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贞观之治2天下和解

 金色年华554 2017-04-29

演讲人:孟宪实 

讲师简介:北京大学史学博士、南开大学历史系博士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隋唐史、敦煌吐鲁番学研究,著有《敦煌百年》、《汉唐文化与高昌历史》等论著

内容简介:李世民获得的权力完全是夺取的,不仅仅是杀了兄弟,而且是囚禁了父亲。在这样的背景下,李世民怎么治理天下?在他掌了大权以后天下是怎么反应的?面对天下诸多的反应,他应该怎么做呢?

全文:

解说:在上一集孟宪实先生讲到,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夺得了最高权利,但权利的到手并不意味着天下人心的归顺,前太子和齐王的势力,仍旧遍布全国各地,收服人心,对李世民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为稳定天下局势,李世民向全国各地发布消息,实行天下和解的政策,对前太子和齐王的旧部既往不咎,那么当时唐朝的地方大员对这一政策会如何反映,他们会执行和解政策吗?李世民的天下和解愿望最终能实现吗?中华人民大学国学院孟宪实副教授为您精采讲述。

我们这一讲的讲的题目就是《天下和解》,李世民采取了一个根本的措施,就是和解政策,玄武门事变在这面一发生,李世民当天其实就给全国各地发去了消息,那当然根据距离的远近会到达的时间会有所不同,各地纷纷都有反映,比如说在四川成都那个地方,也就是蜀地,当时叫益州,立刻就发生了一个大案件。那个益州的长官叫窦轨,他是李世民的手下,但是他的手下的人,有的人跟他关系不好,有的人大概跟原来的太子有点关系,于是这个窦轨在四川就大开杀戒,李世民他们的通知虽然是罪过只归于两个人,就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其他一切人员一概不问,就是既往不咎了,可是在地方上可不是既往不咎,那个窦轨就把他手下的人说朝廷来敕书了,皇帝来命令了,大家要一起来看,他就敕书放在自己的口袋里,其他人来了,皇帝的敕书呢,应该贴在墙上给大家传看啊,对不对,他就嘿嘿冷笑拍拍自己的袖口,你是想谋反吧,上来来这个,这是平时关系就不好,他现在乘机,这些人一看麻烦大了,撒腿就跑,他骑马便追,最近的一家,全被他杀光了,还有手下一个大将噼哩啪啦跑得快,一口气跑到长安,跑掉了。所以李世民在中央发布的命令是和解说既往不咎了,说这事不再讲了,但是你看窦轨他还在用这事做文章,平时看不惯的关系不好的,现在就要把人杀了,还真杀了,这是在四川发生的事情。还有在咱们北京,那时候叫幽州,事儿也发生了,李世民派来一个使者,来幽州,就是来北京,来通告幽州得大都督叫李瑗,说中央现在出了这事,说太子谋反被杀了,现在呢,李世民秦王主管朝政,让李瑗尽快起身到中央报到,说有事情要商量,这李瑗呢原来是太子的人,跟太子关系好,现在他就紧张,让我去长安,这是凶是吉,自己那不定主意,就跟手下的一个长史叫做王君廓的一个人商量,这个王君廓是个造反起家,原来是一个农民起义军的领袖,现在了当了幽州了长史,副官,能领兵打仗,打仗水平挺高的,他一看李瑗这个态度,有文章可做,他说无论如何去不得,你想想,你跟太子的关系那么好,现在太子被杀了,让你去,你现在是凶多吉少,肯定没好事,另外你在幽州有几万军队,你哪儿能任人宰割,得想点办法,想点自己的办法,你不能去,李瑗不会打仗,他对这个王君廓平时就很倚重,总讨好这个王君廓,还说好了,以后要做儿女亲家,王君廓这么一说,他就没主意了,那怎么办,那造反吧,俩人一商量,决定造反,决定在以北京为根据地,在河北造反,想起一个办法,怎么做,就是河北这个地方原来造反的人很多,有窦建德的部下,刘黑闼的部下,的都可以利用,他们就商量好了,这样把窦建德的部下和刘黑闼的部下都动员起来,给他们高官,然后让他们自己动员他们原来的部下,河北一起事就跟中央对立了,李瑗觉得也可以,这个事儿不错,就把他关系好的刺史都叫来,准备行动了,王君廓本来就是想拿李瑗发财的,他是鼓动他起义,鼓动他造反,然后回头再收拾他,果然就是这样,然后王君廓找了一个机会领几个人把李瑗手下杀掉了,然后又来杀李瑗,李瑗跟他拼了一番,拼不过就给逮住了,李瑗还骂他,本来是你纵容我造反,你现在又来,也没有辩护的可能就被绞死了,绞死了,砍下头,把脑袋寄到长安去,说他谋反,现在事情还没有发生,刚刚起事,就被王君廓给灭了,朝廷很感动,说王君廓这个人不错,说能够为朝廷消除一大祸害,所以就让他直接继承了幽州大都督的职位,那你看王君廓这个野心家,他也是充分利用了原来的矛盾,他是欲擒故纵,先鼓动你起来造反,然后再给你杀掉到朝廷那报功去果然就报成了,这事说名什么,说名野心家们或者是各种各样的人,都在利用就有的矛盾完成自己的野心,虽然中央已经发了指示让各地既往不咎,但是各个州县现在抓住了东宫的人,抓住了齐王府的人,抓住了就往长安送,送去了好领赏。

解说:我们可以看到李世民虽然发布了天下和解的消息,但各地的反映却并不太平,益州窦轨的借刀杀人,幽州王君廓的制造矛盾,浑水摸鱼,都是天下混乱的一个缩影,可以说李世民掌权之初大唐王朝不仅千疮百孔而且是荆棘丛生,如果不改变这个局面,就不会有后来的贞观盛世。那么李世民究竟是采取了什么办法平息当时的混乱局势。

旧有的矛盾还在继续,如果不和解的话,这究竟会乱到什么程度真不好说,原来是一个秦王李世民,现在他掌管大权了,他要全局考虑所以必须和解,如果不和解,这天下真是动乱起来,要稳定大局,所以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安定天下,第一争取民心,采取了几个措施,确实很见效,第一个措施就是立刻宣布停止佛教道教的改革,什么叫佛教道教的改革呢,武德九年四月的时候唐高祖李渊,采取了一个新政策,就是淘汰佛教和道教的僧人,淘汰的比率非常高,就是每周天下诸州,每周只留下一个寺院,长安只留下三个寺院,剩下的全部拆掉,每一个寺院里有一定的和尚人数,其他的一切还俗,要有这个政策,非常严重,要到少人受影响,现在这个数字计算的不太清楚,根据隋朝的留下的数字,就隋朝两带皇帝,就是隋文帝和隋炀帝就在这两个皇帝手里,度牒当和尚的人,一共是二十三万六千二百人,还不包括道教中人,那就是说,这几十万的人,再加上道教总的三、四十万,就是三、四十万人都成了李渊改革政策的受害者,他们不愿意还俗,当和尚有和尚的好处,很多好处,他不愿意,不愿意现在政府强迫他还俗,现在呢新的统治者李世民上来了,上来就宣布,关于淘汰僧尼的事儿免了,不再进行了,一切恢复就制度,那就是原来是四千多寺院,要砍掉十分之九,现在都不砍掉了,都留下了,都保留了。这个有什么意义呢,为什么要放弃宗教改革的政策,那本来是有益于国家财富的,为什么,因为在这个世界里,除了政府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完全的,非常美发达的一个组织系统以外,从上到下,除了这个组织以外,最有全国性组织的就是佛教和道教,它是成组织,成系列的,在那个时候能够强烈影响社会舆论的就是佛教和道教,所以李世民一上来就要争取这个舆论支持自己,这个政策一宣布,这几十万的和尚,几十万的佛教和道教中人都成了李世民政权的天然拥护者,一想就明白,利益所在,所以这招很厉害,因为这些人本来就平时在社会影响大,又有一个很好的组织系统,所以这些就成了一个新政权的天然拥护者,肯定到处去为李世民做宣传。这一条水平很高。

第二条命令天下各级政府的官员上书言事。大家对政府的政策有什么看法,有什么意见,期望大家都要畅所欲言提出来,你看这个政策是针对的什么,针对的是政府的官员,这是我们说这是最有系统,对这个政权最有支持力度的这部分人,这部分人平时大官小官都有,能对政府的政策提出建言建策的机会不多的,现在新的领导人来了,让大家畅所欲言,这样的话就有一个机会啊,也许你这个建言建策被新政府采纳了,你就可以升官了,很有可能,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所以这个政策以下来,效果也不错,肯定现有的组织系统中人,就是政府的官员们,对这个新政府觉得眼睛一亮。

第三条划清跟老政府的界限,宣布从今日起释放所有后宫饲养的那些鹰犬,就是皇帝玩的那些东西,四方各地不需在进贡珍宝,以后也不许再进贡了,两个意义:一、跟李渊的政权划清了界限,那都是李渊的东西,我们现在不在采取了。二、前减轻了民众的负担,你各地献珍宝,让皇帝吃的高兴玩的高兴,但是老百姓有负担,这一减免那人民群众是欢迎的。

第四条是释放宫女三千人。

解说:三千宫女出宫是贞观时期很著名的一个故事,在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之初,经济凋敝,国库空虚,贞观二年,李世民为减少宫廷开支,接受了中书舍人李百药的建议,一次放出宫女三千人,让她们出宫嫁人,从而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怨女三千出后宫”的贞观传奇。

这是贞观之治很有名的故事,这几套政策一实施,既又重点针对的,比如说针对佛教道教,针对官员,也有普通对民众都有好处的,释放宫女,禁绝贡献,这是对民众都有好处,这个在稳定天下大形势的时候既有重点又抓普遍性,所以这个效果还是不错。

解说:李世民采取的和解政策,迅速稳当了当时混乱的局势,但还有一个重要问题,需要李世民去解决,那就是如何安置前太子和齐王李元吉的旧部,虽然李世民在玄武门事变的当天,就已经宣布对这些人既往不咎,这显示了他的高明之处,但是在这些人的去留问题上,李世民的做法是什么。

然后呢,李世民就采取了针对东宫和齐王原来旧部的政策,不是说一切不问,所以后来他们的政策不断的宣布,不断的宣布,大家就相信了,出来了,就是隐藏的地方出来了,比如说像冯立,在玄武门前打仗很厉害的那个将军,李世民见了他,见了冯立还跟他有一阵交谈,说你为什么离间我们的兄弟,冯立说对不起我错了,错了就行了,让他继续当将军,还有哪个薛万彻,也是东宫的一个大将,这个薛万彻是咱们北京长大的,幽州长大的,是隋末,我觉得是一个很像样的英雄,能打仗,薛万彻从终南山隐藏的地方出来,那皇帝也给他官复原职,也给了他有了新的任命,后来这个薛万彻,表现得不错,李世民让他取了丹阳公主,丹阳公主是李渊的女儿,据说丹阳公主看这个薛万彻有点不满意,薛万彻原来有这么一句话,说李世民不知道在什么地方说,薛万彻打仗可以,人有点土,你看土啊洋啊,你看过去就有这种话。丹阳公主听了,说皇帝都说他土,那他可能真土,那她跟薛万彻关系不怎么好,结婚三月不同席,不在一起吃饭,李世民后来听说这事严重了,就把她这个新婚的两口子请进宫,李世民请他吃饭,然后李世民席间又跟薛万彻打赌,一种游戏叫“握槊”。说我要是输了的话我给你的就是一把御刀,皇帝佩戴的御刀,如果你输了的话怎么着怎么着,这俩人打赌,然后皇帝就有意的输掉了,然后把御刀摘下来,送给薛万彻,丹阳公主一看,薛万彻也可以啊,皇帝对他也挺好的,看来过去的说法不对,两个人关系就好了,所以说李世民做工作还是很细致的,后来薛万彻就当了很大的官,几次很重要的战役,打突厥,打吐谷浑,他都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军,后来当了大将军,正三品大将军,所以这些原来东宫的军人,那该用的还用,不仅是一切不问,而且还有使用,还有进一步的任用。

解说:李世民推行的和解政策,平定了天下局势,为贞观之治的开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知道贞观之治离不开唐太宗李世民,也离不开一个重要的大臣魏征,而魏征是前太子李建成东宫旧部,曾建议李建成采取非常手段杀掉李世民,可以说魏征和李世民之间曾经有过尖锐对立,但魏征为什么最终归顺的李世民,他不担心李世民会杀掉他吗。

那么在这方面不仅是武人将军要继续使用,还有文臣,文臣最著名的当然就是魏征了,因为玄武门之变以后,只有魏征没有跑,就留在长安像等死一样,等在这里,李世民派人把魏征叫了来,李世民开始态度严肃,声音很响亮说你为什么离间我们兄弟,这个假罪名,大家都很紧张,看李世民今天这个样子,这么严肃,看魏征今天没戏了,都替他捏了一把汗,魏征的反应很平淡,就像没听见一样,就说了一句话,说前太子如果是早听我的话,他就不会有今天的这个下场了,然后史书说,李世民立刻改变了颜色,脸色一下就变好了,然后就很礼貌的对待他,然后又给魏征当了个官,这事儿挺有意思,他在说什么,为什么李世民刚才那么严肃,那么严厉,忽然一句话就把他态度就改变了,那么史书上说,李世民平时就很欣赏这个魏征的才华,才干,所以要重用他,不对啊,不对,所以我就仔细分析这两句话还是很有意思,这就是相当于高手的对谈,他俩说了半天别人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其实他俩说了很多话在这里边,玄武门这个事变,兄弟相争,这个事儿是一个权利之争,权利之争,这个权利之争不是别人可以挑拨的,说你们哥俩挺好的不是,你俩打一架得了,哪儿这样,不能挑拨,挑拨不了,兄弟俩他就要争的,一个皇位两个人,谁当,谁占有这个位置,那就是必然要争,这是其他的人的挑拨不了的,所以李世民要把这个责任推给魏征,魏征是不接受的,少给我来这套,你们这种争权夺利哪儿是我能挑拨的了的,但是这话不能明说,但是是魏征说你怎么能怨我呢,这个争权夺利的事情,你们俩反正是要争的,我不挑拨你们得争,挑拨你们还是要争,所以争不争不怨我,这个时候不能说这个话,为什么呢,这方已经把那方都干掉了,都杀掉了,你一说这话就等于说你为什么要杀你哥哥,你不应该杀啊,你杀你哥哥是不对的,不能搅在那个事情上,所以魏征没有回答那个问题,是吧,他是所答非所问,所问非所答,他是两码事,魏征回答的是什么问题,魏征回答的是太子为什么会失败,魏征早早向太子建议过,你早早把李世民干掉就完了,结果太子觉得自己有胜算,没有采取这样的手段,没有听他的话,所以他现在说,他就是没有听我的话,所以他失败了,这个话有什么含义呢?那个含义就是说魏征其实在这个问题上的见解跟李世民是一样的,要采取极端手段,擒贼先擒王,可是魏征在那边怀才不遇,有了这么好的计策没被采纳,结果失败了。那李世民这边显然是采取了同样的政策,最后成功了,证明什么呢,证明在如何取得这次斗争的胜利问题上魏征和李世民其实是一样的,他们的谋略其实是一致的,因此魏征这句话,非常巧妙地表达了这个含义,就是太子不太重用我的建议,但是阁下您呢,还是很高明的,对吧,因为事实上李世民已经赢了,事实上李世民已经采取了和魏征一样的手段了,所以魏征用这个话既表达了自己在太子那面不是很受重用,又表达了对李世民的钦佩。

就一句话,这些含义都在里面,所以为什么李世民忽然就改变态度了,因为人家都服了你还不改变,当然改变了,好了,既然是这样到我东宫来做官,就做了,所以这个暂短的对话,李世民收服魏征的过程就完成了,而且完成的很巧妙很高超谁都不丢面子,魏征不丢面子,李世民也不丢面子,这就构成了以后这两个人合作的一个很好的基础,很多时候俩人说话,第三个人听不懂,心灵相应,所以收服魏征成了玄武门之变之后一个和精采的片断,也成了贞观之治一个重要的开端,贞观之治不用没有李世民,也不能没有魏征,所以收服魏征政治意义非常重大,不仅魏征是一个很好的政治人才,更重要的表达了李世民的开阔心胸。

解说:李世民收服魏征可以说他推行了天下和解政策非常有效,各地的混乱局势也开始安定下来,但当时仍有一个地方矛盾重重,这就是魏征的老家河北,河北曾经是和唐朝对抗的割据势力窦建德和刘黑闼的老家,玄武门之变后,这里的局势非常复杂,李世民于是和魏征去安定河北局势,魏征刚刚归顺李世民,他会不会趁机开溜,李世民是不是放虎归山,就算魏征没有逃跑的意思,他到达河北,能安定到那里的混乱局面吗?

魏征的老家是河北巨鹿人,他在河北一带很有影响,河北这个地方他在唐代非常关键,是一个问题多发地区,现在河北这个地方双方的矛盾也很激烈不断地有河北的地方刺史把前东宫和前齐王府的官员押解送到长安去,就是不执行天下和解政策,李世民现在决定派魏征出使河北,继续推行天下和解政策,有什么意义,意义太大了,和解对李世民来讲是最大的利益,用魏征来推行和解政策最有说服力,因为魏征大家都知道,他是东宫的冼马,那是东宫里面文化水平最高的一个人,是东宫太子集团里面很核心的成员,他现在来讲解和解政策,他来说明和解他不说都能说明,他已经被人家重用了,所以魏征到河北很高的一招,唐太宗很高。胆子也很大,他很相信魏征,真的就能归顺了,那下面别人有意见,说魏征刚刚表现一下,你就把他派到河北,万一出什么事,万一他不忠于朝廷,不忠于李世民,他在河北发动别的事怎么办,不是没人有意见的,有怀疑的,但是李世民很坚决,派你啊,不派魏征,派你啊,派谁,派谁也不行,所以就派伪证到河北,魏征既然知道自己是一个这方面的典范,作用最大,同时他在执行和解政策的时候也很到位,比如说他在河北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情,就正好遇到有人押解前东宫的人往长安去,魏征碰到了,这个事怎么办,地方官押送,魏征就说这个事我们要对太子负责,说李世民已经当太子了,要对太子负责,就是要坚决和解,说你要是不把他,这个怎么和解,这个人已经被他们抓住了,而且他们正在押往长安,他说你想想这个人一路上送到长安那时候又没飞机,又没有火车的,一路走就像一路游行一样,走到那人都知道,这是前东宫的人给抓住了,那人家就会问和解政策体现在哪儿,这个人还在往长安送,你们还在说和解,这哪儿是和解,和解是一套,你还要收拾人家,那是更严重的问题,所以魏征说,这样不利于和解,即使到长安被太子放了,他这一路带来的坏影响也很难消除,所以必须就地释放,这个东西是要担当责任的,所以魏征也是很敢担当责任的。那既然魏征作主,他是带来了尚方宝剑的,他就地把人放了,回去李世民对他很是表扬,因为这个事情做的很有胆识,河北果然就没有出什么事,所以这对李世民稳定天下来讲这是很重要的一环,天下和解随后呢根据魏征的建议,又把原来东宫很多的人,从流亡地像王珪、韦挺重新调回来,然后朝廷,新的朝廷又给了他们新的职位,所以这个和解政策,从动员一般的民众到重点解决东宫的人做的都很到位,所以经过了这么多事以后,李世民另外一个和解的中级表达方式,就是给李建成和李元吉正式埋葬,给他们分别给了谥号,李建成叫息王,给了一个王的称号,李元吉叫刺王,一个息王,一个刺王,等于这个动作就表达李世民又承认他们是兄弟了。承认他们是兄弟关系,承认他们是亲王,给了他们亲王的称号,正式地按照亲王的礼仪进行埋葬,埋葬的时候其请原来东宫和齐王府的人参加葬礼,这样的话魏征、王珪、韦挺这些人又都去参加了葬礼,对原来的主公尽的一份心思,经过这么一系列的政策,李世民上台以后不久,那么就是从八月份当皇帝,十月份埋葬息王,到转年就是贞观元年,大概就是这么几个月的时间他连续不停的采取新的政策,这些政策史书评价很高,让天下耳目一新,立刻看到了新政权的新气象,所以评价很高,这些政策一方面为贞观之治以后的政策继续推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外也争取了天下人心,这也是未来统治的基础,特别是收服原来东宫的旧人,文臣有好,武臣也好,这又成了贞观之治很重要的班底,就是它的干部队伍也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来了,应该说李世民的第一战役,就是和解天下,这个战役打的特别漂亮,一点都不拖泥带水,有重点的政策,针对的什么什么的重点,有一般性的政策,有文的,有武的,都很像样。所以效果非常好,但是和解政策还不是贞观之治,要真正把一个天下治理好,要走的路还很多,要采取的新政策也不少,这贞观时期最重要的政策是怎么制定出来的,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推出什么样的相关政策,我们下一讲再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