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救驾 筋骨斑斓曾活我

 木子4kfvyzepq8 2017-04-18

“大救驾”是腾冲名吃炒饵块的别称,列名于“云南十八怪”之中,其口感滑嫩而有筋道,外形上则仿佛五色织成,异常艳丽。传说南明永历帝当年逃难到腾冲,多赖这一盘炒饵块拯救饥肠,感慨道:“是它救了朕的大驾。”因此有了这个特别的名字。

洪炉四百岁

腾冲饵丝、饵块以城东近郊胡家湾所产最为驰名,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其突出特点是柔软而有“筋骨”,久煮不糊,稍烫可食,口感细糯。若邀朱子来作评断,或者会说“柔而不媚,学魏晋而无脂粉态”,嘿嘿。

《急就篇》有“饼饵麦饭甘豆羹”的说法,颜师古注了一条:“溲米面蒸之则为饵”;五代徐锴《说文解字系传》中则将其定义为“粉米蒸屑”,米是弄碎的。现在的做法是把米泡了蒸熟,上碓去舂舂透就是饵,当然也可以用机器,但仍是米蒸为饭后做,与米先磨粉榨出的米线、蒸成的卷粉都不一样。值得注意的是,饵的原料是饭米为主,若是糯米做,则成了“糍粑”,糯米磨粉做,便是大家熟悉的年糕,都有别于饵。

腾冲饵块的吃法很多,可炒、可煮、可蒸,口味则可咸、可甜,仿佛天光云影,携手徘徊。“大救驾”是炒饵块中最著名的一种,制作的方法是是先将卷轴饵块薄片切成三角形或棱形小片,配以鲜肉片、火腿片、鸡蛋、香菇、胡萝卜、西红柿、豌豆尖等辅料及各种香辣作料在辣锅中爆炒而成,外观上斑斓亮丽,吃起来则滑嫩不腻。

是你救了朕

说起“腾冲大救驾”名字的由来,那就得追溯到三百多年前的那个天崩地裂的大时代。

1644年,清军入关,取朱明而代之。但朱家的复活之火仍在熊熊燃烧。1646年,南方的明朝旧臣于广东肇庆拥立年轻的朱由榔为帝,建年号为永历。

登基之后,永历帝迅速逃回南明的后方基地——广西,之后又被孙可望软禁于贵州,过着安稳却不自由的生活。1656年,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定国迎立永历帝于云南,把云南贡院(今云南大学)作为永历帝的行宫,视朝听政。

但时间仍没有慢下来。1659年派出清军三路入滇,大势已去的永历帝经滇西逃往缅甸。传说君臣一行天天赶路,人困马乏,疲惫不堪,实在是饥饿难忍。这天傍晚,他们终于在腾冲找到一户农家暂作歇脚。

农家并无丰年留客之物,只能将家中最好的食材拿了出来,将饵块与火腿,鸡蛋,青菜一起爆炒。虽然比不得永历当年吃过的那些龙肝凤髓,但是那扑鼻的香气,却让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温热。

饿疯了的永历帝不顾形象,一边狼吞虎咽,一边忍不住感叹道:“好吃、好吃!”一盘吃完,永历帝仿佛把连日以来的疲惫和惊惶都忘得一干二净。他对这户农家说道:“多亏你们的这盘炒饵块救了我的大驾,朕日后必有重赏。”

“大救驾”的名字即由此而来。如今,“大救驾”早已成为云南最著名的小吃之一,多少游人,就为了这一盘饵块来到腾冲。

它的美味,从未被遗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