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铜器利簋——见证武王伐纣历史时刻的文物

 芝润斋 2017-05-17

这件穿越千年而来,见证武王伐纣历史时刻的文物

西周早期 利簋 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1976年3月,陕西省临潼县南罗村的几位村民正在打井。村民们费力打出了一个深深的地洞之后,并没有如预想中那样看到翻涌的泉水。打井的工具反而掉进了洞中。

这件穿越千年而来,见证武王伐纣历史时刻的文物

窖藏所处位置图

村民们连忙下去寻找工具,却发现工具掉进去的地方,其实是一个古老的“地窖”。而这个“地窖”里,放了好多的青铜器。

这件穿越千年而来,见证武王伐纣历史时刻的文物

出土青铜器中的一部分目前陈列在临潼博物馆的青铜艺术展厅中

考古学家们闻讯赶来,发现青铜器已经被村民们悉数取出,共有60件。另外,还有铜制的管状络饰91件。经过对出土器物的一番初步研究,一件青铜簋(音“鬼”)引起了专家们的注意。

簋是一种青铜器,流行于中国的先秦时期,用途是盛装煮好的饭,相当于现在的饭碗。同时,簋也是一种重要的礼器,通常与鼎配合使用,数量比鼎少一个。史书记载,在祭祀时,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而士只能用三鼎二簋。

这件穿越千年而来,见证武王伐纣历史时刻的文物

春秋时期郑国的列鼎制度,鼎、簋、鬲配套

由于簋的这种用途,如今,“簋”常用来指代丰盛的饭菜。北京东直门内的簋街,就是著名的吃货一条街。

这件穿越千年而来,见证武王伐纣历史时刻的文物

北京簋街夜景

闲言少叙,这件出土的青铜簋名叫利簋。它的上半部造型圆润,两侧有两只兽形耳,兽耳的下半部还各有一个垂下来的铜片片,称为“垂珥(音“耳”)”。铜簋的下半部分是一个方形底座,使整件器物显得十分大气沉稳。

这件穿越千年而来,见证武王伐纣历史时刻的文物

兽耳和垂珥

青铜簋通体采用兽面纹装饰,在稳重的同时,又显得狰狞可怖。

这件穿越千年而来,见证武王伐纣历史时刻的文物

利簋兽面纹

那么,为什么将它取名为“利簋”?它的哪些地方引起了考古学家的重视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利簋底部的铭文了。

这件穿越千年而来,见证武王伐纣历史时刻的文物

利簋底部的铭文

利用青铜器铭文研究历史上发生的著名事件,是考古学中常用的办法。同样,面对利簋铭文,考古学家们的做法也是先把它改写成今人能看懂的汉字,再将铭文翻译成白话文。下图中利簋的铭文拓片,经释读如下:

这件穿越千年而来,见证武王伐纣历史时刻的文物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铭文的大意是:周武王征伐商纣王,是在甲子这一日的黎明时分。岁星正好位于中天。天还没亮,就将商灭亡了。辛未日,王在阑师这个地方,把一些铜赏赐给有关部门的官员,一个名叫“利”的人。利把铜做成了器皿,来祭祀他的先祖檀公。

怪不得这件青铜器如此重要,原来它提到了武王伐纣的重大事件!

对商纣王的残暴事迹以及武王伐纣的故事,朋友们应该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商纣王残暴无道,引起诸侯的反感。当时还是一个农耕部族的周,与诸侯会盟,率领战车三百辆,兵士将近五万人,在牧野对商朝军队发起进攻。

商朝的军队虽号称有70万,但都是临时拼凑起来的,平日饱受纣王的残暴对待,对纣王并不忠心。进攻一开始,商朝的军队纷纷倒戈。很快,商王的军队就溃不成军。

这件穿越千年而来,见证武王伐纣历史时刻的文物

牧野之战形势图

纣王听说自己的军队溃败,自知大势已去,便把自己的金银财宝都堆在鹿台上,坐在财宝中间自焚了。

而利簋铭文的前半段,记录了武王伐纣之战发生的时间,战斗的时长和最终结果,可谓是这场战争的一手资料。因此,利簋也被称作“武王征商簋”

根据铭文,武王伐纣的时间是一个甲子日,而且“岁星正好位于中天”。中国古代习惯将木星称为“岁星”,而将某颗星星位于正南方天空称为“上中天”。

根据铭文中记述的这一天象,天文学家就能够推算出武王伐纣的具体时间了。这一时间最终被锁定在公元前1046年。

从这个角度来说,利簋不仅是武王伐纣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见证,还为我们准确判断商周易代的时间,提供了宝贵的依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