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心汤方
前面记录过柏叶汤治吐血的经验,但是有时候服药后短期止住,之后又持续吐血,甚至有患者动脉血管破裂或栓塞。针对这种状况,不是柏叶汤方错了,是治疗不是一种药方走到底,要依据患者状况随时改变。(医生根本做不到这点,能仔细叮咛服药后反映处置的医生都很难得了,所以自己要懂医,才能掌握身体与病的改变)。再记录一方,补足柏叶汤之不足:泻心汤。
一、伤寒杂病论
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
心气不足,吐血,若衄血者,泻心汤主之。
看过两种版本,虽意义有稍许不同,皆记录之。
泻心汤方
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二、病机与方义
(一)病机
一般对此病机的解释是心火亢盛,迫血妄行。临床上吐血与衄血都是热证引起,尤其是湿热。舌苔黄、干、大便便秘、小便黄、发生吐血与衄血,都可以用此方。虽然此症有湿热现象,但是仔细的推敲,心气不足会产生热不足,里面其实是寒的,寒凝就会爆血管。所以伤寒之法不会一味的去湿热,会同时补心阳,增强心脏固阳之力。
(二)方义
大黄:大黄攻凝结,消积滞,泻实热。神农本草经: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
黄连:黄连为清火除湿健胃要药。神农本草经:味苦寒,主热气。苦味黄连入心补心,所以入心的黄莲并非是苦寒药,反而是温阳除湿药。
黄芩:黄芩主要功能在去心肺大小肠诸经之热,神农本草经: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
此方以大黄消积滞,泻实热。用黄芩去心肺大小肠诸经之热。最后让黄莲入心,补心气不足,同时去湿除热。在此看到有些教科书谈及柏叶汤与泻心汤之差异,将这两要以寒热区分,认为中气虚寒、气不摄血使用柏叶汤,心火亢盛使用泻心汤。这样的讲法看来是温病家言。柏叶汤是治吐血不止之方,先止血再说,仲景之言无关寒热。有湿热、都流鼻血了,一味的去湿热,但是担心心阳不足,心阳固守能力不足,所以开黄莲之苦补心。因此看似寒凉之药,其实还是热药。
(三)伤寒论与金匱泻心汤之差异
伤寒论还有好几种泻心汤:大黄黄莲泻心汤、半夏泻心汤、附子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等。大多都是治痞症,只要懂伤寒之意本草之功,随证加减,就能圆满自如。
三、等化仪心理诊断
经量子心理诊断,心气不足又有湿热的患者,通常都有心结未解,在心理检测时常有愤恨、仇怨未报、说不出的不满。在采用泻心汤对证医治的同时,也要检视自己是否有这种说不出或不能说的不满?放下不满吧!或是试试花精疗法的冬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