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医学堂丨炁的基本概念

 为什么73 2017-05-13


中国道医


炁的基本概念
编辑/中国道医研究院



 



中华传统文化就是一部巨系统论的阴阳学说,中国的文字具有准确象意和启迪智慧的功效,但是在近(现)代人为地简化后,逐渐失去这种重要的特性。例如:气、炁这两个字都读炁qì音,但是有“后天气,先天炁”之分,气包含着后天形质的空气。如果将它们都简化成为“气”,就使人难以准确地、直观地分清炁(气)这种质元(源)物质的阴阳属性。在传统根文化中,人们常用“气”来表述太极图阳侧“白”中质源物质,后天物质;用“炁”来表述太极图中阴侧“黑”内的质元物质,先天物质。“炁”,在人体内是指先天肾水中所含的道光德能性有质无形物质,因而下边是“火”(肾中含水火),上边是“无”。真水无真火作用,则无法化为炁。为了使大家更好地掌握传统文化中的道医学知识,我们在这里将气这种物质,还是按照传统进行区分,加以说明。

    

炁,是构成人体和形成生命的最基本物质,是生命活力的源泉。《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炁)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炁),命之曰人。”这就是说,人是道化生德滋养,是天德地气化生滋养的产物,炁是生命活力和健康的根本。老子《德道经》观眇中说:“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道运用德,以一“炁”而诞生天地万物。人,也就是“天地之炁”的产物。


人的形体构成,实际上也是以“炁”为其最基本的物质基础而生成,所以《医门法律》又说:“气(炁)聚则形成。气(炁)散则形亡。”天地之炁,乃得一之元,一为德是大道根元。一者道之所立,炁者一之所化生。未分,为混沌未分也。一炁虽从大道以成名,而且混沌之炁未分清浊,此则是无名生有名,有名生万物。“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无名言道也,有名言德论炁也。言道者是一炁之父,言一炁者万物之德母。有相有形,未有不固一而生者也,是放修生则贵道,修道则重德一,修性命则贵炁,求健康必需用炁,道医者必须明炁,炁是精神之本,性命之源,神明之活力,人若依法修之则可我命由我不由天。

    

道生之而德畜之,道生一是为德,德就是一。一也称之为元炁,万物之生,皆禀此德性元炁。德性元炁是产生和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是阴阳二炁未分未判混沌一体的实体。


老于《德道经》第五章中说:“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炁)以为和。”此中炁即为元炁。


《庄子·知北游》中说:“人之生,炁之聚也。……通天下一炁耳。”则更将元炁的“全息复制”特性直接言明,宇宙整体包含在它的每一部分之中,炁渗透于万物之内。《论衡·谈天》:“元炁未分,浑沌为一。”《抱朴子内篇·至理》:“夫人在炁中,炁在人中,自天地至于万物,无不生炁以生者也。”陶弘景《真诰》:“道者混然,是生元炁,元炁成,然后有太极,太极则天地之父母,道之奥也。”自然大道的奥秘,是具有物质性的,元炁学说并非古代人对自然现象的一种朴素认识,而足真知灼见,是超前科学的客观认识,是I自然真理。是我们祖先运用大智慧,在慧观领域用超宇观和微观中对宇宙自然万物进行客观认识的科学结论。

    

近代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已经和正在证明我们祖先的理论是科学的天才“预见”。例如匈牙利物那学家伽柏所发明的全息照相术就是一种佐证。全息照片的信息完整而且丰富,它通过激光照射可以使物体形象再现出来,尽管照片是二维的,然而再现出来的图像却是三维的。与原来物体的立体形象惊人地一致。不仅如此,这种照片的任何部分都包括了影象的全部信息。即使将照片碎裂成为许多小块,每一小块仍能再现原来整个物体的图像。这表明全息照片的每一碎片是被摄物体的整体缩影,贮存着整体的信息。这也提示我们,科学研究一旦能够进入高维空间、多维空间,跨越太极弦线的障碍,“知白守黑”,立体性、整体性地研究万物,那么也就能够实现小中见大,其小无内;大中见小,其大无外。

    

全息学说的出现,无情地验证了我们祖先“元炁学说”的科学性。科学家们发现,无沦是动物的体细胞,还是植物的休细胞都具有潜在的发育成新个体的能力,即体细胞的全能性。1952年斯图尔德(F.C.Steward)用胡萝卜的单个体细胞的小细胞团在离体组织培养时找到了新植株,从而使体细胞的全能性假说得到了科学证实。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山东大学教授张颖清创立了全息生物学。它以多细胞生物体的整体与在整体控制下具有高度分化相对独立部分为研究对象,应用多学科理论的方法,研究生物体部分与整体、部分与部分之间,宏观层次、中间层次、微观层次之间的全息现象、全息相关性及全息规律。因而在理论生物学和实验生物学领域取得重大成果。

    

自然大道对众生是极为平等的,即使在物元(源)显态领域也是如此,这是由于黑决定着白,阴动阳随,“无”主宰着“有”,虚统帅着实,隐态决定显态的结果。现代生物学在微观领域中的深入中发现,构成生物最基本的单元中都具有DNA或RNA以及双螺旋结构。众生平等观在显态科学中的微观物源领域也是一致的。

    

张颖清的全息胚学说认为:“所谓全息胚,即是拥有整体的全部信息的胚胎。它是生物体在结构和功能上有相对的完整性并与其周围的部分有相对明确边界的相对独立部分。它有两个生命:一个是属于向着新个体自主发育的全息胚自己的,一个是属于整体的。全息胚不仅是整体控制下的结构单位,而且还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主发育单位。


任一全息胚都具有独立发展一个新的生物个体的潜在能力。从全息的角度来看,任一全息胚都具有整体和部分自身同一的特性。就全息胚的物质形态的具体特征来看,它是部分,就其积累着生物个体的全套信息的全息性来看,它又是整体,就其只是机体的某一组分来看,它是部分,就其是建构整体的最初模板来说,它又是整体。在一个生物体上有三种特殊的全息胚,发育程度最低的全息胚——细胞;发育程度最高的全息胚——生物个体;经过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全息胚——胚胎。……对于非细胞生命体来说,一个RNA或DNA分子也是一个全息胚。”

    

全息生物学和其它众多伞息学的问世,在三元(源)领域中,虽然只是在物源显态范畴内阐发,尚未进入物元(源)隐态,质元(源)隐态和体元(源)隐态。但是,由于现代科学研究的发展,使科研迈进了物源、质源显态微观领域而发现了万物太极“白”内同源的整体性。尽管目前科学受到显态领域制约的局限,暂时还不能完全破译道家、佛家大慧观、超宇宙的理论体系,暂时还不能解析“元炁”的本质。


但是根据阴阳互根论,矛盾论,以显证隐,元炁的客观存在是不言而喻的。古人在解读《老子》以后说:“得一可以毕万”。这是说如果能在慧观中明白、知晓并且大量获得道生之德畜之的“元炁”,那么宇宙造化之理也就了然于胸了。前人也说过:“不知一也就不识万。”认识一是以德进道、得道、了道的关键。由此看来现代科学还需要经过一个飞跃,经过一个阴阳的跨越,经过一个阴阳的合壁,才能破译“元炁”的奥秘。在目前阶段,只能是采用传统的修真方法,来使一大批人认识她,推动科学认识的实现。

    

气,根据其隐显特性,分为两大类,这就是先天炁和后天气。先天炁为元炁,后天气为呼吸之气(空气),二者也称之为母气 、子气。先天德一之炁为母,后天气为子。先天炁,先于天而本有,它就是道运用德的能量表现形态。无形的德一之炁能生有形之天地,此德一之炁是天地之先天,万物之本来,以无形之质而生有形之我,乃是生万物、生众生之先天。后天气,是指后于天地而有,由天地产生而存在,是指有了天地形相之后才生成的显态质性物质,后天气也就是供呼吸所用之自然空气。《崔公入药镜》中说:“先天炁,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先大炁与后天气之间接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整体,一隐一显阴阳为用,炁,为无内、虚中的太极之“黑”内的质元物质;气,则是有内、实中的质源物质。在修真学说中,人们认识到趟超劫之本乃隐态质源的元炁,但是仅凭元炁一物,由于被形骸所累、所制约,并不能自然超脱于形骸,还必需运用呼吸之气发挥出先天元炁妙用的功能。


所以前人曾言:“有元炁不得呼吸,无以采取烹炼而为本,有呼吸不得元炁无以成实地长生,转神入定之功,必兼二气方是长生超劫运之本也。”炼元炁之生升必须与呼吸高度配合,仅练呼吸而没有元炁的生升,并不能健康长生。也不可能真正进入深度胎息静定的境界。只有两者兼之,执两用中才能淳德归道,真正健康长生。《太平经》中说:“六极之中,无道不能变化,元炁行道,以生万物,天地大小无不由道而生也。”修真的性命再造,道医的科学研究,必虚整体地把握住生命的太极整体,阴阳不离德一。认同和运用德一的能量质元之炁,是一切生命科学研究的根本原则和必然归宿。

   

炁,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索问·六节藏象论》说:“天食(音义同‘饲’)人以五气(炁),地食(音义同‘饲’)人以五味。五气(炁)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生,以养五气(炁)。气(炁)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素问》在这里非常明白地直指生命能量的来源,就是道(天)用道光德能的炁,五德之炁,仁义礼智信德性的能量即木金火水土五行属性的能量,用这些无形无相、有质无形的物质,饲养于人体内的体元系统。使人体内有质无形的体元系统能够支撑起人体的生命活动。而道德所化生的大地,她自身吸收天德能量,转化成地气,地气长养万物,万物吸收地气,以五味之物的显态物质,转而饲养生命的命体系统,使有形有相的命体具有生命的活力。天德之炁养精神,地气育物养身形,就是生命活力的米源,生命不离这个一阴一阳渭之道的基本自然法则。《素问·六节藏象论》中所说的人,是指常道之人,常道之人由于未经修炼,身场的穴位户牖未开,不能直接经体表的穴位门窗吸收道光德能之五炁,以及地球直接释放的地气。人们主要是经过鼻的呼气过程,纳入混和在空气中的、较少的五炁能量。而修真者则不同,他们经过修炼,造开命体身场上的户牖,与宇宙天地相连接。不仅能通过鼻吸入天之五炁能量,而且能同时经身体上的门窗大量吸收五德之炁和地炁之,以滋养精神和命体。常人五炁入鼻,藏于心肺,修真者则能从全身各重要的穴位门窗同时吸人,藏于上、中、下三个丹田和五脏六腑三焦之中储存利用。“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生,以养五气(炁)。”这是说有形有相的食物,它们也是道所化生,天德地气所养,它们有形的内部同样含有道性的天德地炁,这些天德地悉通过肠胃的分解也能被人体所吸收,以补充五炁吸入的小足。而并不是单纯的一种人们片面认知的“以物养物”的过程,后天物质中有先天,这些先天物质同样通过饮食滋养着身内的先天体元系统。

    

前人认为,万物盗天炁而长生,人盗万物以资身,依存分合都是自然之理,人与禽兽草木俱禀阴阴而生,人之最灵,位处中宫,心怀智度,如果都能反照自性,求证自性真我,穷达本始,认识炁的宗根,明会阴阳五行之炁,盗万物之机以生。万物炁散,人以盗之,言盗非盗,取之有道,用之合德。性命之学中,人知盗万物之真炁养形,更知升降顺天时,接天炁,夺之造化长生不死,人盗万物之炁以成道。若小晓造化者,则必然被万物所反盗。常人之气因五谷而生,即因五谷而死,乃人被复盗其炁而死。人们眼观五色,耳听五音,舌餐五味,醉饱膻腥,纵邪生淫,则反被万物所盗,七情六欲、阴我欲心乃是人体内被反盗而损炁之根源,修养道德,修心制欲即关门拒盗。人的生命活动,需要从“天德地炁”中摄取营养成分,夺取阴刚造化之权,以养五臓之炁,使体内体元能长治久安,从而维持机体的生理活动。所以,先天炁和后天气都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炁和气,都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质元性物质。由于炁具有虚、无、隐等全息质能性,具有道的化生德的长养性和不断运动着的特性,对人体生命活动有化生与长养、推动和温煦等作用,因而在道医学中和传统中医学中对炁进行比较详尽的研究和阐述,在传统中医药的生理系统中,主要是以炁的运动变化来阐释人体的生命活动。这是把握生命本源而沦医的重要特征,离开对炁的研究和认识,也就抛弃了道医学和传统中医学的灵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