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命哲学创始人柏格森是如何看待世界的?

 崔竣豪 2017-04-17

对于世界,自古就有很多人谈论,一般人在成年后也都会形成各自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或对世界的看法决定着他对外界的认识,以及他今后人生的走向,一旦形成,很难改变,而且很可能在各自的生活和生命历程中造就一种转折,一种向上或向下的可能。

对于世界的看法,咱们今天不妨听听生命哲学的创始人也是直观哲学的大力倡导者——柏格森,听听他是如何说的?

生命哲学创始人柏格森是如何看待世界的?

在柏格森看来,世界分为两个根本相异的部分,一部分是生命,实际上就是指能活动的一切生物,最主要的就是人。另一部分是物质,指的是被理智看成不会活动或无自动性的东西。他告诉我们说,整个宇宙处于两种反向的运动即向上无尽攀登的生命和往下无尽降落的物质的冲突矛盾之中,生命要和物质捆绑在一起,且要不停的冲突和对抗下去。

生命是自从宇宙开端便一举而产生的一种大力量、一个巨大的活力冲动,当他遇到物质的阻碍,奋力在物质中间打开了一条通道,逐渐学会通过组织化来利用物质。生命就像街头拐角处的风一样,被自己遭遇的障碍物分为很多方向不同的气流。正是由于做出物质强要他做的适应,生命中的一部分被物质所制服了,然而生命总是保持着其自身的自由活动能力,总是奋力要找到新的出路,总是在一些对立的物质障碍中间以一种类似本能的方式寻求更大的自由空间。

生命哲学创始人柏格森是如何看待世界的?

柏格森认为,世界及生命的进化如同艺术件的作品,是真正属于创造性的。一种行为冲动、一种不明确的要求都是预先存在的,但是直到该要求或欲望得到满足时为止,我们不可能知道那个会满足我们要求或欲望的事物的性质。说白了,就是我们的进化是无法预判的,我们只能在进化的途中各行其是,摸着石头过河。决定论或目的论的错误之处就在这里,他们认为世界是可以预判的,是可以通过努力被我们事先感知的,但事实却完全不是这样,生命的自由意志很强烈的粉碎了这一点。

他接着阐述道:动物发展到后期,本能与理智多少已经分离开了,两者绝不彼此完全独立存在,但是对理智进行简单的理解和定义是人类的不幸,而本能的最佳状态则见于蚂蚁、蜜蜂。对于生命来说,本能是好孩子,理智是坏孩子。

本能的最佳状态是直觉(在女性那这被称为第六感),什么是本能意义上的直觉呢?他说:“这种直觉指的是那种已经成为无私的、自意识的、能够静思自己的对象并能将该对象无限制扩大的本能”。在我看来,如果想真正的理解柏格森所说的直觉,还是需要在理解上下一番功夫的。

柏格森这样批判理智或智力,他说,当离开自然的双手,理智就以无机固体作为它的主要对象,它只能对不连续且不能运动的东西形成清晰的观念,它的诸多概念和空间里的物体一样,是彼此外在的,而且有着同样的稳定性。理智在空间方面起分离作用,在时间方面起固定作用;理智不是来思考进化的,而是把生成表现为一连串的状态。理智的特征:天生没有能力去理解生命。

在此,大家可以明显感到,柏格森及他的哲学的特点是重视本能、直觉,舍弃或贬低智力、理性。

生命哲学创始人柏格森是如何看待世界的?

推理必须经过常识的验证,而常识是和推理完全不同的事情。

据柏格森理解,理智的起源和物质中物体的起源是彼此相关的,物质和理智是通过交互适应发展起来的。理智是看出各个物件彼此分离的能力,而物质则是分离成不同物件的那种东西。在我们世界无尽的生成之流中,生成若是向上运动,就叫生命,甚至还有灵魂。若是向下运动,就叫物质,也包括肉体。向上性使事物合在一起,而向下性则把事物分离开;精神的向上运动必须会在各降落物体之间开辟路径。

从理智到直觉或从直觉到理智都是可能的,它们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人的世界可以分为向上和向下两部分,我们的精神也一样。使事物分离的理智是一种幻梦,我们整个的生命本应是能动的,充满着激情与活力的,而理智却不是,它纯粹是观照性的,静止的。

生命哲学创始人柏格森是如何看待世界的?

对于世界中存在的主体和客体,对于两者的区分与合一的问题,我们不应当从空间的角度,而应从时间的角度去理解。因为时间的绵延性表现于我们的记忆当中,因为在记忆中过去残留于现在。记忆是精神和物质的交合,二者都是实在的,实有的。

到这,我们终于明白,柏格森的哲学里,不仅有本能和直觉的发展,有对理智的贬斥,更有对时间的绵延的阐述,对人类非理性的赞美和发扬,以及物质与记忆所形成的混合概念。实际上,柏格森所阐述的世界,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我们的世界,即每个都生活在时间的绵延里,然后运用着各自的知觉和精神,本能和直觉,在一条殊途同归的认识之路上,继续着各自的生命认同和感性交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