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阎兆君教授谈剥脱苔辨治

 旱半夏 2017-05-15

    剥脱苔在儿科临床较为多见,据有人统计儿童中剥脱苔的发生率约为4~6%。一般多归究于过敏体质,常伴有湿疹、哮喘等过敏性疾病。或因体内寄生虫存在而诱发过敏而成。常被认为由单纯阴虚或食积所致。随着舌诊研究的不断深入,大量临床资料的统计学分析,有关小儿剥脱苔证治规律的探讨,其临床指导价值日益突出。不惟协助诊断、指导防治,而且对判断病情轻重及预后也有重要意义。

    肖氏观察524例剥脱苔发现:①剥脱苔以婴幼儿为多,反映了幼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的生理病理特征;② 剥脱苔在舌面分布以花剥(地图舌)、舌中心(鸡心舌)、舌尖部多见,反映了剥脱苔病变的脏器主要在脾胃与心;③ 剥脱苔患儿以厌食、易感冒、咳嗽为多,证属脾胃虚,肺卫不固;④受检患儿中,部分平素无病症时见有剥脱苔,其父亲或母亲亦可见到剥脱苔,提示可能与遗传有关。

1、定义及舌象特征:

剥脱苔又称剥苔,是指舌上有部分呈斑块状脱落或全部舌苔缺损脱落,使剥脱处的舌质显露而呈现不同形状的一种舌象。

2、剥脱苔形态分类:

剥苔的范围,从广义概念来看,应包括部分剥、全剥、光剥(镜面舌)、无苔、地图舌、裂纹舌等内容。其中但剥苔(包括中边、根尖)最多,地图样苔次之,多剥苔较少。而且各型剥苔可相互转化。

一般儿科临床,常依据剥脱范围区分为:

2.1.单剥苔:

舌面上有一处舌苔剥脱。剥脱处舌质光滑。包括舌中央人字沟前的菱形舌。

2.2.多剥苔:

舌脉上有一处以上的舌苔剥脱,剥苔之间的边界无明显联系。

2.3.地图舌:

苔剥脱呈地图样。中央凹陷,颜色鲜红,两边缘凸起有一周灰白色的小隆起,颇似地图之蜿蜒国界。由于其部位常时时转移,故又有人名之“游走性舌炎”。

2.4.光剥苔:

舌苔全部剥落,舌面光洁如镜。又称“镜面舌”,乃胃气将绝之危候。

另外,若舌苔剥脱之处不光滑,似有新生颗粒,称“类剥苔”,多为病久气血不续。

3.剥脱苔轻重分度:

参照“有关舌诊的统一名词和舌上分部的草案”,根据剥脱范围占舌面面积的比例,可分轻、中、重三度。

3.1.轻度:剥脱面积占舌面≤1/3。

3.2.中度:剥脱面积占舌面的1/3~2/3。

3.3.重度:剥脱面积占舌面比例≥1/2。

一般疾病时剥脱面积扩大,病情好转向愈时缩小。

4.剥脱苔的临床意义:

陈发永氏在总结剥脱苔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剥苔的临床意义在于:

4.1.协助诊断:

临床上可依据剥脱的有无及轻重演变提示诊断要点,分辨患儿体质特征。

4.1.1.剥苔在儿童中并非少见,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开始重视剥脱苔在诊断上的价值。如陈氏等指出,苔剥苔为阴虚、血虚,部分人为先天性,而菱形剥苔是一种舌器官轻度发育不良的遗痕,此无临床意义。沈氏等分析1000例小儿舌诊,认为舌裂纹、舌刺、舌剥蚀在体温高时略多见,在病程长时亦多见。时氏等观察170例剥苔儿童,通过实验检查,提示剥苔多见于阴虚或伴有气虚的免疫低下体弱儿童。Rahamimoff分析775例小儿地图舌,指出有地图舌的儿童具有过敏体质,发生脂溢性皮炎、哮喘及哮喘性支气管炎均较对照组明显多。

4.1.2:郑氏对169例胃脘病病人,进行胃镜和舌诊观察。按舌苔有无光剥分为两组,计剥苔43例,非剥苔126例。其中胃粘膜萎缩性病变34例,剥苔占14例(32.6%),非剥苔占15.9%;胃十二指肠功能紊乱33例,非剥苔占30例,剥苔仅3例,提示胃脘病病人苔见光剥,对胃粘膜萎缩性病变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另外,徐氏等通过大宗病例分析,揭示“胃病”而见光剥舌或裂纹舌者,提示有恶变之可能。

4.2.指导防治:

识别剥苔出现时机和演变规律,辨析证型归属,病理转机,求本而治,确定治责,因证施药,对指导儿科疑难病证的辨证施治与预防效果的提高均有益处。

4.2.1.张氏总结150例小儿支气管哮喘,认为,偏于阴虚的,平时舌苔少而薄白,舌质正常或偏红。当哮喘发作时,有的舌质变得更红,有的转为花剥。此时若及时应用养阴药物,可减轻或控制哮喘的发作。

4.2.2.章氏于胃脘病而见舌红苔光剥,则忌用香燥之药,以一贯煎加减治疗,效果良好。时氏等对170例剥苔儿童进行观察,认为多数为气阴两虚,采用气阴双补,佐以健脾,疗效满意。

4.2.3.陈氏观察44例“甲亢”病人,净舌少苔,或光剥苔占56.8%,舌质红占81.8%。说明“甲亢”病人多属阴虚阳亢。他还发现,手术后,尤其大手术后,常见光红舌象或光剥红舌。提示有阴伤液耗现象。

总之,疾病晚期,多现剥苔,示气阴两伤,舌乳头萎缩,舌面光滑者,为镜面舌,是胃阴大伤之象,当大善胃阴;舌中心光泽者,胃阴虚有热,当滋阴降火。但是,儿科临床诊疗中出现剥苔的情况复杂,施治时不可拘泥所见,应零活用药。

4.3.判断病情轻重及预后:

一般情况下,舌乳头萎缩则舌表面光滑。属于一种进行性病理改变。这种现象经常出现于某些重症的演变过程中。

4.3.1.在热性病预后方面,舌诊显得尤为重要。如有人诊治乙脑时,或苔黄或白腻而中剥的,列入凶型。林氏探讨了21例乙脑病人,发现在恢复期舌光红、花剥红、中剥红等阴虚舌象者,多有恢复期神经、精神症状,痊愈缓慢。

4.3.2.急性白血病的舌苔改变,虽然不及舌质改变重要,但见舌光无苔,往往提示病情严重。

4.3.3.有人认为,少苔、无苔、花剥或光剥,均因津液亏耗,胃气受损,胃阴大伤。长期不规律胃病,病不剧,伴饱胀或不消化感。便溏或腹泻,或嗳气而无泛酸,其正常或舌光者,可能是萎缩性胃炎。

4.3.4.陈氏等观察100例阴虚光红苔,病情严重者81人,轻者仅19人,死亡率占16%,从而认为慢性病舌象出现光红,多为预后不良。

剥脱苔病治疗后,若舌苔长出,为正气来复之象,病情多有好转迹象。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观察慢性营养紊乱症60例,其中镜面舌、无苔、剥苔共19例,在好转的同时,无舌苔的渐覆薄白苔,镜面舌渐显味蕾,可作为胃气状况的参考指标。

5.剥苔的成因:

剥脱苔一般疾病发展时剥脱面积扩大,好转向愈时缩小。现代研究证实,舌苔的剥脱是舌丝状乳头萎缩使舌质显露造成,如果萎缩严重,乳头之间的间隙消失,存留不住形成舌苔的物质,则舌面表现光滑,舌上完全无苔。而裂纹舌则是剥脱舌的后期表现,是舌粘膜的萎缩,使舌纵纹、横纹透出表面的结果。中医认为,舌苔的形成是由胃气所生,正如吴坤安所言:“舌之有苔,犹地之有苔。地之苔湿气上泛而生;舌之苔,胃蒸脾湿上潮生,故曰苔。”可见,胃气熏蒸附着于舌形成了舌苔。所以正常舌苔的生成,有赖于以下四个基本条件和要素,即有胃气,阴血不亏,有物可蒸;动力足,阳气不衰,鼓动有力;道路通畅,无因虚致滞,因积致郁;局部无损伤,所谓皮之不存,毛将安附。从此角度分析,舌苔剥脱的成因,总有四端,即胃阴不足,阴血亏耗;脾肾虚衰,阳气不振,道路不畅,胃气被郁滞,或土虚木雍,或肝胆湿热,或痰浊内盛,或伤乳食积;舌体受损,或疮或痈,局部损害,苔无所附。在儿科临床上,一遇剥脱苔,常提示阴虚、血虚、胃气虚弱或食积。由于小儿为纯阳之体,生发舒展为其特性,“六淫七情皆可致郁”,即如《丹溪心法》所说:“乳下小儿,常多湿热、食积、痰热、伤乳为病,大概肝与脾病多。小儿易怒,肝病最多。”胃气常滞,一时不畅,有所被郁,则苔时有剥脱,大小范围变动。从近40种儿科疾病所出现的花剥苔来看,肝郁脾虚积滞一类最为多见。

6.分型论治:

依据剥苔成因,其分型共有五类,即动力不足型;精微亏损型;道路阻滞型;局部损害型(见舌疮等章节中);混合型。

6.1动力不足型

6.1.1淡白光萤舌:

舌象:舌淡白,薄苔脱光发亮,细看淡白湿亮间稍有浮苔。

主病:脾胃虚寒。

治法:补气温阳。

方剂:补中益气汤加减。

6.1.2红舌类剥苔:

舌象:舌质红绛,舌面浮有一层黄白薄苔,舌心与边部均有剥落之出,名曰类剥苔。

主病:气阴两伤。

治法:益气养阴生津。

方剂:生脉散加减。

6.2精微亏损型:

6.2.1镜面舌:

舌象:舌质红绛,舌面上舌苔犹如镜面一样,明亮光泽。

主病:阴虚火旺,胃阴亏损。

治法:滋阴降火,兼养胃阴。

方剂:知柏地黄汤加减。

6.2.2鸡心舌:

舌象:舌质鲜红或绛,舌四边均布舌苔,舌心无苔,成长形发红而干的一条,似如鸡的舌头一样,故名鸡心舌。

主病:胃阴亏损。

治法:甘寒生津。

方剂:沙参麦冬汤加减。

6.3道路阻滞型

6.3.1淡红舌剥苔:

舌象:舌质淡红,苔在舌中有剥落或在舌尖有剥脱。

主病:脾虚肝郁,食滞中焦。

治法:疏肝解郁,健脾消积。

方剂:逍遥散合枳术丸加减。

6.3.2舌边红苔黄中剥苔。

舌象:舌边鲜红,舌面均布一层薄黄舌苔,舌中或大或小有舌苔剥脱,舌面乏津欠润。

主病:肝胆湿热蕴积。

治法:清泻肝胆,利湿化滞。

方剂:龙胆泻肝汤加减。

6.3.3红绛舌白糜剥苔:

舌象:舌质鲜红或深红,舌面上浮盖一层如白色米糊涂于舌上,颗粒重叠望之晦而不明,伴有脱落。

主病:食滞中焦,阴虚浊盛。

治法:理气消食,养阴化浊。

方剂:化浊养阴理气饮加减。(苍术、草果、香橼、陈皮、元参、生地、丹皮、神曲)。

6.4混合型

6.4.1花剥舌:

舌象:舌质红绛,舌中心和舌根有黄苔、白苔,舌尖有黑苔、灰苔,均铺于舌面,故名花剥舌

主病:热邪内扰,气营两燔。

治法:清热解毒,滋阴凉血。

方剂:清瘟败毒饮加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