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趣读《论语》2

 盘锦正心国学 2017-05-10

2.

接下来我们讲《论语》这本书的诞生和命名。

公元前479孔子去世后,他的学生们非常难过,决定为老师守心丧三年。

古人是很重视亲人的丧事的。那时候父母去世,子女要守丧三年,国君去世,臣子与百姓也要守丧三年。

这三年中,不得行婚嫁之事,不可以举办吉庆之典。要求严格的还不能饮酒吃肉,不能弹琴唱歌玩乐,要穿麻布的粗衣,以表示对逝者的怀念与心痛。这是很难得的。

那我们现在有这个守丧的规矩吗?

我看到有些人上午参加完丧礼,然后下午就去歌厅K歌,晚上玩通宵,这是不是我们现代人缺少人情味的一种体现呢?大家思考一下。

不过也有一些流传至今的几百年的大家族在守着这个遗规。

在孔子那个时期不是这样的,如果走在路上的时候,看到别人家办丧事,或者经过出丧的队伍,甚至哪怕走路时遇到一个不认识的、穿着丧服的人,孔子都会敛容肃穆致礼。

为什么呢?

对死者的惋惜,对生者的安慰——一条鲜活的生命,从我们这个人世间消失了,惋惜;不要太难过了吧,活着的亲人,你要为爱你的人保重身体,请节哀!安慰。

这是那个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爱,很难得。我们现在人经常邻居对门住了十几年,还不知道对方姓甚名谁呢。

不过好人、热心人还是很多的,我就经常遇到。

比如说啊:我确定现在正在听课的你们,就一定是好人。因为好学、向学的人,是有智慧的、而想要学《论语》的人,一定是向学、向善的!

所以,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做好事吧!好人一生平安!哈哈!

所以各位,这个问题,我们思考一下。关于为去世的亲人守丧这件事,应该继续保持下去吗?为什么呢?

回头可以把你思考后的答案在微信群里告诉我。

我希望你大胆的把你的意见表达出来,这也是对自己的考验与锻炼。

孔子的学生为他守所谓的“心丧”,就是不穿麻衣丧服,其他的内容与为父亲守丧的规矩一样——不吃肉、不饮酒、不聚会、不K歌、还有不能出去旅行等等,这也说明学生们将孔子当成了自己的父亲一样来事奉爱戴。

学生们在孔子的墓地周围“结庐而居”,就是搭建了几个小草房,居住下来。每天除了读书做功课之外,就是把孔子曾经教导过他们的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都记录、整理出来,然后大家把各自的读书笔记凑到一起,再整理排序,也就编成了《论语》这本书。

我们看这“论”的古字。左边是“言”,右面呢,是几根竹简,用绳子穿在一起——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发明纸嘛,文字都是刻在竹简上的。

实际上,除了孔子的亲传弟子之外,还有二代弟子也整理过自己老师留下的言论来补充《论语》。所以完整的《论语》成书年代,应该是到了汉代,距今天大约两千二百年。

好啦,关于《论语》的诞生,以及我们为什么要读这些书,我们已经讲过了。接下来,进入正文。

第一章:学而

《论语》的第一章,开篇明义,告诉我们人生最重要的事——学习!学习的意义和方法。

那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呢?学这个学那个的,为什么?

第一:为了活着;

第二:为了好好活着;

第三:为了活得有尊严、有价值!

任何一个生命,从出生开始,就要学习各种本领:你要学自己吃饭吧、上厕所、学说话、学走路、学跑、学自己穿衣服。这是在学习什么?

基本生存技能。

基本上一个小孩子学会吃喝拉撒睡,就能自己活着了。但是,这还不够他活,因为他吃喝的食物哪里来呀?父母供给的。这时候孩子还小,父母亲对孩子是有责任的,要供养你们。但是,父母没有责任供养孩子一辈子。

我们的人生,应该分为三个阶段:

1--20岁,父母供养、教育孩子;

20--30岁,孩子开始脱离父母亲,学会依靠自己生存,开始发展自己的事业。

30岁以后,就是孩子回报父母亲的时候了,因为这时父母开始衰老,需要你的陪伴与照顾。

哈哈我突然想起,你们这么淘气会不会问我:为什么父母养孩子20年,而孩子长大后要从30岁以后开始养父母,要养几十年呀!

其实很公平,父母为孩子投入的心血劳累,我们做孩子的怎么也回报不完。

那你说这三个阶段中最重要的是哪个?

第一个,1--20岁。这是生命的养成阶段,是最适合学习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孩子如果学会善良、努力、勤奋、坚持、爱学习,那么这个孩子将来不论从事什么事业,都会是一个很成功的人。

你又有智慧,又努力、又能够谦虚向别人学习、又待人真诚,那真没谁了。

这样的你,将来做什么都能做得好,都能成功。又因为你对别人真诚热心,也同样能换来别人对你的真诚,那你就会有很多好朋友,会很幸福。

相反,我又不努力、又不勤奋、又骄傲,总觉得别人都是笨蛋,只有我最聪明历害,瞧不起别人,对别人也不真诚,那我的结果是什么?

我会一事无成。

因为没能力没本事,做什么事情也做不好。你就是让我做皇帝,我也一定成个亡国之君。因为我什么也不懂不明白,没智慧,身边的臣子好坏都分不清,国家那么多事情连听都听不懂,我能把国家治理好?治不好国,百姓困苦活不下去,会怎么样?造反。所以我能有什么好下场 ?

所以孩子,你知道了,能力有多么重要。

你有本事,就有成功、精彩、幸福的人生;

我没本事,就一事无成,生活艰难,苦闷。

所以,《论语》第一件事就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呀!

不学习、不读书,什么都不懂,脑筋都不开动,傻乎乎的,我们能做什么呀?这样是不是很可怜?

不管是什么人、什么年龄,如果以前不懂这个道理,没关系,这不是我们的错。

那么现在听到了这个道理,从此刻、当下开始,学习、思考,让自己的脑筋动起来,你就会发现:你的生活越来越轻松快乐。

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我还活着,我就得让自己每天学些有用的,改正自己的不足,让自己越来越进步。

那么,你知道学习是怎么回事吗?孔老师告诉我们: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复习,不也是很快乐的事情吗?

这个“说”字,应该通“喜悦”的“悦”字。我们汉字的很多用法在古代与现代是不一样的,通常将这样的字称为“通假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错别字)。

这个没有关系,随着我们以后古文学习的积累,孩子们会战胜这个问题的。

孔老师说:“学习并且时常复习,是很快乐的事情”是这个意思吗?我们来体会一下。

现在我来问你:学习本身,是一件快乐的事吗?

我得说实话,学习本身是一件辛苦的事情。

我每天几乎把所有空闲的时间都用来读书学习。有时候,看完书动一下,哇,肩膀跟穿了铠甲一样硬,腰背腿眼睛,没有不疼的地方。

任何人学习都一样,你们每天坐在教室里,要专心听课、下课要动脑筋写作业,这些学习让你喜悦吗?

我得说:学习是一件辛苦的事情。

所以,孔老师一定不是这个意思。

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令人喜悦的地方在哪里呢?

在于收获。

孩子,我问你:当你解出一道之前怎么也解不出来的数学题时,你快乐吗?

当你在家认真复习后,第二天听写语文课文词语时,你打了个一百分,你快乐吗?

你平时学习努力,然后考试每次都能打满分的时候,你快乐吗?

快乐吧!这就是学习后我们有所收获时感受到的快乐!学习的快乐在于收获。

那么这个“学而时习之”的“学”字,只是指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吗?

不是的。

这个“学”,指的是一切做人的学问。

因为我们学习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学习做人。

否则,书本上的知识学得再好,考试总能打一百分。可是我们在家里对父母亲不恭敬没礼貌不孝顺、在外面对老师朋友都不客气,很骄傲。这样的人,能算是一个成功的、有智慧的人吗?

当然不算。

之前网络上有报导一个留学日本的男孩用水果刀刺向母亲、还有某大学生伤害自己的同学。甚至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自己反省,有没有对爸爸妈妈不礼貌、不恭敬,讲话不客气的时候?

一个人为学,为的是“做人之学。”而不只是书本之学。

我就是读再多书,再出口成章,如果对我父母都不礼貌、对别人需要帮助时我理都不理,看到小孩子跌倒了都不愿意伸手扶一下......那么这样的人,又算什么呢?

他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吗?他会得到别人的爱吗?不会。

这个世界上最悲惨最可怜的事情就是——没人爱我。

所以我们想要拥有别人的爱,首先要学会做人,学会爱人。如果我们自私自利,只想着自己开不开心,而一点也不考虑别人的感受,那么你怎么能换回别人对你的爱与关心呢?

没有人爱、没有人关心,是不是最惨的?

相反,我们都很幸福啦,有父母、亲人、朋友的爱与关心,是很难得的幸福,我们要珍惜。

你想过没有父母的孩子会怎么样吗?没有人在乎他是不是能够吃饱穿暖;没有人关心他是不是每天开心,是不是每天都在努力进步。

有一个高中孩子跟她的朋友抱怨:“我妈妈每天都要唠叨,简直烦死人了......

她说了半天,身边的朋友一点反应都没有,她就很奇怪地看着朋友。

朋友很羡慕、又很悲伤的表情,说:“我也好想听听妈妈的唠叨呀。”

然后,她流下了眼泪——她是个孤儿。

所以,没有人爱,是世界上最悲惨的事情。

而有越多的人爱你、尊敬你,说明你的人生就越成功、越幸福。

所以,孔子说:我们学习为人做学问,时常有收获,改正自己过去的错误,让自己优点越来越多,缺点越来越少,这不是很令人喜悦的吗?

当我从书中读到一个句子,一个道理之后,将它运用到生活中去并且有好的结果时,我就觉得很喜悦快乐。当我改正了过去的错误,让今天的自己越来越好时,我就很喜悦快乐。

比如说,我之前会心烦暴躁,我现在呢......呃也还会有,不过少了许多,哈哈!

以前小时候我不这么爱读书,那现在就很爱,并且读得很快乐;

以前我对别人不够包容,不能容忍别人的过错,现在就好许多。人孰能无过呢?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就是我自己,也会犯错。犯错不怕,只要改正就可以了。

之前做不好没关系,从此刻开始,以后都做好就可以了。

这就是这就是学习令人喜悦的地方——让我们越来越好!

你们小孩子也一样。你昨天跟妈妈说话不礼貌,今天改正了,你就是在学好、变好;

你昨天跟哪个同学斤斤计较,今天就能大方相处了,你也在变好;

你昨天废话连篇,口吐脏字,今天能够管住自己的嘴不说废话脏话了,你也是在学好;

你昨天还玩半天手机游戏,今天就能管住自己不玩——这更是在变好。

这些都是你在改正自己的缺点,让自己越来越好的表现。

那么,你随时随地学习他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过错,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这难道不令人喜悦吗?——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我看到我班里的孩子们有进步的时候,我都会替他们喜悦。

比如说之前不爱看书的孩子,现在喜欢拿起书来读啦;

之前写作业不专心的孩子,今天能够认真写作业,不被别人干扰啦;

之前淘气没纪律的孩子现在能够管住自己专心听讲啦;

原来读书声音小小的,放不开的孩子,鼓励自己越来越勇敢、声音越来越洪亮啦!

这些改变,都让我替他们开心、喜悦!

这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时”是“时常”,随时随地学习别人的优点;看到别人做错事,我就反省自己:我有没有这样的过错,如果有,赶紧改正,这是不对的。这样一来,我们就能改进自身,让自己越来越好,这不是很令人喜悦的事情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