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用药全解文字试读版》一

 杉木轩 2017-05-17



《伤寒论用药全解文字试读版》一

徐风瑞


今天第一讲,两个内容,

第一,为什么要学习伤寒论?

第二,我们的中药学课程有什么特色?



    感谢大家对我的理解和支持,我今天开始第一堂课程,伤寒论用药全解,由于每天直播的时间不一定完全确定,大家不需要等待,这样会耽误大家的工作和学习,大家完全可以在平时有时间的时候来听来看这个课程,这个录音和图片都会自动的保留,任何时间都可以复习,所以大家不需要等待。


中医的典籍有这么多,有几万本,我看了一个统计,从古到今遗留下来的所有古典书籍,其中中医学的部分就占了三分之一,也就是说我们中国遗留全部古籍的三分之一都是医书,在这几万本书中,我们为什么选择《伤寒论》呢?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伤寒论的方子非常真实,疗效可靠,经得起重复,他说的脉与证,在临床中遇到了一样或者非常相似接近的脉与证,你直接完整的套用伤寒论的方子,效果就非常不错,比如说芍药甘草汤可以治疗脚挛急,那么相当一部分的腿痛,脚踝的拘挛疼痛,你都可以直接使用芍药甘草汤,不一定都能治好,但大部分都能得到缓解,这些是完全经得起重复的,还有一些其他的腰腿痛都可以。比如说胃中嘈杂不和用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来加减治疗,效果非常可靠,可以反复验证。所以张仲景的方子不骗人,非常的实在,而后世的很多书籍,比如《千金方》《外台秘要》还有《圣济总录》等等里面的方子,很多都不能反复验证,只是代表他个人针对某一个时期,某一种体质,选用的一时权宜之方,而不是带有跨越时空的有效性。比如有些方剂是针对江南之地的人设计的,一旦离开了江南那样的环境,他的效果就变差了,有的方子是西北或东北寒冷地方的人使用的,或者是四川湿热的地方使用的,一旦离开了那样的环境,方子的有效率就会下降,但经方在中国的大江南北都会有效,当然你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剂量用药,也就是经方的有效性是跨越时空的,跨越了两千多年的时空,跨越了中国的大江南北,这是我们学习经方,学习伤寒论的第一个原因。经方的疗效可靠。


第二个原因,经方系统内在蕴含着一种完整的生理观和疾病观。也就是说伤寒论不仅仅是提供的一方一证一脉一法这样的单独用法,而是通过这一方一证一脉一法体现了张仲景背后完整的对于人体的认识,这种认识是超越时空与地域的,这是我们真正要掌握学习的内容,这种对于人体的认识,他包含了哪些内容呢?

一是人体正常状态下脏腑应该是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二是当人体受到疾病的时候疾病是怎样一层一层深入变化的?

三是各种不同疾病的如何诊断?

四是各种不同的疾病诊断出来之后应该如何治疗?


他至少包换了人体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四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当然贯彻其中的是六经辨证系统,这个六经辨证系统从古至今的大部分中医都没有疑惑,这个六经讲的是人体的脏腑经络,结合《黄帝内经》来看,风寒进入人体之后会有一系列的变化,这一系列的变化是根据脏腑的强弱厚薄,人体的禀性来进行流转的,也就是《医宗金鉴》里讲的:

    六经为病尽伤寒,气同病异岂期然,

    推其形藏原非一,因从类化故多端。

    明诸水火相胜义,化寒变热理何难,

    漫言变化千般状,不外阴阳表里间。


这一段说的就是同样感受了风寒,为什么有的人得的热病,有的人得的是寒病,有些人反应在胃上,有些人反应在肺上?就是因为人一出生他的体质倾向就不一样,我们如果去观察刚出生的小孩就能发现,有的小孩一出生,才一岁或者半岁,白天吃饭的时候,夜间睡觉的时候就已经跟其他小孩不一样了。有的小孩夜间睡着后喜欢在床上爬来爬去;有的小孩一出生就喜欢不停的把舌头伸出来;有的小孩一出生就经常摇头;有的小孩一出生身上就带着淤青,或者皮肤病;有的小孩天生体质热,摸上去手脚很热,常常出汗;有的小孩手脚常常是凉的。在两三个月,还没有吃任何辅食的情况下,仅仅是喝了母乳或奶粉,体质就已经表现出不一样了,这个时候外邪还没有进入体内,他也还没有吸收水谷精微,但体质已经出现了先天禀赋的不一样。


正是这一初始的条件不一样,在以后成长成熟的道路上不断的感受风寒暑湿燥火,因不断感受外界的邪气而又产生了不一样的变化,又加上家庭环境成长环境不一样产生的性格情志不一样,又在情志上种下了病根,又因为家庭环境不一样,吃的东西也不一样,所以内脏里面产生了不一样的变化,又因为家庭不一样,受的教育也不一样,从而思维方式也不一样,这样孩子在两三岁的时候就出现了大大的不同。


那么对于这种不同体质产生的不同变化有没有总体的客观规律去把握?有没有一种整体的治疗方法去治疗呢?这就分了很多认识系统。一种是脏腑辨证,根据脏腑的寒热虚实给患者进行辨证;还有一种是六经辨证,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伤寒论里面所体现的,把疾病划分大的六个层次,每一个层次里面涵盖着不同的脉象和症状,由于脉象和症状的不同,结合出现了不同的方剂,这是六经辨证系统;还有其他的胃气营血系统,三焦辨证系统,纯粹的经络辨证系统,等等这些辨证都有自己的经典依据。


随着时代的发展,还出现了另外一种辨证系统,就是医生只要知道患者的脉象症状舌象,把他们结合起来,不需要讲脏腑经络的寒热虚实,为什么不能讲这些呢?因为你看不见摸不着。比如你说这个人胃热,可你又没有用温度计量过,你怎么能说他胃热呢?你说这个人肝郁,可你又没有看到这个人的肝脏发生了收缩,你为什么判断他肝郁呢?再说肝脏的气机你用肉眼也看不见,所以我们的中医就是要走务实的道路,只讲脉象症状体型,不讲脏腑经络的寒热虚实,这种叫方证对应,这是现在非常流行的一种思想。


方证对应在中国古代从来没有产生过,这是中国的医学流传到日本之后,在民国的时候我们的国家遭受了国破家亡的危机,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开始产生了质疑和反思,包括文化界批孔批孟,批道家佛家,都在批判我们自己的文化基础,对自己的文化非常自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中医学也开始自己反思自己,就是认为我们的中医没有西医好,为什么呢?哦,原来我们的问题出在《黄帝内经》,我们把中医当成了一门玄学,阴阳五行是不能被科学证实的,所以是不存在的,我们就不要再讲《黄帝内经》了,我们就讲某一个脉象,某一个症状,用什么方治疗什么病就行了。这个时候日本的医学家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像汤本求真的《皇汉医学》,还有其他类型的有关方证对应的书籍,都陆陆续续的流传到了国内,我们中国的中医看到他们的书以后就把自己的东西放弃了,然后借鉴了他们的东西,认为脏腑经络可以不讲,寒热虚实可以不讲,呈现出一种自我否定,表面上非常务实的姿态,认为自己是中医的革命家,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在临床的验证中也发现了,这种方证对应对人体的认识是不完善的,他不能包含一个疾病从开始发作到中间的变化,到最后愈后的过程,他仅仅是一棵树上结的果而没有根,没有枝,没有叶。


我们也在不断的反思,我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的反思,我开始是学的某些方证对应老师的著作,也有用,我只承认有用,但不能深造,不能提高,后来我学习了完整的六经辨证思路之后就逐渐的把以前那种机械的方证对应的思路,没有根的学问就放弃了。我是怎么对待这种方证对应辨证系统的呢?他的经验可以使用,但研究方向不可取。这是我这几年对方证对应的认识,大家可以作为参考。


    我们本次分享,以传统的六经辨证体系为基础思路。传统的六经辨证是什么呢?是包含脏腑经络,寒热虚实,人的阴阳五行气血的整体层次,包含了三阴三阳相关的脏腑功能气血等等一个完整系统的辨证。我们把他叫做六经辨证,有的人非常较真,认为你不该使用“经”这个词,你应该使用“六纲”,或者“六病”,我认为这个名称没有多大关系,你把它理解为经络的经没有根本的错误,经络的一头是经络,另一头不就是脏腑吗?就相当于,一根藤上结一个瓜,你抓到藤了不也就相当于抓到瓜了吗?所以我们不需要在六经是需要用六纲还是六病来代替,这是没有意义的。这里的经你可以理解为六大纲要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六种病的类型,你也可以理解为六层,六个层次,也可以理解为六面,六个方面,这些都无所谓。


为什么要选择《伤寒论》作为首要的学习内容?也是我观察到名老中医几乎每一个人的入手功夫都是伤寒和金匮,这是他们共同提到的,我还统计了伤寒金匮在书里面出现的频率,伤寒论是第一的,所以从近百年医家的临床实践以及几千年的医学史来看,我们首先学习的就应该是伤寒论而不是其他。


随着学医的深入,你也会庆幸自己首先不是学的其他,而是首先学习的伤寒论。陈修园说过,如果先从医学三字经等一些后世的书慢慢往上学,学方剂,金元四大家,学伤寒论再学黄帝内经,这条路会越学越难,但如果你先学内经,伤寒论,再学金元四大家,方剂和后世的其他书籍,那么你会越学越容易,这种说法是非常正确的。


易经》中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如果说你对自己要求低了,那么最后你连末尾都算不上,如果你对自己的要求是中等的,那你还能得到一个比较低的成就,如果你对自己的要求是最高的,那么你肯定能得到中等以上的成就,

这上面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先学习伤寒论用药,而暂时不学习其他系统用药的方法原因。

下面我们说一下,我讲的中药课程跟其他中药课程有什么不一样。


我们的中药课程是系统性的,有层次的,有经过临床实际验证的核心的一些精华内容,与其他,比如教材上的有很多不同。

一:它是系统完整的辨证思维状态下的对中药的认识,我们是在六经辨证系统下对中药的认识。

二:我们有自己的理论传承,是蔡氏经方的用药体系。

            三:我们还有独特的补充,也就是中药的内证观察方面的补充。         

             

 我因为一些奇特的缘分认识了一些非常好的老师,这些老师有都自己的独特之处,比如药物进入体内之后究竟如何发生变化,又是怎样运行的,我们曾经做了长时间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和我们临床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以我们可以参考中药的内证观察得出来的结论,有一些是我们所想象不到的,但是它以非常形象的神态向我们展示了中药的神奇,我也会把这些添加到我们的课程中去,我会把这部分内容结合起来,并且把蔡氏经方的内容结合起来,我会讲到蔡氏经方核心的几个经方的主干,各位有人听说过蔡氏经方,也有人学习过蔡氏经方,里面有一些非常实用可靠的思路,我们也结合进我们的课程里来,这样这套课程的含金量也就大大的增加。         


 又因为是个人的课程,也带有我自己的特点,我认识一味中药,有   时候是根据它的气,有时候是根据它的味,有时候是根据它的颜色,有时是根据它的形态,就像徐灵胎说的“凡药之用,或取其气,或取其味,或取其色,或取其形,或取其质,或取其性情,或取其所生之时,或取其所成之地,各以其所偏胜而即资之疗疾,故能补偏救弊,调和脏腑。深求其理,可自得之”

比如我们走到野外的时候,能不能很快的判定一味陌生的药是什么样的归经,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这里面用到四种思维方法。

一是同类相求,同气相求,比容用形色味质地来分辨它;

二是看它所生长的四时之气,比如麦芽取其发芽的时候,夏枯草的枯萎的时间非常特殊,旱莲草的颜色非常特殊;

三有一些是取其所生之地,比如穿山甲的生活环境,海马的生活环境,海参的生活环境;

四有的药取它相生相克,以相为用,比如有棱角的物体就能破瘀血,破结,如果是皮部就可以治疗皮部,如果是结就可以治疗骨节,有的是种核就可以治疗核状的的病理产物,有一些属于植物的种子,那么就可以走到人的眼睛上去,可以明目,如果是藤蔓状,就可以治疗筋脉之伤。

这些用药法象都是我自己在长时间的摸索中体会的一些东西,也会夹杂在我们的用药之中。

总体来说我们的用药课程到底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一是以六经辨证为总体思路;

二它增补进了蔡氏经方四十余年的用药精华;

三它增补进了中药的内证体察;

四增补进了中医法象的原理。


这是我讲的中药学区别与其他中药学的特点,今天我们先做一个这样的介绍,从明天开始我们学习桂枝与麻黄。


附:

我们的参考资料,《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六经辨证提高系列》。

《伤寒论》《金匮要略》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黄皮书。《神农本草经》选用尚志钧校注版。

《六经辨证提高系列》属于内部资料,有需要可以联系我购买,包含七本书八张光盘。里面有蔡氏经方上百个案例以及讲解。

所有资料并不是强制需要,都属于课外扩展。


原版为录音课程,全部内容请点击链接报名收听

https://m./topic/270000125008572.htm?shareKey=c132feda650f2256dca17fd19ceda183&from=singlemessage



徐风瑞,执业中医师,全日制医学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现为方典经方中医馆主治医师。

在学院内师从著名伤寒学家李赛美教授,于温潜补肾之法颇有心得,参与编写著作《轻轻松松学伤寒》等。

在学院外求访多年,得到多位明师指点。跟随蔡长福老师学习六经辨证思想,编写《经方锦囊》、《伤寒论问缺》、《蔡氏师徒对话集》、《伤寒传经录》等著作。

于医学长期探索,反复验证中略有心得。临床上擅长脉诊,重视培补元气。精勤传播学术,有一定业内口碑。对于小儿科,皮肤病,脱发,失眠,恶性肿瘤,高血压,肾病,肺病等病具有较多治疗经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