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导管依赖先心病

 锋gf 2017-05-09

导管依赖先心病

动脉导管依赖的先天性心脏病(duct-depenent CHD)并不常见,属于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范畴。此类疾病的新生儿因难以承受由胎儿循环至生后循环的转变往往具有严重的体循环或肺循环系统受累,其生存必须依赖于各种体-肺分流,尤其依赖动脉导管的开放才能维持适合的体循环及肺循环。这种依赖动脉导管维持循环的先天性心脏病统称为“动脉导管依赖性先天性心脏病”

患有动脉导管依赖先天性心脏病的新生儿,出生后可无明显症状,其临床体征也较为隐匿,因此临床上对具有此类心脏疾患的新生儿早期漏诊率可高达25%,但随其肺血管阻力的突然下降及肺血流量的显著增加,症状也会随之出现。当生后数小时或数日若发生导管收缩,患儿即可出现重度发绀、休克或循环衰竭。因此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一、分类

临床上根据先天性心脏病病理生理特点可将其分为以下3

1.依赖动脉导管的肺循环先天性心脏病通常具有右心系统梗阻或右向左分流病变,因经肺动脉参与肺循环的血流主要是通过动脉导管由体循环向肺循环提供,故此类患儿临床上多表现为严重青紫其代表疾病如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的严重类型伴有室间隔缺损的肺动脉闭锁

(pulmonary artery atresia,PA),室间隔完整的重度肺动脉瓣狭窄

(pulmonary stenosis,PS或肺动脉闭锁三尖瓣下移(Ebstein)畸形伴重度PS或PA。在重度PS或TOF患儿中,右心室仅有少量前向血流进入肺动脉,通过导管流入肺动脉的血流对于维持循环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依赖动脉导管的体循环先天性心脏病此类患儿血流主要由肺动脉通过导管流入主动脉,故动脉导管收缩或关闭时,临床上患儿可出现明显低血压休克或循环衰竭其中包括多种左心系统梗阻疾病如左室发育不良综合征(hypoplasticleft heart syndrome,HLHS),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 ,AS或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of aorta,COA),主动脉弓离断(interruptionof aortic arch,IAA或其他伴有左心系统梗阻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3.其他动脉导管依赖先天性心脏病主要为心房及心室水平无足够分流的完全大动脉转位(transposition of great arteries,TGA和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return,TAPVR)。

 

二、主要临床特点

1.发绀 无论何种动脉导管依赖的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在房、室间隔完整或限制性房、室间隔缺损的情况下,血液无法实现充分混合,就可表现为明显发绀,且为中心性发绀,哭吵时发绀加重(这一点不同于肺源性发绀)。

2.持续气促或呼吸困难  由于肺循环血流增多所致,可伴有喂养困难、易激惹等症状。刚出生时由于肺动脉阴力尚未迅速下降,患儿可以不表现出临床症状;随着肺动脉压力的下降,可逐渐出现气促、呼吸困难。

3.体循环低灌注、休克或循环衰竭 这类症状多发于左心系统梗阻性病变,如左心室发育不良综合征、主动脉弓离断等。随着动脉导管的关闭,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皮肤湿冷、花斑纹,由于机体严重灌注不足,经起酸中毒、休克、少尿、多器官功能障碍等,最终导致循环衰竭。这类患儿单凭体格检查检出率低。

三、辅助检查

1.氧饱和度监测  血氧饱和度监测是既简便又实用的首选诊断方法,尽管血氧饱和度监测的敏感性有限,但由于廉价、易操作的特点,结合体检可有效减少漏诊(右侧上下肢氧饱和度相差3%即有临床意义)。

2.心电图  电轴右偏、右室肥大等,但并不具有诊断特异性,临床意义有限。

3.胸部X线  可提示肺循环血流减少,也可表现为严重的肺循环充血,有助于与肺炎、肺气肿等肺部病变鉴别。

4.超声心动图  最有价值的的诊断手段。

5.CT与MRI  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可以为各种复杂的先心病提供各种心血管结构的重要信息,但因其检查时间长,重症患儿不易在床边获取资料,临床使用仍受到限制。

 

四、治疗

目前针对动脉导管依赖性先天性心脏病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2种策略: ①外科手术一期根治主要针对TGATAPVR等能通过一期手术根治的先天性心脏病需要分期手术矫治不能一期手术矫治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必须先维持动脉导管开放(药物或心导管)改善肺循环或体循环血流分期予以矫治其代表性疾病如PA肺动脉发育差的重度TOF及HLHS等

1.前列腺素E1(PGE1)

动脉导管持续开放可为体循环提供血流,对新生儿早期存活至关重要,对疑有导管依赖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需要PGE1持续静脉滴注以维持动脉导管开放,可以尝试以低剂量PGE1维持,早产儿慎用高浓度氧。通常从35ngkg.min起始治疗。

(1)维持导管开放所需的量远远小于使导放重新开放的量。

(2)当动脉导管开放建立后,必须注意掌握体肺循环血流的平衡。此类患

儿体循环、肺循环、心肌三者的血供处于相互竞争关系。PGE1最初使用必须采取足够剂量维持导管持续开放。如使用过程中出现低心排量情况,需重新评估PGE1用量是否足够、是否存在血容量不足、有无贫血等情况。

    (3)对于低出生体重儿或早产儿,PGE1疗效确凿,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

PGE1也有其缺点:长期应用费用高需要静脉通道的长期开放存在静脉血栓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幽门梗阻及骨皮质增生的风险增高等问题

2.动脉导管支架植入术  更加安全地维持动脉导管一段时间持续开放

20世纪90年代动脉导管支架(stenting of arterial duct)在儿童先心性心脏病治疗中有学者提出PDA内植入支架主要为使用冠状动脉支架的概念并进行了早期的临床试验通过数十年血管支架技术及材料工艺的改进PDA支架植入者的预后得到明显改善

导丝通过先置进的导管进入肺动脉,再将支架放置在导管水平前后图,造影显示置入支架后肺动脉血流明显增加。


PDA支架植入具有以下优势可以避免一期开胸手术减轻二期开胸手术分离困难延续了患儿出生后的血流状态能保证术后肺动脉血流的均匀分布较传统B-T分流术更能促进肺动脉的均衡发育即使支架内膜增生影响血流仍可行再次球囊扩张治疗手术重复性良好手术成功率高操作相对传统Blalock–Taussig术(B-T分流术)具有创伤小简便等优点尤其相对于PA/IVS患儿而言动脉导管起源于降主动脉类同与正常动脉导管解剖位置植入尤其方便

(1)动脉导管支架植入术的适应证

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对于动脉导管支架植入理论上可以应用于一切依赖动脉导管的先天性心脏病PA/VSD、PA/IVS、Ebstein综合征伴重度PS或PA极重度TOFHLH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其解剖特点PA/IVS、HLHS、Ebstein综合征畸形等患者中动脉导管形态短一般起源于降主动脉动脉导管与肺动脉汇合口一般无狭窄尤其适合动脉导管支架植入而在极重度TOFPA/VSD患儿中动脉导管的形态一般是长而扭曲其动脉导管一般开口于主动脉弓水平多伴有动脉导管与肺动脉汇合口狭窄动脉导管支架植入相对困难并且支架植入后易导致汇合口狭窄程度加重故对此类患儿认为实施动脉导管支架植入术尚有待商榷不推荐植入支架

(2)动脉导管支架植入的时间选择

PAIVSPA/VS的新生儿中动脉导管支架植入通常选择在生后35d对于HHHS患儿尽管持续泵注前列腺素E1有一定的疗效但因为一旦导管收缩会导致组织低灌注目前认为对其尽早予以肺动脉环缩和动脉导管支架植入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3)动脉导管支架植入的术前准备

一般于术前1d的晚上停止静脉输注前列腺素E1类药物使导管适当收缩这样可以避免支架植入后的移位但是有些患儿无法停止使用前列腺素E1可在冠脉导丝通过动脉导管后才停止使用术前予以常规抗凝,建议术前12d予以阿司匹林35mgkg口服手术开始前予以肝素50Ukg静脉推注手术持续1h以上时可再予以肝素50Ukg静脉推注肝素总剂量应控制在100Ukg这样可以有效预防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因患儿手术时年龄小病情重手术最好在全身麻醉及气管插管下进行这样可以方便手术的实施及出现并发症后的抢救


(3)动脉导管支架植入术的相关技术问题

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动脉导管支架植入术的难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动脉导管的形态特别是动脉导管在主动脉开口的位置。Alwi将其大致归类为4种类型:

A动脉导管起源于降主动脉此类动脉导管主要见于PAIVS重度PS三尖瓣闭锁其形态相对短壶腹部宽大而肺动脉端开口小多位于主肺动脉或左右肺动脉起源处因此术后发生肺动脉分支狭窄的可能性最小是最适宜接受PDA支架植入的类型

B动脉导管起源于主动脉弓中部或近心端垂直型动脉导管),这类动脉导管常见于TOFPA/VSD动脉导管多起源于主动脉弓底面正对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处且大多垂直走形进入肺动脉分支常呈扭曲状易合并肺动脉分支狭窄在此类病例中通过股动脉逆行植入支架比较困难可以采用颈内动脉或腋动脉途径也可以选择经股静脉途径植入支架。如果存在左肺动脉狭窄,应同时准备实施左侧肺血管分流术和血管成形术一般不推荐植入支架

C若动脉导管为中间起源则常开口于降主动脉与主动脉弓降部之间介于上述2种之间常起源于左锁骨下动脉的反方向此类动脉导管更加扭曲但因为肺动脉及其分支狭窄发生率低相对适合支架植入

D动脉导管起源于锁骨下动脉这类导管临床最少见5),长的管状导管起始开口于左锁骨下动脉或右主动脉上的右锁骨下动脉以近乎直角的方式进入肺动脉肺动脉入口常呈轻微收缩对此类患儿可以采用类似于A型方式植入支架由于此类动脉导管较长因此放置单个的长支架比较困难应在做好选择后先放置一个较短的支架覆盖导管缩窄处另外一个支架覆盖导管近端部分

(5)术后可能并发症

急性血栓形成PDA支架植入术后急性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23但一旦发生可能是致命的术前12d应常规给予阿司匹林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手术时予以充分的肝素抗凝是最有效的预防血栓形成措施

动脉导管痉挛即使在肺动脉段极度狭窄的患者中动脉导管痉挛的发生率也是极低的1),常发生在导丝进入动脉导管时表现为血氧浓度一过性的降低

支架移位支架移位虽然不是致命的但对于移位严重者则可能需要手术去除植入的支架并行B-T分流术当动脉导管直径大于2.5mm选择PDA支架时应该慎重

动脉导管支架内再狭窄术后支架内狭窄往往是不可避免的术后6个月狭窄的发生率为1015初始体质量最接近出生体质量较大植入支架管径小者更容易发展为支架内狭窄

3.房间隔球囊造口术:是一种古老的心脏介入手术,我国早期大动脉调转术未成熟时曾使用,可在超声指导下在床旁实施。

4.肺动脉瓣射频激光打孔术:针对一些单纯肺动脉瓣闭锁中可采用,先在肺动脉瓣射频激光打孔后进行球囊扩张,此手术要求患儿具有发育尚可的右心室,而且必须除外右心室依赖的冠状动脉循环,如不满意可同时进行动脉导管支架置入术。

5.外科手术治疗

(1)B-T分流术:重度TOF、室间隔缺损或完整的肺动脉闭锁早期可先行体肺分流术以促进肺动脉床发育,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或主动脉缩窄及主动脉弓离断患儿也可视情况考虑此手术。

(2)导管依赖的TGA、TAPVR应行大动脉调转术或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


资料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