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晋勾章的孙恩、刘裕之争

 liuhuirong 2017-04-15

太元二十一年(396),安帝司马德宗即位,但此时的晋朝已显一片混乱:隆安元年,豫州刺史庾楷举兵,慕容详、慕容宝等累僣称帝;二年,兖州刺史王恭、荆州刺史殷仲堪、广州刺史桓玄、南蛮校尉杨佺期等举兵反晋,秃发乌孤自称武威王;三年,段业自称凉王。

 

隆安三年(399)十一月甲寅,孙恩陷会稽。会稽内史王凝之死之;吴国内史桓谦、义兴太守魏傿等一并委官逃遁;吴兴太守谢邈、永嘉太守司马逸等遇害。这就是孙恩起义与朝廷之间的一个开端,时孙恩军以五斗米教(即道教)为越吴等地的教会基础,借晋末群雄纷纷乱晋之机,先是暗杀了时任会稽内史的叛教之徒王凝之(事见《中国道教史》)。随即与吴郡陆环等人一起以“长生党”主力军,也加入了僭越帝位的开国之争。时孙恩攻克会稽郡后,即自号“征东将军”向东攻略姚江各城,由于声势浩大,越都五郡,几乎都有县城被孙恩攻陷。

 

此事立刻引起了朝廷的惊慌。原来会稽郡当时是会稽王司徒、太傅司马道子的封地,晋孝帝末时一度还位居摄政王。后王恭等人起义兵讨伐司马道子,这帝位才被归还于晋安帝。故孙恩在会稽地的起事,相当于是在亚皇帝的门口去班门弄斧了。时会稽王世子扬州刺史司马元显急奏朝廷,上就派遣当时全国最善作战的“卫将军”谢琰、“辅国将军”刘牢之等人,前去会稽讨伐孙恩。由于刘牢之有“常胜将军”之称,几经交战之后孙恩不敌,为了保住实力,他就带领二十余万人东赴临海郡外的海上诸岛(注:即唐时的明州翁山县,现舟山群岛)。王师首战胜利以后,朝廷即命时任“尚书右仆射”的谢琰兼会稽内史、都督五郡军事等。时年,青州慕容德称帝、荆州吕光也自号太皇上等,朝廷不得不又派时任“前将军”的刘牢之,冠以“镇北将军”帅名前去镇压。

 

四年四月孙恩寇余姚浃口;五月,会稽内史谢琰为孙恩所败死之。朝廷大为震惊。据《晋书》记载,“琰以资望镇越土,议者谓无东顾之虞”。这里的越土,自然是指汉末时的那个会稽郡了。汉会稽郡在永建四年(129年)分出吴郡,三国吴亮起,又分出 “临海郡”(今宁波、台州地区)、“建安郡”(今杭州富阳、桐庐地区)、“东阳郡”(今金华、丽水地区)。时谢琰的“都五郡军事”中,另一个郡可能是吴兴郡(今浙江湖州、嘉兴地区),它也是在三国吴时从吴郡与丹阳郡中分离出来的。

 

谢琰,前十五州军事大都督、卫将军、太保谢安的少子,因淮肥之战有功,朝廷追封其过世的父亲为“庐陵郡公”时,同时也封谢石(谢安弟,后为卫将军、散骑常侍)为“南康公”,谢玄(谢安侄,后都督过徐、青等七州军事,曾降任会稽内史)为“康乐公”;谢琰(曾任过扬州刺史、会稽郡太守)为“望蔡公”。晋时的“卫将军”已是朝廷主力军的“八坊府军”之一(即大将军、驃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注:均为汉制),而会稽郡又是前晋孝帝为会稽王时的家邸所在,由此可见,晋时的会稽郡地位非常之高。但谢琰至郡时却无绥抚之能,也不为武备。将帅皆谏曰:“强贼在海,伺人形便,宜振扬仁风,开其自新之路”。琰曰:“苻坚百万,尚送死淮南,况孙恩奔衄归海,何能复出!若其复至,正是天不养国贼,令速就戮耳”。由于骄傲轻敌,此年孙恩复寇会稽时,不久即攻克了余姚、上虞、邢浦等地。眼看离山阴城北只有三十五里地了,谢琰急遣参军刘宣之拒之,但上党太守张虔硕等人被战败,人情震骇。有人谏曰:“宜持重严备列水军于南湖,分兵设伏以待之”,但谢琰仍听不去。及孙恩兵至时尚未进食,琰曰:“要当先灭此寇而后食也”,就跨马而出了。时广武将军桓宝任为前锋,摧锋陷阵,杀敌已多。但因塘路迮狭,琰军鱼贯而前时,孙恩忽于舰中箭雨射之。大军顿时被分成前后两路,失却大军优势。谢琰退至千秋亭时,已遭败绩。帐下都督张猛又从马后砍来,谢琰立即堕地顿被雨箭射死。军无帅即乱,其子“骠骑参军”肇、“建昌侯”峻俱被害,桓宝亦死。事后,上诏谢琰父子陨为忠孝萃门,赠琰“侍中、司空”之职,谥曰“忠肃”。

 

张猛这一刀是有些问题的,慌乱之中,究竟是有意还是无意,这是谁也说不清的事。不过谢琰父子三人因此阵亡,张猛的确是个主因,这或许与张、谢两家世仇有关。张氏一族,自东汉的张陵开创了中国“道教”以来,至汉末时,张角已以三十六方之军同时起义。张角此举加速了汉皇朝的穷途末路:先是董卓霸持少、献俩帝朝政;后来是吕布、李催、曹操相继霸持献帝的朝政;最后曹丕以魏国代汉。故在两晋十六国之时,道教的实力仍然很大。如孝帝宁康二年(374)五月,蜀人张育又在四川自号“蜀王”。他帅众围攻成都胜利后,即遣使朝廷自王称藩。朝廷特遣谢安等人累战于蜀,这就是张谢两家的政治世之争了。孙恩起义前,张氏又发生过太山太守张愿以郡叛国降于翟辽、张愿来降、谢琰战张宗等等。由于“道教之国”也时以世家方式传承(即父位传子),所以越州地区的“祭酒”(注:即教会首领)孙泰(孙恩叔),也属张氏一族的师徒正传。王凝之叛教、孙恩起义、谢刘镇压以后,这个张猛无疑已是个暗中道徒。后来刘裕在左里之捷时生擒了张猛,遂送于谢琰的小儿子混以报谢玄之恩(注:刘牢之曾是谢玄的参军、刘裕曾是刘牢之的参军和何无忌的司马)。混刳张猛之肝而生食之,可见对此父仇已恨之入骨。

 

谢琰死后,朝廷又遣桓不才、孙无终、高雅之等人还击之,孙恩复退于海。六月,“辅国司马”裕破恩于南山(注:这里的辅国司马,是指“辅国将军”刘牢之下的军司马意思);冬十一月,“宁朔将军”高雅之与孙恩战于余姚,王师败绩;五年春二月丙子日,孙恩寇浃口。从以上的《晋书》记载中可以看出,孙恩军在这一年里对于姚江地区的战略争夺是十分激烈的。隆安五年(401)夏五月后,孙恩才开始转寇吴国;六月甲戌孙恩至丹徒、广陵等地。高雅之在郁洲抗击孙恩时被俘,刘裕军赶来孙恩方被迫退出郁洲。元兴元年(402)三月己巳,孙恩再攻越地的临海郡,遭临海太守辛景抗击,下邳太守刘裕军又从海上包围而至,兵败之下孙恩心灰,愤怒沉海自尽走完了他的轰轰烈烈一生。(校

 

孙恩,琅邪人,世奉五斗米教。从小跟随叔父孙泰师从钱唐杜子恭,小有惑人秘术。天下群雄起兵之时,孙泰即利用道教暗中聚兵数千,三吴之士多有随之。后被会稽内史谢輶告发,被司马道子发兵镇压了。孙泰死后,孙恩逃亡海上去了,渐又复得教众数万人。复仇志起时,就从余姚北浃口进兵。不久即攻克了上虞城、会稽城等地。会稽谢鍼、吴陆瑰、吴兴丘尫、义兴许允之、临海周胄、永嘉张永及东阳、新安共八郡俱起兵响应之。旬日之中,孙恩军已合众数达十万人以上。吴兴太守谢邈,永嘉太守谢逸,嘉兴公顾胤,南康公谢明慧,黄门郎谢冲、张琨,中书郎孔道,太子洗马孔福,乌程令夏侯愔等皆遭杀害。孙恩占据会稽之后,即自号“征东将军”开府。以“长生党”人为核心,凡异己者皆诛之。闻朝廷大军已屯兵吴江等地时,乃自曰:“孤不羞,走矣!”于是谢琰据会稽。

 

隆安四年,孙恩复寇会稽。克余姚、上虞、邢浦等地后,卫将军谢琰不幸阵亡,于是,朝廷又即遣“冠军将军”桓不才、“辅国将军”孙无终、“宁朔将军”高雅之等人还击之。孙恩不敌复还于海。“上遣牢之东屯于会稽,吴国内史袁山松筑扈渎垒,缘海备恩”。五年,孙恩再次从余姚进,败余姚守将高雅之。但时刘牢之已遍筑勾余山、小溪、三江口等处军事要塞,孙恩无优势可言,乃转而北上攻吴。当他轻松攻克吴郡、意图寻进京口时,朝廷急命刘裕任下邳太守,以拒孙恩从海上北上。

 

孙恩攻陷广陵时,刘裕、刘敬宣(刘牢之儿子,镇北参军)的军队就已从海上赶到。几经交战后孙恩败绩,不得不从吴郡出逃复遁于海。南下犯临海郡时,惨遭朝廷军的水陆两路为剿夹击,孙恩兵败之后不愿束手就缚,乃以沉海自杀而告事业终结。从此,卢循成为孙恩起义军的领袖。

 

卢循,孙恩的妹夫,司空从事中郎卢谌的曾孙。他与舜一样也是人间少有的双眸四瞳,善草隶书法及弈棋等艺。元兴二年正月,他继承了孙恩的义军事业领兵寇及东阳;八月,又攻永嘉。刘裕兵至晋安时,卢循亦泛海回师番禺。他逐走了广州刺史吴隐之后,即自摄广州刺史事、并号为“平南将军”。时朝廷新诛桓氏等路众多叛逆,早已内外多虞,晋朝乃假权卢循为“征虏将军、广州刺史、平越中郎将”等。卢循新署广州始兴郡时,任命了姊夫徐道覆为始兴太守。徐道覆也是军事上的将领人才之一,他知刘裕军北上抗燕时,就劝卢循乘虚北上。循后从之。徐道覆举众连克南康、庐陵、豫章等郡后,镇南将军何无忌也遭兵败被害。但徐军攻至江陵时却遭官军所阻,徐乃使人驰走告急卢循曰:“请并力攻京都,若克之,江陵非所忧也”。于是乃连旗而下,拥戎卒十万、舳舻千计。败卫将军刘毅于桑落洲后已迳至江宁,知刘裕已还欲乞一战,请于焚舟而上、数道攻之。徐道覆素有胆决,但循不听,道覆乃叹曰:“我终为卢公所误、事必无成,使我得为英雄所驱,则天下不足定也!”刘裕惧其侵轶,以石为栅、断柤浦、以距之。循军南走后刘裕率兵追之,败循军于雷池。卢循兵还豫章亦以栅断左里,刘裕命众攻之,循不能拒,单舸而走,欲还保广州。但刘裕枪先已从海道占据了番禺城,卢循久攻之不下,只好转袭合浦,克之。但进攻交州龙编时,被刺史杜慧度谲败之。卢循自知事业无成,亦投海自杀之。

 

在安帝的晋朝与孙恩等军的起义之战中,朝廷能胜出的两个关键将领,一是刘牢之、一是刘裕。

 

刘牢之,字道坚,徐州彭城人。曾祖刘羲以善射之技事晋武帝,曾历任北地、雁门等郡太守;父亲刘建亦有武干,功封“征虏将军”,世以壮勇称。刘牢之出身于这样的一个武备世家,军事才能自然不凡。他面色赤紫犹如关羽,须目惊人、沈毅而多计画。太元初(376)谢玄北镇广陵时征募劲勇,刘牢之与东海何谦、琅邪诸葛侃、晋陵孙无终等人以骁勇入选。后谢玄任命刘牢之为“参军府事”,因领兵精锐、常为前锋、百战百胜,敌人畏之为“北府兵”首勇。淝水之战中功封“龙骧将军”,任彭城内史。隆安元年(397)王恭起兵讨伐会稽王司马道子、王国宝时,任他为军司马。但其个性不忠易叛,第二年即被司马道子收买了。王恭兵败死后,刘牢之代为都督兖、青、幽等五州军事;三年,与谢琰等人一起,入镇吴越讨伐孙恩。孙恩攻陷会稽之后,刘牢之急遣桓宝等人率师救援三吴,并遣其子刘敬宣等人是为后援。恩军寇至曲阿时,吴郡内史桓谦已逃走。牢之镇吴以后屡战屡胜,继而进拜为“前将军”、都吴诸郡军事。时谢琰也已屯兵乌程,派遣司马高素助牢之。谢、刘两军临济浙江时,恩惧逃于海。四年,牢之还镇吴,恩复攻会稽、害谢琰。桓不才等人击退孙恩后,五年初复返,朝廷急遣时为“镇北将军”的刘牢之任会稽内史兼都越五郡军事。牢之率众东征并屯兵上虞等地、分军戍守诸县。孙恩转攻吴、破吴郡内史袁山松,刘牢之乃遣参军刘裕征讨之,恩复还海。孙恩浮海后直至建康京口,聚战士十万、楼船千余。时刘牢之尚在山阴,就急遣刘裕自海盐出兵救援,自己则率大军随后。时刘裕兵马尚不满千余人,但与孙恩战竟破而胜之。恩闻牢之军将至,乃挥师攻克郁洲。但两刘之军不久即将孙恩赶出了郁洲,元兴元年孙恩兵败临海死后,刘牢之之军已威名极盛。时荆扬八州军事都督桓玄自己称帝时,刘牢之投身桓玄后领江州事、“前锋都督”、“征西将军”等。败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的征讨后,被进驻建康的伪帝桓玄剥夺了兵权、再任会稽内史。牢之叹曰:“始尔,便夺我兵,祸将至矣!”时桓玄尚屯兵于相府,子敬宣劝父趁机袭玄。但牢之犹豫不决反而移屯班渎,意欲北赴时任广陵相的高雅之处,想据江北以距桓玄。集众大议时参军刘袭谏曰:“事不可者莫大于反,而将军往年反王兖州,近日反司马郎君,今复欲反桓公。一人而三反,岂得立也。”语毕急趋出,佐吏亦多散之。时敬宣还京口拔其家,失期未至,牢之以为被袭所杀,乃畏祸自缢而死。敬宣赶至见父已死,久悄悄地奔走到了高雅之处。牢之的旧日将吏将牢之殡敛、丧归丹徒后,桓玄闻迅,就令人斫棺、斩首、暴尸于市。直到后来刘裕建义克桓玄、迎安帝还建康时,方得追理牢之安息、并誉复其官。

 

刘敬宣,牢之长子。其智略虽有不及其父,但也是武技过人。孙恩兵起时,他随父亲出征会稽,所到之处常有功事。会稽王世子元显权会稽时(司马道子让权于儿子),任刘敬宣为“从事中郎”;桓玄称帝牢之投身时,敬宣被任为“谘议参军”。及父死祸时,与父亲好友高雅之俱奔慕容超。梦服丸土觉而喜曰:“丸者桓也,丸既吞矣,我当复土也”。旬日玄果败,遂与司马休之同还京师,拜“辅国将军”,任晋陵太守事等。功迁“建威将军”时,任江州刺史;义熙元年安帝返政时,敬宣为“冠军将军”、任职宣城内史、襄城太守等。后来出征西蜀,班师后,功迁“镇蛮护军”、安丰太守、梁国内史等。及会卢循反,又随大军南讨之。平循后功迁“左卫将军”、散骑常侍、青州刺史等。不幸后为其参军司马道赐所害。(校)

 

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汉高帝楚元王交之后,及至父任郡曹时,家已贫。但裕风骨奇特、少有大志,向以事继母孝而被称道。他的少时出身可能与会稽勾章的官奴镇桂氏有关,孙无终功封“冠军将军”时,任刘裕为司马。隆安三年刘牢之征戎会稽孙恩时,请为参府军事。四年刘牢之都督五郡镇任会稽内史时,遣刘裕守勾章城。五年春孙恩频攻句章,刘裕屡摧破之;三月孙恩北出海盐,刘裕追而翼之,筑城于海盐故治。后在沪渎、娄县、丹徒等地数破孙恩。隆安五年(401)八月,朝廷封刘裕为“建武将军”,任下邳太守,他在郁洲等地又胜孙恩。元兴元年(402)正月,荆州刺史桓玄反,刘裕随镇北将军刘牢之拒之。后牢之叛玄、欲反事发、自杀之时,牢之外甥何无忌谓刘裕曰:“我将何之?”刘裕曰:“卿可随我还京,必将用我辈也”。及桓玄从兄修以抚军镇丹徒时,果以刘裕为“中兵参军”。孙恩临海水死后余众推卢循为主,桓玄欲宁东土,就任卢循为永嘉太守。循虽受命而寇暴不已,五月,玄复遣高祖东征之。时卢循自临海已入东阳,二年正月,玄复遣刘裕破循于东阳。循再奔永嘉,又被刘裕追破之,并斩其大帅张士道。追至晋安时,卢循已浮海南走,六月,桓玄加刘裕为彭城内史。

 

桓玄既为楚王将欲篡位,玄从兄卫将军谦屏人问高祖曰:“楚王勋德隆重,四海归怀。朝廷之情,咸谓宜有揖让,卿意以为何如?”刘裕既志图玄,乃逊辞答曰:“楚王宣武之子,勋德盖世。晋室微弱,民望久移,乘运禅代,有何不可!”谦喜曰:“卿谓可尔,便当是真可尔”。十二月,桓玄篡帝位,迁安帝于寻阳为“平固王”。桓修入朝刘裕从至京邑,玄见后,谓司徒王谧曰“昨见刘讳,风骨不恒,盖人杰也”。每游集,辄引接殷勤、赠赐甚厚,刘裕恶之。有人告玄曰:“刘讳龙行虎步,视瞻不凡,恐不为人下,宜蚤为其所”。玄曰:“我方欲平荡中原,非刘讳莫可付以大事。关陇平定,然后当别议之耳”。乃下诏曰:“刘讳以寡制众,屡摧妖锋,泛海穷追,十殄其八。诸将力战,多被重创。自元帅以下至于将士,并宜论赏,以叙勋烈”。先是,刘裕东征卢循,何无忌随至山阴,于是劝刘裕会稽举义。刘裕以为:“玄未据极位,且会稽遥远,事济为难。俟其篡逆事著,徐于京口图之,不忧不克”。后随桓修还京,刘裕假以金创疾动、不堪步从,乃与无忌等人同船共还,暗中图建兴复之计。从弟道规、沛郡刘毅、平昌孟昶、任城魏咏之、高平檀凭之、琅邪诸葛长民、太原王元德、陇西辛扈兴、东莞童厚之等,欲共义谋之。时桓修弟弘为“征虏将军”、青州刺史、镇广陵,乃任命道规为“中兵参军”,昶为州主簿等。刘裕令毅潜往昶处聚徒于江北,以便起兵杀弘。时长民为豫州刺史、刁逵为左军府参军,谋据历阳相应。元德、厚之谋于京邑聚众攻玄,一并克期齐发之。元兴三年(404)二月己丑,刘裕假托游猎,与无忌等人收集义徒。同谋者有何无忌、魏咏之、咏之弟欣之、顺之、檀凭之、凭之从子韶、弟祗、隆与叔道济、道济从兄范之、刘裕弟道怜、刘毅、毅从弟藩、孟昶、昶族弟怀玉、河内向弥、管义之、陈留周安穆、临淮刘蔚、从弟珪之、东莞臧熹、从弟宝符、从子穆生、童茂宗、陈郡周道民、渔阳田演、谯国范清等二十七人;愿从者百余人。丙辰诘旦,无忌称诏居前开城,义众一并驰入、齐声大呼,吏士惊散、多莫敢动,刘裕等人斩修。时值初明,道规、刘毅等人率壮士五六十人直入京内城。时弘正啖粥时,即斩之,收众济于江。后义军既克京城,就迎安帝还朝。405改元义熙元年。刘裕进“侍中”、“车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加“录尚书事”等(宰相位)。后又都督十六州诸军事,四年正月,开府,仪同三司。

 

灭卢循、诛刘毅反、平西蜀王等后,义熙十五年(418)十二月安帝崩,于安帝母弟“大司马”琅邪王司马德文即晋朝帝位,改元元熙元年。正月诏遣大使征刘裕入辅,进公为王,并以徐州之海陵、东海、北谯、北梁,豫州之新蔡,兖州之北陈留,司州之陈郡、汝南、颍川、荥阳共十郡为刘裕的王者国土;增宋国。十二月,天子命王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乘金根车,驾六马,备五时副车,置旄头云罕,乐舞八佾,设钟虡宫县。进王太妃为太后,王妃为王后,世子为太子,王子、王孙爵命之号,一如旧仪。二年四月,征王入辅。六月,刘裕至京师,晋恭帝禅帝位于王。永初元年夏六月丁卯,刘裕设坛于南郊,即皇帝位,柴燎告天下。

 

其实刘牢之与刘裕同为功勋奇才,但l刘牢之多变反而使自己的事业半途而废;晋朝多难,有谢安、刘牢之、刘裕等人护驾,终以禅让而告退历史;孙恩、卢循不是晋朝最强的反军,在乱世中自取灭亡当是天意;桓玄强得帝位不是功德圆满,所以最后还时失败了。只是汉天子自三国起即已非皇帝正统;两晋十六国更是半半而已;刘裕的南北朝故又五代十国;要到隋唐时方称得上是始复大统(其实也只一半而已)。所以孙恩的起义能在晋末成为历史中过眼云烟也算是不错的了,因未与之相连的是刘裕的开国皇帝路。也许刘裕本身并不刻意想去做皇帝梦,无疑从上可以看出,他是那种“功到自然成”的伟大英雄类。

                                                  转自: 古慈溪文史的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