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咳嗽23

 看尽世态冷暖 2017-04-27
内伤咳嗽

1、内伤咳嗽综合征

方药1

① 〔痰湿蕴肺〕?饮食生冷,聚湿成痰壅遏肺牛致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黏腻,或稠厚成块,痰多易咯,病由进食甘甜油腻而咳剧,倦息乏力,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濡滑。治宜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苍术、法夏、陈皮、厚朴、茯苓、苏子、杏仁、白芥子、莱菔子。痰多气急胸闷加白前; 寒痰黏白如沫,怕冷加干姜、细辛; 久病脾虚乏力加党参,白术; 痰热加桑白皮、石膏、黄芩; 吐痰不利加瓜蒌仁、海浮石。

② 〔痰热郁肺〕?邪热内盛,煎熬津液而成痰火,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咳痰多而质黏稠或黄,或有腥味,痰难咯,咯血痰,咳时引痛,胸胁痛,舌红苔薄黄腻,脉滑数。治宜肃肺化痰。

桑白皮、黄芩、山栀、贝母、瓜蒌仁、桔梗、陈皮、麦冬、茯苓、知母、甘草。痰黄如脓或腥臭加鱼腥草、薏米、冬瓜仁; 咳逆痰涌,便秘加葶苈子、风化硝; 痰热伤津,咽干口渴,舌红少苔加南沙参、麦冬、天冬、天花粉。

③ 〔肝大犯肺〕?肝郁化火,自觉气逆从喉而上,阵作,咳时而赤,口苦咽干,痰少质黏,或如絮条难以咯出,胸胁胀痛,咳而引痛,舌苔薄黄而少津,脉弦数。治宜清肺平肝,顺气降火。

桑白皮、地骨皮、川贝母、前胡、当归、白芍、茯苓、白术、柴胡、丹皮、栀子、薄荷、煨姜、甘草。胸闷气逆加枳壳、桔梗、旋覆花; 胸痛加郁金、丝瓜络; 痰黏稠难咯出,酌加海浮石、竹茹; 火郁加沙参、麦冬、天花粉; 咳血痰加茅根、黛蛤散。

④ 〔肺火壅盛〕?肺热上逆,咳嗽喘急,痰少黄稠不易咯出,痰中带血,口干口苦,咽痛,声音嘶哑皮肤蒸热,舌红苔黄,脉细数。治宜清肺泻热。

桑白皮、地骨皮、黄芩、知母、桔梗、青皮、陈皮、粳米、青黛、甘草、海蛤壳粉。肝火旺加栀子、丹皮; 胸闷气逆加枳壳、旋覆花; 胸痛加郁金、丝瓜络; 痰黏难咯加海浮石、贝母;肝口干咽燥加沙参、麦冬、花粉、诃子; 肝火灼伤肺络痰中带血加丹皮、藕节、茜草。

⑤ 〔肺气虚寒〕?肺气虚弱,气逆咳声低弱无力,气短不足,咯痰清稀色白而量多,神疲,饮食不香,面苍白,怕冷恶风,自汗,易因感冒而咳嗽加重,苔淡白脉细弱,治宜补气温肺,止咳化痰。

温肺汤?人参、肉桂、干姜、钟乳石、法夏、陈皮、木香、甘草。咳逆气短,动则甚加诃子、补骨脂、沉香; 痰多稀加白芥子、细辛; 胃寒肢冷加制附子。

⑥ 〔寒饮伏肺〕?脾肾阳气虚,水温停留,复感外邪,表寒引动内饮,痰饮乘寒而发,上逆迫肺气上逆则咳嗽气急,喉中有痰声,呼吸不利,胸闷,咯吐白色清稀泡沫黏痰,寒冬发作加重,形寒背冷,喜热饮,苔白滑,脉细滑。治宜温肺化饮。

麻黄、桂枝、白芍、细辛、干姜、法夏、五味子、甘草。咳痰多加射干、葶苈子、苏子、白前、金沸草; 咯痰腻,胸闷,苔厚加厚朴、陈皮、莱菔子、白芥子。

⑦ 〔肺阴亏损〕?久病或发汗过伤阴,干咳无痰,咳声短促,痰少而黏白,或痰中挟血,口干咽燥颧红,午后潮热,手足心热,夜寐盗汗,体瘦,舌红少苔,脉细。治宜滋阴润肺。

玉竹、沙参、麦冬、花粉、扁豆、桑叶、甘草。咳嗽剧烈,加川贝母、杏仁、百部; 咳而气促加五味子、诃子; 潮热加银柴胡、青蒿、鳖甲、胡黄连、功劳叶; 盗汗加乌梅、浮小麦; 吐黄黏痰加蛤粉、知母、黄芩; 痰中带血加山栀、丹皮、藕节。

⑧ 〔脾肺气虚〕?咳嗽痰多色白质稀,气短,体倦乏力,畏寒怕冷,脘闷食不香,舌淡胖,苔白脉细缓。治宜燥湿除痰。

六君子汤?党参、茯苓、白术、甘草、陈皮、法夏。脾胃虚寒加吴茱萸、炮姜; 脾肾阳虚加制附片、补骨脂; 胃脘痛甚加元胡、川楝子;呕吐加竹茹、旋覆花; 胸闷胀加藿香、木香、砂仁; 大便溏加薏米、莲子肉。

⑨ 〔肾阳衰弱〕?阳气虚衰,气不归源,咳嗽气短,动则加重,咳时自觉,有气从脐下奔逆而上,吐痰清稀呈泡沫状,形瘦神惫,面微肿,汗出肢冷(或肢体浮肿),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宜温补肾阳。

萸肉、茯苓、五味子、丹皮、泽泻、破故纸、山药、熟地、肉桂、制附片。痰多加细辛、白芥子、法夏; 遗尿加补骨脂、益智仁; 咳时尿出加白术、赤石脂; 久咳无痰加诃子、乌梅、罂粟壳; 气短喘促加蛤蚧、五味子。

用法?以上各方均日1 剂,煎日3 次内服。

来源?编者祖载经验方(编者筛选整理)

方药2

症状?季节性咳嗽,常见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是外邪侵袭,肺卫受感,肺气不宣,肺失肃降。

自拟桑菊竺鼠汤?桑叶、菊花各10g,连翘15g,辛凉解表清风热; 杏仁、桔梗、芦根各15g,化痰止咳; 牛蒡子20g,宣肺利咽,天竺黄6g,青黛8g 合用,清热利咽止咳; 黄芩15g,清热燥湿,泻肺止咳。

用药则春季多风邪,在宣肺止咳的同时要加疏风散邪之品,如咽痒加荆芥、地肤子; 夏季多暑湿,应用理气,燥湿化痰之品; 秋季多燥邪,易伤津伤肺,注意清肺润燥,应加地肤子; 冬季多寒邪,易入黑化热,形成外寒内热,应加入解表清里之品。无论何类咳嗽在宣肺气的同时佐以化痰。阴虚加沙参10g; 痰多、声重加胆南星、法夏、陈皮; 久咳干咳重用芦根加诃子、紫菀、款冬花。同时禁食盐腌腊炸大热物品。

用法?日1 剂煎服,连服4 剂,过年发时再服2~4 剂。

疗效?治疗212 例,治愈157 例,好转55例,总有效100%。

来源?四川科学城医院邓祖洪

方药3

症状?本组5 个月~ 8 岁小儿,均属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引起咳嗽。

牙皂150g,茯苓、葶苈子各30g,橘红20g,生半夏、生南星各15g,生川乌10g,蛤蚧一对。

用法?上药均经严格加工后,加入菜油中炸枯,过滤去渣,再徐徐加入黄丹搅匀,药制见滴水成珠为度,离火后加入珍珠粉5g,沉香粉3g,冰片9g; 搅匀后将药膏摊在1 寸大的白布上,分别敷贴在双肺俞、膻中穴,每贴3 天换药1 次。

疗效?治疗840 例,显效588 例,有效240例,无效12 例,总有效99%。

来源?浙江中医杂志王启明、张尚建

方药4

① 〔五脏虚咳〕?胎盘研末内服1 个或用人参养荣丸加阿胶或用灵芝15g,山茄根25g,煲猪肠30g。

② 〔胃虚极、早晚咳〕?早晚咳病在胃里。

石斛、玉竹各10g,沙参12g,麦冬8g,白芍5g,甘草2g,莲子肉10 粒(去心)。

③ 〔肺脾气血虚久咳〕?红参、甘草各5g,白术15g,茯苓20g,法夏10g,陈皮6g。

④ 〔脾虚咳嗽〕?吐白色泡沫痰气短,颜面轻浮,大便溏泻日3 次,唇舌淡白,少苔,脉细弱。系脾虚咳。

党参、黄芪各12g,茯苓、白术各10g,柴胡5g,法夏7g,炙甘草4g,陈皮、升麻各3g。煎服5 剂。咳止后改党参为白条继服3 剂痊愈。

用法?以上各方均日1 剂,煎日3 次内服。

来源?编者祖载经验方(编者筛选整理)

方药5

概述?此方寒凉并用,有升有降,客邪易散,肺气安宁,咳嗽自止,故无寒热虚实,新久咳嗽,服之均可收效。

紫菀、百部、桑叶、金银花各20g,桔梗、荆芥各10g,陈皮、知母各7g,川贝母、甘草各5g,白前15g。

用法?以上药煎成300ml 装瓶,1 岁每次内服10ml,1~3 岁每次内服20ml,3 岁以上每次内服30ml,均日3 次,若发热,喘促者可配抗生素,退热病。

疗效?治疗500 例,治愈213 例,显效247例,有效31 例,无效9 例。

来源?中国疗养医学2001; (1): 46~47

方药6

症状?均为顽固无痰干咳,尤晚间或活动则咳甚,喉痒即咳,胸闷憋促,咳甚时头汗自出,脉细滑无力,乃气虚痰阻,肺气失利,肃降失常所致。病程为4~8 个多月气虚久咳者。

红参20g,黄芪30g,乌梅15g,米壳10g,生姜3 片。

用法?日1 剂,药用水浸泡半小时,煎内服1 剂止,2 剂愈,3 剂巩固。

疗效?治疗300 例,痊愈280 例,显效14 例,无效6 例,总有效98%。

来源?四川攀枝花市中心医院邓光琴

方药7

症状?①风燥伤肺者(80 例),喉痒即咳,咳甚则恶心,干呕汗出,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粘连成丝,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

②肺阴亏耗者(173 例) 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黏白,或痰夹血,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起病缓慢,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③肝火犯肺者(47 例) 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常感痰滞咽喉,咯之难出,量少而又不减对脏腑的治疗作用,穴位外擦药物,配合按摩刺激,症状可随情绪波动增减,舌苔薄黄少津,脉象弦数。

采用滋阴润燥、宣肺止咳为主,基本方青果止咳汤(青果10g,桑白皮15g,地骨皮、射干、百部、玄参、麦冬、乌药、瓜蒌壳、茯苓各20g)。

用法?水煎500ml,每日1 剂,分多次慢慢咽服。10 天内临床症状消失。

疗效?治疗300 例中临床治愈228 例,显效37 例,有效29 例,无效6 例,总有效率98%。

来源?四川中医2007.1.62 四川内江市中医院张天锡、索钢、李霞

方药8

症状?气虚感冒,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咳嗽、鼻寒、流涕、咽痛、发热、恶寒,全身疼痛等。属于中医“气虚感冒” 范畴,轻者每年3~4次,重则每年达7~8 次或更多,甚至每月2 次以上,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治用加味玉屏风散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

黄芪100g,炒白术、山药各80g,人参、防风各25g,仙灵脾15g,30 岁以上者加鹿茸粉5g。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过80 目筛,冲服或装胶囊,成人每服5g,小儿酌减,开水冲服,20天为1 疗程。全方益气健脾、补肾固本。

疗效?治疗200 例患者(服药1 个疗程136例,2 个疗程64 例),显效162 例,好转35 例,无效3 例,总有效率98.5%。

来源?四川中医2005. (3): 65 宁夏中宁县中医院马志谦

方药9

白芥子、延胡索各6g,甘遂、牙皂、生川乌、桂枝各4g,花椒2g,公丁香1g。

用法?上药研末,用黄酒或60%酒精调和5克,置胶布上6 份,分别敷贴于天突、膻中、双肺俞、双膏肓穴(2~3 小时后取掉,每次敷贴2天,3 次为1 疗程。具有宣肺散寒,化痰止咳。

疗效?治疗200 例,1~5 周治疗,化痰100%,止咳93.5%。

来源?江苏中医1993; (8): 29 陶履水等

方药10

麻杏止咳散?炙麻黄、杏仁、百部、荆芥、陈皮、桔梗、白前、紫菀、甘草。咳嗽痰多加浮海石、黄芩; 鼻塞流涕加防风、辛夷花; 干咳少痰加芦根、枇杷叶、知母; 大便干结加瓜蒌仁;乳蛾红肿加射干、板蓝根; 咳甚呕吐加旋覆花、竹茹; 气逆咳急加紫苏子、葶苈子、罂粟壳。

用法?日1 剂,煎日3 次内服。

疗效?治疗小儿咳嗽200 例,症状消失178例,显效18 例,无效4 例,总有效98%。

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1; (6): 14~15 沈星

方药11

苏子、桃仁各20g,杏仁6g,糯米、胡椒各1g。

用法?研末与鸡蛋清调成膏敷双足心涌泉穴,双膝眼,3~4 胸椎双肺俞穴。主治肺炎,气管炎,上呼吸道引起咳嗽。

疗效?治疗190 例,咳消160 例,好转22 例,无效8 例,总有效96%。

来源?各地名老中医经验方(编者收集整理)

方药12

青黛(包)、青果、孩儿茶、射干、牛蒡子、桔梗各10g,冰片3g (后冲)。

用法?日1 剂,煎兑入冰片分日3 次内服,儿童减药量。

疗效?治疗肺炎、支气管炎引起咳嗽182 例,治痊愈126 例,好转51 例,无效11 例,总有效94%。

来源?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91; (1): 21~23 肖启美

方药13

症状?急性支气管炎分为风寒、风热、痰湿、痰热、肺燥等型,慢性支气管炎分为虚寒、痰湿、痰热、肺燥等型。均有咳、痰、喘症状。

杏白止咳汤?杏仁、紫菀、百部、黄芩、炙枇杷叶、马兜铃各15g,白花蛇舌草30g,桔梗、陈皮各12g; 炙麻黄、川贝母(碾末冲服)、甘草各10g。风寒型加荆芥、防风各12g,以疏散风寒; 风热型加银花、连翘各15g,薄荷12g,以疏散风热; 兼咽喉疼痛加板蓝根30g,玄参、牛蒡子各15g,兼声嘶加蝉衣、胖大海各10g,以清利咽喉; 痰湿型加茯苓、白术各15g,法半夏12g,以渗湿化痰; 痰热型加栀子、全瓜蒌各15g,鱼腥草30g,以清热解毒化热痰; 虚寒型加党参30g,干姜12g 以补虚温肺化痰; 肺燥型去炙麻黄,加北沙参30g,知母、麦冬各15g,以养阴润肺化痰; 兼痰中带血加生地20g,仙鹤草、白茅根各30g,以凉血止血。伴肺热咳喘加石膏30g,苏子、地龙各15g,以清热平喘; 伴肺寒咳加细辛6g,干姜10g,射干15g,以温肺散寒平喘。

疗效?治疗180 例,其中慢性70 例,临床控制36 例,显效16 例,好转10 例,总有效89%;急性支气管炎110 例,痊愈70 例,显效20 例,好转12 例,无效8 例,总有效率93%。

来源?四川中医2001~10~34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纪年

方药14

紫菀、白前、桔梗、杏仁各15g,百部12g,前胡10g,甘草5g。外感咳嗽加荆芥、防风、苏叶、陈皮、法夏; 内伤咳嗽加瓜蒌、浙贝母; 痰多加白蔻仁、石菖蒲。

用法?日1 剂,煎内服。

疗效?治疗178 例,痊愈149 例,好转21 例,无效8 例,总有效95.5%。

来源?广东怀集县人民医院何经海

方药15

概述?本方九味散出自《医学正传》,为敛肺止咳,益气养阴的代表方。

党参、当归、桔梗、川贝母、五味子、赤芍各6g,款冬花、桑白皮各10g,乌梅、罂粟壳各3g。

用法?日1 剂,煎内服。

疗效?治疗160 例,治愈86 例,好转63 例,无效11 例,总有效93%。

来源?湖北中医杂志2003; (5): 43 林军等

方药16

桔梗、炙紫菀、炙百部、白前、陈皮各10g,荆芥、炙甘草各6g。风寒表证加苏叶、防风、生姜; 寒重加麻黄、细辛; 风热表证去陈皮、荆芥加桑叶、菊花、薄荷、牛蒡子; 咳痰黄色黏稠去陈皮加贝母、瓜蒌; 痰多色白易咯,苔白腻者加半夏、茯苓、苏子; 干咳无痰去陈皮、荆芥加沙参、麦冬;咳嗽较重加杏仁、款冬花; 咳喘加旋覆花、苏子; 白细胞升高加二花、连翘、黄芩、蒲公英; 全方温润平和,不寒不热,无攻击过虞,是治疗急性支气管炎引起咳嗽的有效方。

用法?日1 剂,煎日3 次内服。

疗效?治疗153 例,治愈147 例,无效6 例,治愈率96%。

来源?国医论坛1989; (3): 41

方药17

复肺合剂?黄芩、杏仁各6g,麦冬、桃仁、白豆蔻各10g,鱼腥草、冬瓜子各15g,芦根30g。高热应加重黄芩,肺炎应用抗生素。

用法?日1 剂,煎日2 次内服,幼儿酌减。

疗效?治疗小儿久咳143 例,痊愈127 例,好转14 例,总有效99%。

来源?湖南中医杂志2001; (6): 35 徐玲

方药18

病例?女,35 岁,患急支治疗后热退,仍咳不止,以晨起或活动后咳重,痰多,咳而无力,伴流黏白涕,乏力,大便稀,日2 次,苔白厚,脉滑。中医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寒暖不能自调,易感外邪袭肺,然肺失宣降而致咳嗽。“肺为娇脏” 加之脾常不足,咳嗽日久不愈易耗伤肺脾正气,气虚不能正常输布津液故易生痰,治宜益气祛痰。

加减参苏饮?党参、紫苏、前胡各9g,半夏、枳壳、陈皮、桔梗、百部、炙甘草各6g,黄芩、川芎各5g。咳嗽痰多加茯苓; 咳吐黄白痰加黄芩、鱼腥草; 大便稀加炒白术; 纳少加焦山楂、鸡内金; 汗多者加五味子; 又复外感者加板蓝根。

用法?日1 剂,煎早晚分服,婴幼儿不拘次数,少量频服,5 日为1 疗程。

疗效?治疗126 例,治愈102 例,好转19 例,无效5 例,总有效96%。

来源?江苏中医药2004; (6): 38 郝永敏

方药19

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各40g。

用法?上药焙干研末与生姜5 片,食盐250g,混合研末炒热50℃左右,装入布袋扎紧,选患者背部两侧肺区及腋下来回烫熨,每次30~40 分钟,日2~3 次,1 剂用2 日,每次用药必须将药加热。

疗效?治疗顽固性咳嗽118 例,1 剂愈78 例,2~3 剂愈40 例,治愈率100%。

来源?各地名老中医经验方(编者收集整理)

方药20

症状?本组治男孩60 例,女孩48 例,年龄2~12 岁,病程3 周~3 个月以上。均久咳不愈,夜甚或日夜均咳,痰多稀白,因冷饮或受凉后加剧面色青白,眼圈黑,自汗、盗汗、夜多尿,大便干结,舌淡或白腻,脉细滑或细而无力,多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炎,肺炎及痰湿有关。

金水六君煎?茯苓、熟地各10~25g,法夏、当归各6~12g,陈皮、甘草各4~8g,生姜3~6 片。

用法?日1 剂,煎日3 次内服,7 天为1 疗程。

疗效?治疗108 例,愈78 例,好转27 例,无效9 例,总有效92%。

来源?四川荣县人民医院、中医院黄福发、黄福忠

方药21

黛蛤散合小陷胸汤?黛蛤散(包)、制半夏、桑白皮、杏仁、葶苈子、车前子,炙款冬花、地龙各10g,瓜蒌、鱼腥草各30g,黄连3g。痰黄稠,大便结,胸胁闷不适加黄芩10g,冬瓜仁15g; 痰多,气急加苏子、薏米; 口干燥,咳痰不爽加知母、玄参; 痰带血丝者去半夏加白及、藕节; 鼻塞流涕者加前胡、桔梗; 咽痒、干咳加蝉蜕、丹参。

用法?日1 剂,煎内服,服5 剂后咳轻,痰稀便软,胸胁仍不适去黄芩、冬瓜子、鱼腥草加川楝子10g,橘络5g,丹参30g。再服5 剂愈。

疗效?治疗痰结久咳106 例,显效74 例,有效23 例,无效9 例,总有效92%。

来源?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 (2): 49陈梅华等

方药22

病例?男,6 岁,发热T39.2℃,咽红肿,咳嗽阵发,呛咳连续不断,直至咳出少许黏痰方止。舌淡苔薄稍腻,脉浮。治宜疏风利咽,化痰止咳。

金沸草散?旋覆花(包)、姜半夏、白芍各6g,前胡、炙紫菀、炙款冬花、炙百部各9g,蝉蜕、薄荷各3g,黄芪12g。咽喉充血疼痛加板蓝根15g,牛蒡子9g; 咽痒甚加射干6g; 口淡咳嗽欲呕加生姜6g; 体质虚弱,咳嗽时作时止加四君子汤;?咳嗽痰黏稠者加黄芩6g,川贝末( 吞)3g。

用法?日1 剂,煎日2 次内服,7 剂为1 疗程。

疗效?治疗102 例,治疗72 例,好转22 例,无效8 例,总有效92%。

来源?四川中医2002; (3): 61 方宾

方药23

症状?多由外感失治、误治,使外邪入里,客于肺脏,肺失肃降,肺气不降而上逆则咳,肺不布津而炼液则为痰,邪气留而不去,正气受损,影响他脏功能,久则顽咳缠绵。故治重在化痰止咳,宣肺疏邪。

紫菀、款冬花、川贝各10g,百部15g,止咳化痰; 麻黄6g,杏仁10g,甘草3g,桔梗10g(宣降肺气,疏表散邪); 僵蚕10g (祛风止痒,若咽不痒则减药量); 茯苓15g (健脾化痰)。风寒加荆芥、防风; 风热加柴胡、薄荷; 肺热甚咳吐黄痰加黄芩、鱼腥草; 痰涎盛加法夏、白芥子、葶苈子; 干咳无痰加玄参、麦冬; 咽痒即咳加橘红、射干; 咳而喘加苏子、地龙。

用法?日1 剂,煎日3 次内服,7 天为1 疗程,连用1~3 个疗程。

疗效?治疗98 例,愈82 例,好转13 例,无效3 例,总有效97%。

来源?河南光山县中医院管荣朝

方药24

银花、生石膏各10~30g,鱼腥草15~50g,桑叶、生黄芩各5~15g,炙麻黄2~6g,桔梗3~10g,薄荷2~10g,杏仁、川贝母5~10g,生甘草3~5g。寒热往来加柴胡; 痰黄稠不易咯出加黛蛤散、瓜蒌皮; 痰多色白加二陈汤; 口渴、干咳无痰上方去炙麻黄、生石膏加麦冬、沙参、玉竹;咽痛加牛蒡子、山豆根、射干; 痰中带血丝加白茅根、花蕊石; 胸满气促加炒枳壳、厚朴; 大便秘加生大黄或瓜蒌仁。

用法?日1 剂,煎日3 次内服,全方辛凉解表,清泻肺热,宣通止咳。

疗效?治疗痰热蕴肺咳嗽96 例,痊愈82 例,好转11 例,无效3 例,总有效97%。

来源?四川中医1996; (5): 26

方药25

党参、紫菀各15g,半夏、干姜、炙甘草、黄芩、百部、桔梗、五味子、杏仁各10g,细辛5g。咽痒加木蝴蝶或胖大海; 有痰或黄痰多加冬瓜仁,痰多或气喘加葶苈子。

用法?日2 剂,煎日4 次内服,儿童减半,6 剂为2 个疗程,忌辛辣。

疗效?治疗93 例,控制42 例,显效31 例,有效14 例,无效6 例,总有效93.5%。

来源?广西中医学院2005; (2): 45

方药26

病例?女,40 岁,感风寒后寒热,头身痠痛,痰黄,服康泰克,百服宁等寒热退,但咳嗽1.5 个月不止,咳引右胸痛,夜更甚,舌尖稍红,苔薄白,脉弦细,查心肺无异常,系阴虚久咳。

润肺止咳汤?紫菀、百部、沙参、生地、玄参各15g,桔梗、杏仁各12g,川贝10g,陈皮、甘草各6g。痰黄加黄芩、连翘; 鼻塞加荆芥; 头痛加菊花、钩藤; 便秘加火麻仁; 自汗加太子参、防风; 痰咳不爽加瓜蒌皮。

用法?日1 剂,煎内服1~5 剂愈。

疗效?治疗83 例,服1~3 剂愈60 例,服4~5剂愈23 例,治愈率100%。

来源?广州邮电医院郭璇玉

方药27

症状?喉痒咳嗽,气息。治宜利咽搜风,平喘活血。

杏仁12g,紫菀、桃仁各15g,牛蒡子、炙麻黄、僵蚕各10g,玄参20g,全蝎、甘草各5g。

风热或肺热未清者加赤芍、桑叶各15g; 鼻塞流涕加辛夷花、苍耳子各10g,赤芍15g; 声嘶加胖大海、乌梅各15g; 风寒或寒重痰盛者加干姜15g,法半夏、川芎各10g; 头痛偏热加赤芍15g;偏寒加川芎10g; 久咳肺肾气虚者加萸肉15g,五味子10g。

用法?日1 剂,煎日2 次内服,连服4~8 剂为1 疗程。

疗效?治疗69 例,治愈48 例,有效17 例,无效4 例,总有效94.2%。

来源?上海中医药杂志2001; (7): 27 李达仁等

方药28

清肺汤?鱼腥草24g,野荞麦根、山海螺各12g,桔梗、杏仁、桃仁各6g,前胡、浙贝母、百部各10g,鲜芦根20g,生甘草3g。

用法?日1 剂,煎分早晚内服,连服7 天为1 个疗程。

疗效?治疗痰热郁肺咳嗽62 例,治愈16 例,显效20 例,有效3 例,总有效95.2%。

来源?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6; (1) : 10范小芬等

方药29

麻黄、杏仁、紫苏子、半夏、百部各10g,石膏30g,款冬花、浙贝母各15g,细辛3g。痰黄稠,口干、舌红、苔黄等热重症加大青叶、知母各15g,薄荷0.2g (调服); 胸闷气急加全瓜蒌15g,桔梗、薤白各10g,橘络6g; 鼻塞加辛夷10g,苍耳子15g; 头昏痛加白芷、蔓荆子各15g;咽喉痒甚加蝉蜕、射干、瓜蒌壳各15g。

用法?日1 剂,煎内服,7 日为1 疗程。

疗效?治疗58 例,治愈53 例,好转5 例,总有效100%。

来源?四川中医2001; (5): 36 李方等

方药30

病例?女,57 岁,感冒咳嗽2 月余,无痰,夜间加重,多方治疗效果不佳。

茯苓、炒白术、紫菀、款冬花、连翘、地龙、石斛、玉竹各15g,杏仁、桃仁各12g,桔梗10g,金银花30g,黄连、黄芩各9g。

用法?日1 剂,煎分4~6 次内服,儿童减量,不能口服者可用灌肠。3 剂1 疗程。

疗效?治疗58 例,1 疗程愈36 例,3 疗程愈13 例,5 个疗程愈9 例,治愈率100%。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2003; ( 3) : 47~48张平等

方药31

柴胡、黄芩、法半夏各10g,百部、紫菀、白前、桔梗各15g,五味子12g,陈皮、甘草各6g。痰热壅肺,咳气粗,痰多稠黄,烦热口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上方去五味子加瓜蒌15g,胆南星10g; 痰湿蕴肺,证见咳声重浊,痰多稀色白,甚见喘促,胸闷脘痞,纳少,舌苔白腻,脉滑,上方去五味子,加细辛3~6g,干姜、白术各10g,桂枝8g; 肺阴亏虚,久咳痰少,咳不爽或夹血丝,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上方加麦冬、沙参; 肺气亏虚,证见患者咳声低微,咳而喘,咳痰清稀色白,气短神疲乏力,自汗,苔白脉弱,上方加太子参15g,西洋参6g; 咽痒而咳加射干、玄参各15g,蝉蜕10g,复感风邪而鼻塞流涕,恶风加荆芥、防风各10g。

用法?日1 剂,煎内服。

疗效?治疗56 例,治愈48 例,好转5 例,无效3 例,总有效95%。

来源?广西中医药1999; (2): 16 覃正壮

方药32

加味咳嗽散?荆芥、白前、紫菀、百部、北沙参、款冬花各9g,连翘、桔梗、金银花各10g,五味子、甘草各6g。痰黏胸闷苔腻加法半夏9g,茯苓12g,咽痛声哑加黄芩10g,桑白皮15g; 干咳无痰加白薇、玉竹各12g; 喉痒加薄荷8g。

用法?日1 剂,煎日3 次内服,10 剂为1 疗程,药先用水浸泡煎服。

疗效?治疗57 例,痊愈48 例,好转8 例,无效1 例,总有效98%。

来源?海南医学2001; (5): 67 王李民

方药33

麻苏葶龙汤?炙麻黄4~8g,紫苏子6g,葶苈子、地龙、炙僵蚕、枸杞子、野菊花各10g,射干9g,鱼腥草20g。痉咳加全蝎4g,鼻塞流涕,鼻痒加防风6g,辛夷花10g; 皮肤瘙痒或湿疹加白鲜皮、地肤子各10g; 痰黄稠,苔黄腻加浙贝母6g,天竺黄8g。

用法?日1 剂,煎内服。

疗效?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56 例,治愈52例,好转4 例,总有效100%。

来源?江苏中医1999; (1): 31 马同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