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三年桩”,“万法出于(不离)三体式”,误了形意门人多少年? 一个定步桩(我们暂且认定他是“桩”),一站三年,美其名曰:涨功力!真的是这样吗? 一动不动像个榆木疙瘩般站在那里,功力就涨了?有几年站桩的功夫,资质好的传人都已经出师了! 更可笑的是,有些形意师傅在喊着“入门三年桩”的同时,还要大言不惭的说:“十年太极不出门,一年形意打死人”!好意思吗?您那一年还在站桩呢,能打谁?会打吗?不被打死都不好意出门吧。 那么,究竟什么是三体式?三体式的作用是什么? 三体式是指那个经典的一手在前,一手在下护裆的“捂裆式”吗? 大错而特错! 形意拳中的“三体”一次,来源于拳论中的“三节论”。民国中期国术运动将“三节”一词改为“三体”。 而“三体”实际上说的是:人体运动都是由手臂(上节)、腰背(中节),腿足(下节)三部分肢体合力运用。形意拳强调锻炼 上、中、下 各肢体的配合,身形灵活顺展,内里厚重,通达无滞。五行拳中所有的技术动作都是上中下三节的运用。因此,拳论中才讲“万法出于三体式”! 他和那个著名的 劈拳固定式 和 捂裆式 根本就没有一毛钱关系! 这个概念都搞不清楚,能不误人子弟? 贴几个三体式的照片,大家可以看一下。 通过照片大家可以看出,并非所有分支的“三体式”都是“捂裆派”!在形意拳传承的过程中,很多分支的活儿传偏了,传丢了! 那么三体式的作用是什么? 看过我视频的朋友应该知道,(没有看过的朋友可以在百度搜索:形意讲武堂 混元桩视频 或者去我的公众号,里面有全系列的视频)混元桩求的是人体间架结构的静态整。混元桩内里的劲儿不分阴阳。三体势与混元桩相比,分了阴阳。手上横变竖,身上脚上有了前后。 三体势除了具有市面上那个劈拳固定式找身上东西的作用外,最根本、最重要的,他是找与对手之间的关系。他不是一个死桩,而是一个“活桩”。如同现代搏击的格斗士,三体势是用于实战当中的。 如果像市面上很多人站出来的“捂裆式”,实战中能用吗?护得住脸吗?脸都不要了还用打吗? 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注意,在后面我写的是三体“势”而不是“式”。 明朝唐顺之在《武编前集》里说过:拳有势者,所以为变化也。横邪侧面,起立走伏,皆有墙户,可以守,可以攻,故谓之势。拳有定势,而用时则无定势。然当其用也,变无定势,而实不失势,故谓之把势。 一说我是打把势的,这里面很深。这说的是把控两人之间的态势和形势。 形意拳发展到今天,分支越来越多,真正有传承的师傅却越来越少,这拳练的也是越来越偏! 本篇拙作所述内容,非我一家一门之言,其他分支也有得了活儿的,只是不愿意说出来而已。如您有不同意见,欢迎指正交流。 |
|
来自: 常松长功 > 《形意 大成 内家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