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要略》治疗风湿病方药研究(二)

 孙富文 2017-05-08



防己黄芪汤

防己黄芪汤益气固表除湿,适于风湿痹证见汗出恶风,身体疼重或浮肿,小便短少,舌淡苔白,脉浮细者。常用于治疗风心病等多种风湿病。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防己黄芪汤中防己含防己甲素、乙素、丙素、己素等多种生物碱,能解热镇痛、抗炎、抗过敏,可松弛横纹肌,具强心、降压、抗心律失常、扩张冠脉、调整血管张力的作用。黄芪具有消炎利尿、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疲劳及强心、降压的作用。白术具有强壮利尿、护肝、扩张血管、抑菌、升高白细胞等作用。汉防己服用过量会出现血红蛋白尿、恶心呕吐、头晕寒颤、呼吸窘迫,甚至发生急性肾小球坏死等副作用,故临床运用时应注意。

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桂枝五物汤具有振奋阳气,温通血脉,调畅营卫的作用,凡风湿痹痛证属气虚血滞,营卫不和者皆可选用。若舌质紫暗,脉沉细涩者,可加当归、川芎、红花、鸡血藤。上肢痛可加防风、秦艽、羌活;下肢痛加杜仲、牛膝、木瓜;腰疼重者加破故纸、川断、狗脊、肉桂等。现代研究证明,黄芪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扩张血管等作用。桂枝汤具有扩张血管、促进发汗、解热和镇痛镇静作用。

甘草泻心汤

甘草泻心汤具有清热解毒,化湿安中之功,用治白塞综合征属于湿热内蕴者。方中甘草用量宜重。若前阴溃烂加地肤子;肛门蚀烂加炒槐角;眼部损害加密蒙花、草决明;口腔溃疡可外用冰硼散、锡类散等。若肝经湿热明显,症见口苦、搜赤,心中懊恼失眠者,可加龙胆草、黄柏、木通、车前子、赤小豆等;若脾气虚衰,形瘦发热,神疲肢倦者,可合用补中益气汤以升清降浊。甘草泻心汤由半夏泻心汤重用甘草而成。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甘草所含甘草甜素有解毒或吸附作用,可用于抗炎或抗过敏反应。甘草流浸膏有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抑制组织胺所引起的胃酸分泌作用。用于溃疡病时,对溃疡面还能形成薄膜起到保护作用。并能保护发炎的咽喉和气管的私膜。半夏主要含有β-固甾醇醇葡萄糖苷和游离的β-固甾醇、挥发油、植物甾醇、皂苷、辛辣性醇类、生物碱等,具有抑制呕吐和咳嗽中枢、解除支气管痉挛和祛痰作用,并有一定的降压和解毒作用。生姜含挥发油能促进血液循环并可发汗;生姜辣素能刺激胃酸分泌,兴奋肠管促进消化的作用。黄芩、黄连具有广谱抗菌消炎作用。人参可加强大脑皮质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有强心、扩张周围血管和强壮抗疲劳作用。

苦参汤

苦参汤以苦参一味外洗具杀虫解毒化湿的作用。临床报道苦参煎水外洗,配合中医辨证施治7例白塞综合征取得满意效果。药理研究证实:苦参含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羟基苦参碱等7种生物碱,有一定的抗菌、抗滴虫作用,能抑制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乙型链球菌及金葡菌的生长;且具解热、抗炎、抗过敏及抗心律失常等多种功效,对免疫功能亦有一定影响。苦参碱对多种急性渗出性炎症有明显的对抗作用,这些作用与氢化可的松相似。

雄黄熏方

雄黄熏方具驱秽燥湿,杀虫解毒之功。王氏报道用本方治疗白塞综合征取得一定疗效。如患者因居处潮湿出现怕冷发热,关节痛,目赤,视物不清,皮肤起大小不等之硬斑,口腔、前阴、肛门均见溃疡,满舌白如粉霜,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脉滑数。予甘草泻心汤加减内服,苦参煎水熏洗前阴,并以雄黄粉熏肛。治疗期间,大便排出恶臭粘液,病情有起色,硬斑亦消失。治疗4个月后,诸症消失,停药观察1年余,未见复发。经实验研究,雄黄有抗菌、抗寄生虫等作用,且对免疫功能有一定影响,多用治皮肤病。雄黄含As2O4低及少量As2O3,长期服用及大面积涂擦易中毒引起砷性皮肤角化病及色素沉着(砷黑变病)。

赤小豆当归散

赤小豆当归散具清热利湿,活血排脓之功,适于风湿病湿热毒血证,症见表情沉默,倦怠喜卧,汗出,目赤或目内外皆黑,或眼睑微肿或溃烂,或阴痒或溃疡,身发红斑,小便灼热赤黄,口苦,苔黄腻,脉数。临床常以本方加味治疗白塞综合征。

升麻鳖甲汤

升麻鳖甲汤具有解毒凉血,化瘀通阳之功,适于治疗风湿病毒热阳郁血证,症见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舌红或紫或有痕点,脉数。可用于治疗变应性亚败血症、红斑狼疮等风湿病。实验研究:本方具有抗炎作用,镇痛作用,解热作用,能促进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恢复,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