鲁番”。但也正是这个气候,让宾川成为了著名的“水果之乡”,宾川的葡萄和柑橘,都是远近闻名的水果。 三为 洋 气 是的你没看错,就是形容“富有现代化潮流气息”的“洋气”。地处边陲的宾川为何会显得洋气?这种洋气又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呢?且听洋芋君为你一一道来。 宾川是著名的侨乡,境内分布有宾居、太和及彩凤三个华侨农场,共居住着来自印尼、印度、越南、缅甸、新加坡、老挝、马来西亚、柬埔寨等8个国家的众多归侨侨眷。 by 施德兴 多年的旅居生活不仅让他们保留着充满异域风情的民俗文化,更随之带来了众多风格各异的侨乡美食。美味可口的异国佳肴,伴随着他们历经重重险阻漂洋过海,在宾川这片热土上悄悄扎下了根。 位于太和华侨农场中的“小越南休闲餐馆”就是这其中的代表。
这家侨味餐厅由越南华侨莫凤月于1985年开办,她利用自己娴熟的厨艺把独具越南风味的菜肴与当地口味结合,使得餐厅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
by 骆忠华 在太和农场,还有另一家特色越南餐厅——“赛姐侨味园”。 饭店的老板娘是一位越南归侨,她说在越南语中“赛姐”是最小的意思,她是家里最小的女儿,所以大家都亲切的称她“赛姐”。 虽然已经归国30年,但赛姐的手艺丝毫没有退步,随便上几张她的招牌菜给大家感受一下。
▼越南小卷粉 ▼三鲜汤 ▼糖醋鱼 ▼菠萝炒牛肉 ▼爆炒墨鱼仔 在彩凤华侨农场,有一家“华侨卷粉小卷筒”同样别具特色。 他们家除了传统的越南小吃,还有结合本地风味的特色早点,有鸡肉、秘制烧肉、杂酱、和具有特色的泡皮作为帽子的饵丝、米线、面条、卷粉。宾川用泡皮煮泥鳅,他家独具创新,用来煮早点,反而成为一道独具特色的美食。 除了美食,当地人还特别偏爱位于太和农场中的一家咖啡馆——“二对咖啡”。
在颇具异域风情的浪漫氛围里,吹着凉爽的风,喝着有“中国咖啡活化石”美誉的宾川朱苦拉小粒咖啡。这种惬意,难以言表!(点击这里详细了解宾川朱苦拉咖啡) 二对咖啡最初的名字是叫“合意来小卖部”,它是由越南归侨冼锦华和妻子二人于1985年在当时的太和华侨农场开设的一家杂货铺,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家小店最初经营的内容不是咖啡,而是早点。后来随着身边的朋友都喜欢来他的早点铺喝咖啡,他就开始慢慢地尝试着卖起咖啡来。
30年来,尽管二对咖啡在原有基础上经过了多次改良,但他们至今仍坚持许多传统工艺和制作方法,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的保留咖啡原有的味道。
被归侨们带到宾川的还有足球。 1958年,太和华侨农场建场迎来了8个国家的归侨。在归国的这些华侨中有许多在国外受到过足球文化的熏陶,归国后年轻的华侨自行组织成立了宾川最早的足球队伍——太和华侨二队,填补了宾川足球早期的空白。 这只传奇的球队在宾川的多次比赛中夺得冠军,同时,从太和华侨农场足球队走出去的多位球员曾参加过州级和省级的比赛。 在宾川,各种各样的语言也为这里增加了“洋气”。 因为一些归侨还保持回国前的语言习惯,因此你在这里可以听到印尼语、越南语、缅甸语、广东话、广西话、福建话等多种语言。
现在,宾川归侨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巴西、丹麦、爱尔兰、比利时、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印度、新加坡、缅甸、越南、日本、柬埔寨、老挝、香港、澳门、台湾等25个国家和地区有着广泛的联系,他们的亲友经常关心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关心着归侨的生活状况。
同时,归侨与亲友的交流也带动了科技、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频繁交流,为宾川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宾川也因此变得越来越“洋气”。 本图文来源于美好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