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曹霑墓碑的疑惑
疑问之一:如果雪芹死在西山,埋葬到张家湾,那么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中至少一个条件,即:一、那里还有曹家的产业;二、有曹家的祖坟;三、还居住有曹寅一支的后人。然而,曹家虽然原本在张家湾有当铺,但雍正五年十二月曹頫被革职抄家以后,已经化为乌有;虽有六百亩典地,不论典进或典出,也已成为明日黄花。史料中亦未见张家湾的祖坟,曹家的祖坟在北京城外。康熙五十四年正月十八日《苏州织造李煦奏安排曹颙后事摺》: 奴才谨拟曹頫于本月内择日将曹颙灵柩出城,暂厝祖塋之侧,事毕即奏请赴江宁任所,盖頫母年近六旬,独自在南,奉守夫灵;今又闻子夭亡,恐其过于哀伤;且舟车往返,费用难支,莫若令曹頫前去,朝夕劝慰;俟秋冬之际,再同伊母将曹寅灵柩扶归安葬,使其父子九泉之下,得以瞑目┄┄ 显然,这里说的曹家的祖塋,不在通县张家湾,因为是民国初年,即1918年才改称的建制,清朝叫通州,行政区划属顺天府。李煦奏折中的曹家祖坟,不在张家湾,不然,就不应说“出城”,而应直称张家湾了。至于曹家祖坟在城外哪里?现在尚难确考,只有寄希望于今后的研究发掘了。那么张家湾是否有曹寅一支的后人居住?于史无征。不过,按我的浅见,如果这时曹頫还健在,或者他还有子孙,按照清制,也只能住在健锐营正白旗范围内。这一点,我在《半生辛苦为红楼——怀念吴恩裕先生》一文里(载《红楼梦学刊》1992年第1期),已作比较详细的论述,这里就不重复了。这样,在一无产业,二无祖坟,三无亲属的情况下,试问还有谁会费钱费力,将曹雪芹遗体从西山运到张家湾去安葬? 疑问之二:墓石发现者李景柱同志说,在墓石下离地面约一米五左右的深处,他们同时还发现一具“很完整”的男尸骨架,没有棺材,是裸葬的。这似与情理 不合。因为,按壬午除夕说,到1968年发现墓石时,已隔两百零五年,而那里是一个望不到边的平原,整个来说,地势比较低洼,土质比较潮湿,埋在那里二百多年之后,即使没有完全化为泥土,至少尸骨不会是“很完整”的。 疑问之三:张家湾离西山一百五、六十里,如果雪芹的亲朋好友把他的遗体运到张家湾去安葬,起码得有一副那怕是质地很差的棺材,不能让他赤身露体地躺在车上。然而,据苏天均先生估算,那时雇人雇车,就得花十几两银子,买一副质地较差的棺材,用不了一两银子。雪芹的亲友既能花十几两银子雇人雇车,却舍不得花一两银子去买一口棺材,让尸体直挺挺地躺在车上,长途运送,这岂不太不近情理——即使在隆冬,有谁见过这样运送亲友遗体的? 因此,我仍然认为曹雪芹的墓不在张家湾,甚至也没有与他的祖父、父亲一起埋在祖墓里,而是葬在西山。凭张家湾发现的这块石头,就断定这是伟大作家曹雪芹的墓地所在,似乎还早了一些,还有待作更多的调查研究,收集更多的历史证据。总之,此曹霑非彼曹霑——生在西山、死在西山,埋葬在西山的曹霑是文学伟人,而张家湾出土的这块墓碑的主人曹霑,却是另一样人物。不过,这已不属我们研究讨论的范围,所以打住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