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嘲天吼》读后感

 梦境了无痕 2017-04-30

    自古以来,乡情二字最能拨动人的心弦,在王维的诗中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细微之处关更添韵味。每个人对故乡的热爱都不尽相同,前几日拜读了王芳老师的《嘲天吼》,这部作品深深地震撼了我。作为故乡人,我却是未知故乡事的那一代,也许是那段历史距离我们这代人已经久远,也许我们对故乡的爱没有那么深沉,所以未曾去揭开那历史的一页,真心感谢这部作品,让我走进了那段荒芜的岁月,看尽了那代人的人生悲欢
    这部作品主要讲述了当年山东垦荒团的队员们为了改变生活现状,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来到北大荒开荒种地,在这其中经历了各种困难,在面对生死考验时仍坚持初衷,誓死要把北大荒改造成大粮仓的可歌可泣的奋斗故事。整部作品以主人公黄九菊的孙女林梦口吻进行叙述,独特的视角和真实的故事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觉得这是一部时代感很强、既淳朴又厚重的作品。
    黄九菊是一个平凡的女子,出身寒微,和所有的当年赶上山东大饥荒的人一样,在山东的前洼村忍受着地少人多,靠母亲乞讨勉强度日的生活主,当村长一声令下要大家去北大荒改变命运时她一无反顾地接受了挑战,但因她还未成亲所以母亲坚决反对。黄九菊为了改变自己和全家人的生活状况就这样和一个其他村上娶不上媳妇的贾狗成了亲,这样套利地和贾狗一起踏上了北上的火车。经过几天的颠簸垦荒队员的热情招待让这些平日里饥肠辘辘的山东人一下子看到了希望,这些在山东每天喝着糊涂粥的人,看到了雪白的大馒头、热乎乎的猪肉炖粉条,都庆幸自己的选择没错,可是,命运总是喜欢捉弄人。当政府把他们送到四合这片未开荒的土地上时,他们才知道自己将要迎接的挑战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来时正值寒冬,来不及盖房子,只能住在马架子里,马架子潮湿不说,四下漏风,对于在山东生活惯了的人哪适应得了这样的环境,但他们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坚持着。当我看到他们身上的这种执着,不禁觉得惭愧难当,和他们比我们的物质生活如此丰盈,可精神却总是觉得不堪一击,当他们面对和天斗争时,能咬紧牙关抗争到最后,而我们却总是最先学会了放弃。他们执着于自己的选择;执着于改变家人的命运;执着于对环境的改变;执着于为国家排忧解难;他们虽然为自己的执着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贾狗为了保护九菊被儿狼咬死了,九菊为了保住贾雪的性命不得不把贾雪送回山东老家从此母女两人天各一方,无处诉离殇,但正是他们的执着改写了自己的人生;正是他们的执着才有了今日的北大仓;正是他们的执着让祖国各处都炊烟袅袅,日渐繁华。这种执着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仿佛拔开迷雾,跳出红尘,我们的人生仅此执着二字就足以,足以活出自己的颜色;足以不枉一世为人;足以和命运抗争;足以找到自己的人生天地。
     当贾狗死后,渐渐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队员们开始建土坯房,为了冬天能和孩子离开马架子,住进土坯房九菊不得不二次嫁人,嫁给了善于打猎、平时在队里较有威信的宋金柱。面对大家的不解甚至白眼,九菊和孩子搬进了土坯房,本来故事应有完美的结局,可天意弄人,宋金柱不久后被狼咬了,得了怕水病也撒手人寰。九菊的命运又一次跌到了谷底,这一年正好遇到了百年难遇的洪涝灾害,由于队员们抢期建房,没有时间挖排水沟,导致地里的庄稼一半被水淹了,面对这种情形九菊和队员们并不认命,起早摸黑的挖排水沟,甚至在地头支起了大锅,一天三餐在地里解决,虽然大量减产但也算解决了温饱。冬天到了大家也不闲着,到苇塘割苇子,到有牲畜的地方捡粪,没有人怕苦,九菊的脚因为站的时间长,出透了汗又冻成冰,几乎到了无法走路的程度,但一想到不能拖大家的后腿硬是坚持着完成任务,我想九菊身上这种奋斗精神应该是那一代人身上共同存在的精神。这种精神感染着我,也更使我坚信没有奋斗的青春是没有颜色的青春,我相信垦荒人的青春虽然艰苦,却是绚烂的。
    故事的结局是意料之,经过大家的努力,九菊和垦荒队员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房子,把林甸的大片荒地变成了良田,可故事也有些不如人意。九菊因为想念自己的女儿,加上一辈子积劳成疾,精神上有些恍恍惚惚,只有在听到当年下地时喊的号声咱们山东人啊,个个是好汉时眼里才会闪过一丝光亮……
      最后,贾雪说的话道出了我的心声:这是一片悲凉的土地,这是一段悲壮的人生,这是一曲悲情的离歌,说起来真是难以想象,这么美的北国温泉小城林甸,曾经是野狼遍地的荒野,他们付出了多少汗水和泪水,才有了今日的繁华和富庶啊!作为林甸人我会珍藏这段历史,会发扬这种执着奋斗的精神,更要学会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一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