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经》第二百二十五篇《青蝇》

 古风泊客 2020-10-24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赏析一]~~[赏析五

【古风泊客一席谈】

   青蝇


    [经·小雅·甫田之什]

       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
       营营青蝇,止于棘。谗人罔极,交乱四国。
       营营青蝇,止于榛。谗人罔极,构我二人。


[作品介绍]

小雅·青蝇》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劝戒当政者做恺悌君子别听信谗言的政治抒情诗。全诗三章,每章四句。第一章说君子不要听信谗言,第二章说谗言害国,第三章继续斥责谗言的祸害。三章循环往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形象刻画淋漓尽致。通篇以营营青蝇为喻,比喻那些向当政者进谗的小人嘴脸,取喻形象传神,同时也包括对谗言的危害和根源的深刻揭示,大大增强了诗的讽刺和谴责的力度,对后世诗文创作有较大影响。


[注释]

⑴青蝇:苍蝇,比喻谗人。

⑵营营:象声词,拟苍蝇飞舞声。

⑶止:停下。樊:篱笆。

⑷岂(kǎi)弟(tì):同“恺悌”,平和有礼,平易近人。

⑸谗言:挑拨离间的坏话。

⑹棘:酸枣树。

⑺罔(wǎng)极:指行为不轨,没有标准。

⑻交:都。乱:搅乱、破坏。

⑼榛(zhēn):榛树,一种灌木,果实名榛子,可食。

⑽构:播弄、陷害,指离间。


[译文]

苍蝇乱飞声嗡嗡,飞上篱笆把身停。平和快乐的君子,不要把那谗言听。

苍蝇乱飞声嗡嗡,飞上酸枣树上停。谗人无德又无行,扰乱四方不太平。

苍蝇乱飞声嗡嗡,飞上榛树枝上停。谗人无德又无行,离间我俩的感情。

赏析

      关于此诗所谴责的对象以及此诗的作者,历代研究者的观点有较大分歧。《毛诗序》云:“《青蝇》,大夫刺幽王也。”则诗中的“君子”当周幽魏源诗古微》以为此篇乃刺幽王听信褒姒谗言而废后放子之作。则诗中的“谗人”当指褒姒。又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据《易林·豫之困》“青蝇集藩,君子信谗;害贤伤忠,患生妇人”说明齐诗以此诗为“幽王信褒姒之谗而害忠贤”之作,又云:“三家诗以此合下篇皆卫武公所作,……愚案:卫武公王朝卿士,诗又为幽王信谗而刺之,所以列于《小雅》。”则诗的作者是卫武公。不过,这些说法都并非确凿。

这是《小雅》中一首著名的谴责诗,讽刺统治者听信谗言,斥责谗人害人祸国。它的鲜明特色是借物取喻形象生动,劝说斥责感情痛切。

首先,把专进谗言的人比作苍蝇,这是十分贴切的。苍蝇作为一种令人厌恶的昆虫,具有追臭逐腐、散播病菌、嗡嗡乱叫等习性,而这些习性与人间专找缝隙进谗言害人者如出一辙。因此用苍蝇来喻指进谗者,这本身已是一个极大的成功;更遑论此诗三章均以“营营青蝇”取喻起兴,把它四处飞舞、不停播乱的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这三章前两句仅以更换末一字的形式重复出现,似拙实巧,令人不由对苍蝇产生一种挥之不去的厌恶感。“樊”“棘”“榛”三字一义,其实都指篱笆而言,但每一次变化,又不仅仅是单纯的同义反覆,而是隐含了对苍蝇见缝就叮、不弃不舍的深刻揭露。

其次,这三章诗的后两句也逐章递进,层层见意。第一章是规劝正人君子不要去听信谗言,语言直白如话,是全诗的作旨。第二章列出谗言的第一个危害,那就是搅乱四邻各国间的关系,即所谓祸国殃民。第三章指出谗言的第二个危害,那就是挑拨人际关系,使朋友知己互生嫌隙,反目成仇。而这两种祸害,全在于“谗人罔极”,即进谗者为人处世没有一定的准则,阳奉阴违有之,出尔反尔有之,翻云覆雨、颠倒黑白亦有之。

所以从全诗来看,它的特点既包括取喻确切传神,同时也包括对谗言的危害和根源的深刻揭示。而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使“无信谗言”的规劝和警示显得充分有力,从而大大增强了诗的讽刺、谴责的力度。

       此诗以青蝇喻谗人,形象贴切生动,后人多采用,如王充所谓“谗言伤善,青蝇污白”(《论衡·商虫》),陈子昂诗“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冤”(《宴胡楚真禁所》),李白诗“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鞠歌行》),秦观诗“谁知挥却青蝇辈,功在春蚕一觉眠”(《次韵罗正之惠绵扇》)。可见此诗影响之深远。

佚名

赏析

这首诗歌,用比兴的手法,以逐臭的绿豆蝇来比喻那些内心黑暗,造谣生事的小人。为了达到个人的某种目的,他们就像那苍蝇一样无孔而不入。可是,苍蝇对自己的逐臭行为从来就不加掩饰,大张旗鼓,蜂拥而至。而小人进谗言,却躲在最阴暗之处,费尽心机地把自己装扮成正人君子,趁人不备时搬弄是非,实施阴谋诡计,让人防不胜防。谗佞小人趋炎附势,欺软怕硬,势利眼,惟利是图,他们的待人处世就一个字:利。他们可以为“利”出卖朋友,背叛良心,今天和你好,明天就可能为“利”而害死你。哪里有人群,哪里有可以追逐的利益,哪里就会有谗佞小人存在。常言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也许你被小人所害,还不知道自己因何祸起萧墙。

曾经有人这样说“邪不压正,自心若是君子,小人便无处可侵”这也许是一个远离小人侵扰的好方法,可是小人最拿手的把戏就是无中生有,自古以来这样的范例不胜枚举,佞臣秦桧陷害岳飞,其罪名就是莫须有。在职场之中,也许是自己的社会经验不足,还是苦于不能设防于那些谗佞小人。本不想与人争高低,只想画地为“圈儿”守住自己那份宁静做好自己的工作,宁愿舍弃自己的一部分利益,也不愿意费心费神地去与小人纷争,可是,但凡小人,都有心胸狭隘之嗜好,你的能力差,工作没有什么业绩,他会嘲笑你;而你的能力强了,得到领导的赏识,他会醋意大作,便开始施展自己的阴暗伎俩。因此,尽管你小心设防,有些时候还是会莫名其妙地陷入小人设下的全套。无奈,只好把自己包裹起来,生活得小心翼翼,工作得谨小慎微,避免有任何“痛脚”给小人抓住,好累!!

佚名



赏析

    

朱熹解曰:“比也。诗人以王好听谗言,故以青蝇飞声比之,而戒王以勿听也。”

这是一首劝戒当政者做恺悌君子不听信谗言的政治抒情诗。

这是一帧充满着动态的特写境头:嘤嘤嗡嗡乱叫乱飞的绿头苍蝇,停落在篱笆墙上。我们人是有审美眼光的,现在不妨来个审丑眼光:想像到此情此景,多么令人生厌啊!我的和乐平易的国君啊,您千万不要听信那些无耻谗言啊!那些谗言是要扰乱国际关系的啊!那些谗言是没有定准的,也是挑拨离间我们君臣关系的毒药啊!

通篇以营营青蝇为喻,比喻那些向当政者进谗的小人嘴脸,极为形象。三章循环往来复,层层递进,刻画得淋漓尽致。青蝇到处乱飞,一会止于樊,一会又止于棘,一会又止于榛,这不正是谗言四处乱传的形象化描述吗?自古以来,以青蝇喻进谗的小人,可谓千古经典妙喻。如蝇营狗苟之类。

恺悌君子,民之父母。当政者头脑要清醒,不要听信谗言。

佚名


赏析

       

《毛传》:《青蝇》,大夫刺幽王也。准确说应是劝谏。后人用于劝诫世人。有人进一步解释,是卫武公劝谏幽王。不知有何凭据。魏源《诗古微》云:“《易林》云:‘患生妇人。’‘恭子离居。’夫幽王听谗,莫大于废后放子。而此曰‘患生妇人’,则明指褒姒矣,‘恭子离居’,用申生恭世子事,明指宜臼矣。故曰,‘谗人罔极,构我二人’,谓王与母后也。‘谗人罔极,交乱四国’,谓戎、缯、申、吕也。”以为此篇乃刺幽王听信谗言而废后放子之作。则“谗人”当指褒姒。又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据《易林·豫之困》“青蝇集藩,君子信谗;害贤伤忠,患生妇人”说明齐诗以此诗为“幽王信褒姒之谗而害忠贤”之作。似是有些出处,不知是否准确。‘谗人罔极’,后人也罔极了,所说不一而足。其实,指谁似乎并不重要了,诗歌以变成具有普遍意义的警世之作。朱熹一句泛泛之言避免了这许多麻烦:诗人以王好听谗言,故以青蝇飞声比之,而戒王以勿听也。不失是没办法的办法。聪明。

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嗡嗡的青蝇啊,最好止于藩篱之外。和乐平易的君子啊,不要相信谗言。营营,现今的嗡嗡,飞蝇之声,令人讨厌。偏偏那和乐平易的君子不忍驱赶,所以他最容易接受那嗡嗡的谗言。

营营青蝇,止于棘。谗人罔极,交乱四国。嗡嗡的青蝇啊,最好止于棘墙之外。馋人啊无所不用其极,危害无比,可以交更惑乱四方邦国。言馋人危害之大,三寸不烂之舌足以乱国。外可乱四方邦国也。罔极,无极,无准则,不着边际,无所不极。

营营青蝇,止于榛。谗人罔极,构我二人。嗡嗡的青蝇啊,最好止于榛林之外。馋人啊无所不用其极,危害无比,会离间陷害你我二人。内可离间君臣也。构,构乱,造成混乱。

诗歌极陈馋人危害,内事外交均不可用也。进一步补充说明首章‘无信谗言’。所以从全诗来看,它的特点既包括取喻确切传神,同时也包括对谗言的危害和根源的深刻揭示。而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使“无信谗言”的规劝和警示显得充分有力,从而大大增强了诗的讽刺、谴责的力度。正因为此,后来“青蝇”就成了谗言或进谗佞人的代称。王充《论衡·商虫》所谓“谗言伤善,青蝇污白”、陈子昂《宴胡楚真禁所》诗“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冤”、李白《鞠歌行》“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等,皆其例,可见其艺术生命力之强,影响之深。

一篇短而精的上乘之作。

佚名


赏析

一直以来,人们都顽固地把戎狄蛮夷当做对立于中华民族的边外异类、入寇之族而予以贬斥。其实这不过是仅仅站在周秦汉唐统治集团立场上的狭隘民族偏见。因不管哪朝哪代,统治集团都是相对少数,而大量的治内、治外民众才是构成中华民族的基干主体。不仅血脉上如此,就连中华文化的形成也充满着戎狄蛮夷人不可磨灭的贡献。
  大家都知道《楚辞》是自诩“蛮夷”而“不以中国之号谥”的楚人打造;而作为我国文化艺术奠基石的《诗经》,同样也未能离开戎狄人的智慧结晶。尽管司马迁曾说过“成王作颂”,可从其内容上看,《诗颂》又不能仅仅归功于成王一人。《诗三百》绝大多数是不知其作者为谁的民间传唱,唯有《青蝇》一篇却被《左传》明确地记载着她的来历。《左传》载:襄公四(-559)年,范宣子要捉拿戎子驹支时表白说,本来晋戎两家关系不错,可其他诸侯要求我们抓你戎子驹支,说明你们之间有着是非口舌,所以即便我抓了你也不要归罪晋国。驹支在复述两家传统友谊、辩白自己并无过错后,“赋《青蝇》而归。”其大意是:苍蝇嗡嗡飞,落在篱笆上。难得精明人,从不信谗言;苍蝇嗡嗡飞,落在葛针上。馋人忒可恨,挑动四国乱;苍蝇嗡嗡飞,落在榛树上。馋人忒可恶,离间咱两家。这是诗三百中位数不多、较之哪些哀怨、诲淫之词更具哲理、更具社会意义、更具孔子理念的喻世箴言。短短不足五十字,不仅形象刻画了拨弄是非者的丑恶嘴脸,还总结了周初管蔡误解周公摄政、挑动四国造反的历史教训,并一针见血地指出捉拿戎子驹支的要害是离间晋戎关系。以致被孔夫子收录于《小雅》,成了社会派对时常唱的一首警歌。
  左丘明写《左传》与戎子驹支赋《青蝇》相去不足二、三百年,且其活动空间亦相距不足三、五百里,尽管《左传》中的范、驹对话难免左丘明的艺术加工,可驹支赋《青蝇》的内容和由头还是极其吻合的。这还不足以证明《青蝇》作者就是戎族人吗?既然身为统治集团最大卫道士的孔老夫子不嫌弃驹支的戎族身份,把他的作品攥入了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之中,谁还能否认戎狄人对中华文化的建树呢?!

佚名


《青蝇》   [经·小雅·甫田之什]

“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
        营营青蝇,止于棘。谗人罔极,交乱四国。
        营营青蝇,止于榛。谗人罔极,构我二人。“

译文:

苍蝇乱飞声嗡嗡,飞上篱笆把身停。平和快乐的君子,不要把那谗言听。

苍蝇乱飞声嗡嗡,飞上酸枣树上停。谗人无德又无行,扰乱四方不太平。

苍蝇乱飞声嗡嗡,飞上榛树枝上停。谗人无德又无行,离间我俩的感情。

关于《青蝇》的诗旨,非常清晰,没有争议,这就是一首劝戒当政者做恺悌君子不听信谗言的政治抒情诗。有所争议,就是穿凿附会到哪个王或哪个馋人身上。

《毛诗序》云:“《青蝇》,大夫刺幽王也。”

宋代朱熹诗集传》:“诗人以王好听谗言,故以青蝇飞声比之,而戒王以勿听也。”

《青蝇》不长,很简短,只三章。首章即点出诗旨主题:“岂弟君子,无信谗言。”次章和三章都说的是馋人的可恶和听信谗言的危害性。

《青蝇》一诗有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开创了苍蝇比喻小人,比喻馋人的说法。

◆  ◆  ◆  ◆  ◆  

诗经225

心 · 养性 · 品生活

这世上有三样东西是别人抢不走的:

一是吃进胃里的食物,二是藏在心中的梦想,三是读进大脑的书。

古风泊客 ┃ 也许是最有深度的古文赏析微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