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章
发文工具
撰写
网文摘手
文档
视频
思维导图
随笔
相册
原创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图片转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威灵仙/于郑州
刺胸腹者,必以布缴着之,乃从单布上刺。刺之不愈,复刺, 刺针必肃,刺肿摇针,经刺勿摇,此刺之道也。 又申明凡刺胸腹者,必以布缴着之,乃从单布上刺,是刺之至浅也。刺之不愈,复刺者,言刺布不愈,当去布复刺也。刺针必肃者,复刺之针,必宜端肃,不若刺布之放纵也。刺肿摇针者,肌肉 壅肿,则宜摇针以泻之。若肌肉不肿而为经脉之刺,仍宜端肃,而勿摇。此刺胸腹必避五脏之要道也。此一节言四时各有所刺。刺失其宜,则病不愈,刺伤五脏,则死有期,而为诊视之要也。 帝曰∶愿闻十二经脉之终奈何? 上文刺伤五脏乃无形之气机,非有形之经脉,故帝复愿闻十二经脉之终。 岐伯曰∶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螈、其色白,绝汗乃出,出则死矣。 太阳之脉,手足太阳之经脉也。终,绝也,戴眼,目上视也。反折,背反张也。螈,手足抽掣也。 手太阳之脉,止于目内,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故其终也,戴眼。太阳行身之背,故其终也,反折。手太阳之脉,循臂上肩,足太阳之脉,贯臀入,故其终也,螈。手太阳主液,液脱血亡,故其色白。经脉终而汗出,则为绝汗,绝汗出则死矣。 少阳终者,耳聋、百节皆纵、目寰绝系。绝系,一日半死。其死也,色先青白,乃死矣。 手足少阳之脉,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故其终也,耳聋。《灵枢·经脉论》云,胆足少阳之脉,主骨所生病。节者,骨之交,故其终也,百节皆纵。手少阳之脉止于目锐,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故其终也,目寰绝系。谓目之寰宇与眼系相绝,不相维系也。系绝经终,故一日半死。《刺禁论》云,刺中胆者一日半死。色先青白者,日半之前,先见木受金刑之色,乃死矣。 阳明终者,口目动作,善惊,妄言,色黄,其上下经盛,不仁,则终矣。 足阳明经脉,起于鼻中,上连于目,下连于口,故口目动作,动作牵引歪斜也。善惊,所谓闻木音则惕然而惊也。妄言,所谓甚则上高而歌也。色黄,土气外呈也。上下经盛,谓口目动作,善惊妄言色黄,皆足阳明经脉之病。从足而手,从下而上,则其上下经盛,手经足经皆病也。不仁者,身冷肤硬,阳明之经脉皆终矣。 少阴终者,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上下不通而终矣。 面黑,水气上泄也。齿长,骨属外浮也。垢,面齿不荣也。腹胀闭,少阴神机不从中土而转输也。手经足经不相通贯,则上下不通,而少阴之经脉皆终矣。 太阴终者,腹胀闭,不得息,善噫,善呕。呕则逆,逆则面赤。不逆则上下不通,不通则面黑,皮毛焦而终矣。 腹胀闭,足太阴脾气不升也。不得息,手太阴肺气不降也。善噫,脾病也。善呕,土虚也。呕则逆,不能四布也。逆则面赤,火色外呈,土无生源也。若不上逆则地气不升,故上下不通,不通则 土不制水,故面黑;土不生金,故皮毛焦,而太阴之经脉皆终矣。 厥阴终者,中热、嗌干、善溺、心烦,甚则舌卷卵上缩而终。 溺,鸟去声。卷,上声,余篇卷同。手厥阴心包之脉,起于胸中,故中热,足厥阴肝脉为病,则嗌干善溺。手厥阴心包为病则心烦,此厥阴经脉之病,非经脉之绝。甚则舌卷,厥阴之脉绝于上也。卵上缩,厥阴之脉绝于下也。如是则厥阴之经脉皆终矣。 此十二经之所败也。 手足六经之终,乃十二经脉之终,故曰此十二经之所败也。此一节承上文五脏气机内逆,而论十二经脉之终,所以为“诊要经终”也。
来自: 威灵仙9998 > 《询医问药》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黄帝素问直解 卷之二诊要经终论第十六篇
黄帝素问直解 卷之二诊要经终论第十六篇黄帝素问直解 卷之二诊要经终论第十六篇 诊视之要,在于经脉。土生万物,于人为脾,故人气在脾。地气归藏,故地气合,肾水之气主于冬,故人气在肾,合于足...
19.三阴三阳之脉终结时病人的症状
本节论述的是三阴三阳之脉终结时病人的症状,所谓终始,始于五行而终于六气也。太阳之脉,起自眼角,上额交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挟脊抵腰中。
黄帝内经·素问·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因为人体的五脏之气和天地的阴阳之气的升降相应,所以在春季应该针刺经脉散腧穴,深度要达到分肉腠理的部位,见血就止针,如果病情比较严重,留针的时间要长一些,等到经气传布以后再出针,病情较轻的...
素问·诊要经终论译文
如病较重,已入脏的,应当留针,待气散布,气会环绕在周围,病就不会继续深入了。冬天的刺法应深刺,以俞穴为主,病重的可直刺及病处,...
刺法论五十六
十一月十二月,寒水封藏,故人气在肾。旧本:三月四月,人气在脾,五月六月,人气在头,七月八月,人气在肺,九月十月,人气在心,与脏气法时全乖,今正之。四时刺逆从论:春气在经脉,夏气在孙络,长...
《黄帝内经·诊要经终论篇》学习心得之二
人气在心时,胸阳不足的人,在背部至阳穴会有压痛点,艾灸这个点可以补充心阳达到去病的效果,这个里面有一点值得说出来的是,这个灸是...
黄帝内经 素问白话 第三十二页
黄帝内经第三十二页黄帝内经第三十二页(2010-01-04 16:15:09)春天误刺了秋天的部位,就会发为筋挛气逆之病,咳嗽也会随之而来。夏天误刺了春天的部位,病不能愈,使人倦怠无力。冬天误刺了夏天的部位,...
《刺避五脏者,知逆从也》
题目的意思是,医者临床施针针刺胸腹时,应该高度注意在行针过程中避免中伤五脏,其中主要是要知道行针的“逆从”。另外经文特别强调:“凡刺胸腹者,必避五脏。中心者环死,中脾者五日死,中肾者七日...
读书笔记--灵枢之终始第九
人迎二盛,病在足太阳,二盛而躁,病在手太阳,人迎三盛,病在足阳明,三盛而躁,病在手阳明。凡刺之道,气调而止,(阴阳平衡)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伸而不屈者,其病在骨,在骨守骨,在筋守筋。...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