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会闭嘴,有时比开口更重要。

 书语人间 2022-01-05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大家好呀~

今天,我们继续来读儒家经典,四书里的《论语》。

01.

子问公叔文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论语·宪问十四》

孔子向公明贾问公叔文的为人,“真的吗?听说他老人家,不言语,不笑,不取利?”

公明贾回答道,“传话的人说过了。他老人家不说话,是到了该说的时候才说,所以人家不讨厌他说话;不是不笑,是高兴了才笑,所以别人不讨厌他的笑;不是不取利,是该取利的时候才取,别人不讨厌他。”

公叔文,是卫国的名臣,孔子曾说,“卫多君子,未有患也”,卫国当时的国君是卫灵公,灵公虽然有些稀里糊涂的,但是贤臣有很多,所以卫国的政治不错。

我读这句话时,感受最深的一点,是“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夫子不是不说话,是到了该说的时候才说,别人不讨厌他说话。

通过“说话”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想法,是我们很小便掌握了的技能。一个人他只要愿意,便能够对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发表看法。

但是,能发表是不是意味着可以发表呢?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在不该去发表的时间、场合,去错误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只会给别人惹来不快,给自己的惹来麻烦。

与之类似的,还要收钱,表露情绪,也是要讲一个时间场合的,在该严肃对待的时候,嬉笑怒骂,那肯定是不对的。

孔子在听到公明贾的评价后,对公叔文子流露出由衷的敬意,因为,要同时做到这三点,确实很不容易啊~

02.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论语·宪问十四》

书,就是《尚书》;高宗,是商朝的高宗武丁,是一位传奇君主,开创了“武丁中兴”的盛世;谅阴,按照朱熹的注来看,大致是父亲去世,守丧的意思。

子张问孔子:高宗武丁,继位居丧,住在草庐里,三年都不说话,这是为什么呢?

孔子说:岂止是高宗,古人都这样,国君薨逝,新君继位,在居丧三年内,国君是不理政事的。百官各自做好各自的事情,听命于宰相。

父母去世以后,要守孝三年,这是孔子强烈主张的,他的理由,是你小时候,要父母照顾你,等你三岁后,才能自己跑跑跳跳,不要父母抱,所以,父母去世后,要守丧三年,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这个在后来的历史上也是有的,

比如,大家熟悉的,曾国藩母亲去世后,他回家为母亲守孝三年,直到太平天国战乱,皇上要他提前结束守丧,出山掌兵,这叫“夺情起复”。皇上要不断地下诏,敦促你回去,才能回来,否则是很严重的名声问题。

三年守丧,对普通百姓,对臣子还可以,对新君皇上,真的很不现实。

很多时候,有继位就有权力斗争,如果三年不闻不问,政权被颠覆了都不知道,所以有“以日代月”之说,守孝满36天,就该上朝理政了。

所以,子张才回问,因为,纵观历史,能够像武丁这样去做的,实在是寥寥无几。

武丁为什么能守孝三年,一言不发呢?从后面出土的龟甲来看,才发现,武丁此举不仅是坚贞的孝道,还是高超的政治权谋:

武丁在年轻的时候,时常离开宫廷,去民间生活,去向厉害的老师学习,直到父亲病危时,才回到了宫中,以长子的身份继承了王位。

但是,因为武丁长年累月在外面,君位的继承人除了有他,还有他的弟弟,朝廷里难免会有不同的派别,和他不知道的政治斗争。

武丁这时,以守孝为名,采取绝对的沉默,一言不发,既便于他躲在后面,默默观察每个人的立场和能力,又能避免暴露自己的想法和意图,被他们发觉和误解。

可见,武丁他并不是不说话,是在等待一个机会,一个一开口便能让大家都心悦诚服的机会。

结果,三年后,武丁守孝期满,对着大家说出了这三年的观察,没有一个人不对他心悦诚服,他得以享国59年。

因此,比说话更重要的,是说掷地有声的,能让别人信服的话;如果一句话说出来,有可能会对你、对别人产生不利影响,那就控制自己的倾诉欲,不把它说出来。

以上,便是今天的内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