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JT伤寒论慢慢教(第八期)8.2.2

 小精灵故事 2017-05-18

8.2.2 黄芪桂枝五物汤及黄芪的药性

血痹虚劳篇条文【13.18

13.18】问曰:血痹之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之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寸口微涩,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各位同学,刚刚下课,把脉的结果如何啊?有没有你的左邻右舍有人是“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的,有没有?有没有人把到?其实还有一句话可能现在的人更多吧,他的第一句是什么?“阴阳俱微”,啊,就是从头到尾这个人的脉都很虚弱,这样的人比较多对不对?所以我们今天大家的血痹都是跟虚劳掺杂在一起啦,所以这个古时候的人单纯的虚劳脉已经没有了。昨天也是,把到这个张仲景这个标准的血痹脉比较少,阴阳俱微的人比较多。有没有同学觉得自己是那种好像靠在哪里坐久了都容易手麻脚麻的,有没有?有,对不对。所以这样的人大概就要小心一点哦,听说什么,什么手上前三个手指头如果指头麻了过几天就会中风了,对不对?那你有没有觉得很好玩,如果手前面3个手指头麻了几个月就会中风的话,那个中风有可能是脑溢血吗?意思就是说三个月前就开始溢,然后溢到下个月就爆出来,是这样吗?我想没有这种脑溢血吧,对不对?像这种征兆,说是中风的征兆,其实也代表说,今天的中风其实血痹类的比较多,就是开始有血痹的现象,然后你的血管,一旦开始走得不够通的时候就越来越不通,这样的一个现象比较明显。

当然,你如果从黄芪五物汤来看的话,它的方剂结构来看的话,你会说,这个血管到底是血管还是水管?我们分不出来,因为血液它同时也是有水分的,对不对?所以这个药物来讲的话,就是说,因为像中医里面,人体的液体这个东西,其实就已经算到气分了,血分因为它里面有很多其他的东西,所以算到阴(营)分,但实际上血痹这个病呢,阴跟阳两个角度都要处理到。

那张仲景呢,他在18条,讲到说,这种比较不严重的情况呢,去找一个会针灸的人帮你疏通一下身体的能量,这样子的话这个脉象消失了就好了。所以这个比较轻微的话,寸口微涩关上小紧,简单来讲就是说:如果我们把人的寸关尺这个上中下身体的坐标拿出来的话,这个人身上从身体皮表部位压进你的身体这个微微的风邪,堆积得越多,好像你的血液就越不能输布到末梢去。但是如果用上下来讲,就越不容易输送到上面,就是比较靠表面的地方。所以,当你的血液循环表面的部分开始受到一些压迫,让它不能够那么顺畅地通到表面的时候,是不是你就会感觉到,比如刚开始有这压迫的时候,末稍的血管开始比较没有那么流畅了。所以寸口脉,这个,因为寸口脉候上焦,上焦也就是人最表面的一层,对不对?所以就觉得这上焦脉好像开始有点气血流不通的感觉,所以它有点变弱了,变得好像有点涩脉的感觉出来,而当表层的脉开始被压迫的时候,那你中层的脉就好像东西冲不出去的感觉,有点冲不开,就好像压力变大了,所以关上有点小紧,所以这是一个刚开始的症状。而等到发展到后来这人麻掉了,不能动了,那这个用到黄芪五物汤的那个什么,那这个“寸口关上微,尺上小紧”,就是上焦跟中焦好像觉得没有什么血液在流动,只有下焦好像想要顶出来又顶不出来,那这两种脉像都是很标准的,而十九条那个“血痹,阴阳俱微”,就一个人血液不流通的话,本来脉就会变得很没力了,是不是?那就是大家都可以理解的。

那如果是我们今天比较标准的脉法要说这个“寸口微涩,关上小紧”,你当然也可以把说我是浮取无力,中取也无力,沉取有点紧。你像这样把也可以。但这样子就需要比较高段的把脉术了。因为我们一般人的手指没这么灵敏,所以张仲景给的我觉得是一般人比较容易学得会的一种方法,那我觉得这样就很好了。

血痹虚劳篇条文【13.19】 黄芪桂枝五物汤

13.19】血痹,阴阳俱微,或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耆桂枝五物汤主之。

黄芪桂枝五物汤方

黄芪三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而《金匮要略》它的十九条这个“阴阳俱微,或寸口关上微,尺上小紧”的这个“或”字在宋本里面是没有的。宋本就写着“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上小紧”,这样写其实也有道理。就说这个人基本上他的脉就是上中下浮中沉都是没力的,然后没有力的脉,然后又把到寸口关上更没力,然后尺中还是没力,但是虽然没有力,可是有一点绷住的感觉,也就是一个血痹证的人他基本上脉都很难很旺了,所以把那个“或”字去掉,在临床上也是说得通的。所以大概我们要记得这样的脉象,等到你真的遇到有人中风了哦,就要稍微把一下脉,再决定你要用什么药。

我们上堂课也讲过哦,如果浮紧的话就麻黄剂对不对,如果洪滑的话就是祛痰的药类,就是要很弱很弱,或者是“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这种脉,比较能用黄芪五物汤。就是说你没有这个脉,你用黄芪五物汤的话,不是那么容易。但是我们今天的话,有时候根本是看这个人的病史就可以开了,就是这个人是长期吃素的啦,然后呢,明明每天也没吃多少饭,可是做很多运动,然后弄得很累的啦,就是这样子这样子,你看他保养身体的方法就可以知道是那条路可以走了,就是这样子的一个判断点,也可以用的。

而这个黄芪五物汤它的外证是什么呢?是身体不仁,如风痹状,就是中国人认为说风痹就是受了风之后身体某个地方就会没有感觉,这样子,那我们姑且不论风痹是什么,总而言之就是身体麻木不仁,这个你说一只手也算,半边脸也算,就是左半身右半身都算,黄芪五物汤它基本上可以算是一个它可以处理的中风的范围是非常的广的。

而这个方呢,同学看一看也会觉得很眼熟,就是桂枝汤里头呢把这个甘草不要,然后生姜加倍,再加一份黄芪,这样的一个结构。如果我们不要太努力探究的话,黄芪五物汤是什么东西啊?啊呀,桂枝汤结构,本来就是血管扩张剂,黄芪,还是血管扩张剂,那血管塞,你就要用通乐吗?好,打完收工,那这个汤就教完了。

黄芪的药性

不过呢,这样子讲,我们就会跳掉历代中医一直以来,感到非常尴尬的一件事情。因为,我们可以说,这个,黄芪这味药哦,中医可以说是最会用也最常用的药之一,就像你们家有时候也会抓一把黄芪来炖鸡汤啊,或者怎么样。对不对?什么黄芪枸杞红枣泡茶喝啊什么的,可以说是极端的普遍被使用的药,但是大陆那边,曾经有一个调查,就是说访问全国这个330位国家级的名中医,然后要他们说他们擅长用哪一味药,结果其中有139位都写擅长用黄芪。

我当年刚开始学中医的时候,第一个让我用起来有感觉的药也是黄芪,然后就是在那种非常初学的阶段我会觉得,哇,我会用黄芪了,吃了之后觉得比较有力气啊,站得比较挺,然后药就是固表啊,补气啊,然后就觉得,这个药已经是我的好朋友了。结果呢,学中医到现在也十年多了,现在才开始感到,这好朋友有我不认识的另外一面,就是如果你的医术没有再进步的话,你会莫名其妙的以为黄芪就是那个样子。

但是,实际上,黄芪,它的,它的在中药里存在的很特殊的一个立场就是:如果黄芪真的就如同我们现在的中医觉得的那样的话,为什么张仲景那么少用?不是东也可以用用西也可以用用吗?为什么张仲景不用?

所以我们今天对这个黄芪这个很多一般普遍的看法,什么补气啦,固表啦,这样一种看法,等到你回去读张仲景的书的时候,就觉得好奇怪啊,好像今天我们认得的黄芪不是张仲景在用的那个东西,所以就是经方的领域里面很黑的一个黑盒子。

另外呢,你也可以这样子讲,就是黄芪这味药,如果你把清朝编的这个什么,《本草备要》讲黄芪的条文翻开来,什么生用治表,什么熟用补中,什么为补气药之长,然后这样这样讲了一大堆。你拿去对《神农本草经》来看,药名遮掉,你会觉得:是同一味药吗?就是,一味药它可以古代,就是古方派世界到时方派这个认识差异如此之远的哦,我想黄芪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代表性人物。而这个黄芪,它在黄芪五物汤里面所扮演的角色,其实也就因为我们中国人对黄芪这味药的认知不良,乃至于直到今天我们也不太清楚黄芪五物汤在搞什么东西。甚至是黄芪五物汤在后代又被转化为另外一个方,叫做补阳还五汤,而补阳还五汤的发明者,清朝的王清任哦。他用的这个黄芪4两是在干什么?那已经是变成迷了,因为黄芪在临床上面,用1钱跟用4钱跟用1两跟用2两跟用4两的药性是不一样的,比柴胡的不一样还要严重。所以,就是说柴胡它的不一样你还可以说是同一个方向性,不同的力道,这样子对不对?黄芪的那个不一样更严重,所以,我觉得黄芪,要跟同学讲黄芪的话,我觉得要把同学拉进这个不舒服的一个深渊哦,就是说要经过很多混乱的地方,才能重新开始去认得这味药。

我们,如果要用这个最单纯的角度去认识黄芪的话,首先要认识它必须先买到像样的黄芪啦。我觉得我们台湾一般中药铺啊,什么卖场啊,买的黄芪那根本药性已经稀薄到没什么好鉴证的。我从前是有一段时间是一直买生园的黄芪,因为我觉得生园的黄芪比较有那种黄芪该有的感觉,因为我第一次用黄芪煮的汤就是在生园买的,那个时候我是吃那个我忘了是吃李东垣还是李时珍的黄芪汤啊,吃了之后就觉得说,哇,这药好厉害哦,虽然我只用了好像2钱的黄芪吧,吃了之后就明显觉得平时我是弯腰驼背这样走路的,全身都是垮的,然后我吃了那药之后,竟然那一整天都可以抬头挺胸的过日子,就觉好厉害哦,就整个人身体的什么地方都被托起来的感觉。然后呢,刚好吃那药的期间我有刮伤手指头,还是刮伤脚,反正就是海边游泳,踩到脚趾上面,然后就觉得,这个刮伤的口子,我平常都要痛个34天才能够开始收口,有吃黄芪汤的日子一两天就收口了,真是好厉害哦。所以我们一般来讲要认识这个黄芪所谓的固表的效果是很容易认识的,对不对,就是它吃进去,它会补到你身体表面的气。

或者,如果你用这个让人能够站得直挺得起胸的这个是人体表面的能量那层覆膜来讲的话,你也可以看到黄芪的药性是指向这个三焦的,就是指向这个无形的能量这个皮膜的,这样最基本的指向性我想是任何初学者在使用黄芪的时候都会认识到它的。而这个黄芪最基础的药性呢,就是谁用黄芪都能够感受到这个基础的药性的。本草学家在看待这个黄芪的这个生长状态的时候,又编出什么样的故事来说明这个药性的存在呢?就像本草研究者,他们认为说黄芪其实大部分长在比较蒙古啦,或者是偏西北的地方,就是气候是比较干燥的,不能说是完全的沙漠地带哦。你不能说在沙哈拉沙漠中间长黄芪哦,没这种事情,但至少是比较偏沙漠地带气候的,而在这样的气候之下,你会发现说,一般沙漠植物的特征是什么样子?比如说像仙人掌,它的特征就是如果这是地表,上面有一颗仙人掌的话,然后它的根是怎么长的,是平铺在很浅的地方的,为什么?听得懂吗?因为这样下一场雨,然后雨水全部吸进来了,然后它就好久都有水喝,是不是这样子,仙人掌也好,骆驼刺也好,都是这样子。

可是呢,黄芪这种草呢,它的根是这样子长的,所以采黄芪的人呢,到沙漠地区采黄芪,不用带铲子,抓住一拔就起来。那一个草,它敢在沙漠地带不把根横铺在地上,反而往地下钻,是不是代表它的那个根是很能够在正下方把水吸上来的植物,因为其实水根本就不够了,所以当黄芪的这个根是这样子从下面吸水的时候,这个,本草学家会怎么来思考这个药性?首先它的固表,我们说,如果一个药物它有味道,味道淡它的药性会比较浮,对不对?味道浓的话,它的药性会比较沉。那么黄芪虽然是一个甜甜的药,可是你拿一片黄芪在嘴巴嚼,我相信大家的感觉都会一样,觉得它不够甜,就是不够甜那种感觉,有甜味但觉得淡,因为它的味道淡,所以它的药性会比较浮上来,就是这样子。然后呢,我们一般,药家一般写黄芪是写棉黄芪,棉花的棉,因为它的这个中间剖面的地方哦,中间那一排让人觉得松松的,所以,如果它生长的质地是松松的,我们会不会觉它更会往上面飘,药性比较轻。然后黄芪松松的,它只有哪里很紧啊?只有比较靠近表皮的那里会比较扎实一点,那扎实在表皮,这个根吸着水,你知道植物传水的组织都在表皮这一圈嘛,对不对?所以从那边上来,所以等于说这个药物它果然是力道集中在表皮,所以因为它有这些这些味道淡,质地松,表皮紧密的特质,所以我们中国人会说这个药吃下它,这是个补药哦,它能够补到人的表皮这件事情是ok的。

可是呢,在这个ok之中发现黄芪会做一件事情,是别的补药好像不太会做的。这药吃下去,它的药性会浮到人的表皮处,我们知道,但是它从……吃下去当然是用脾胃对不对?那你说黄芪说,你吃一个人的脾胃肠胃的消化机能,然后补强消化机能它能不能做到?其实你说黄芪建中汤什么,不能说它没有办法做到,可是在中药的用药里面,你知道有一个分野,什么分野呢?就是好像黄芪的补脾胃,就是跟白术的补脾胃不一样,跟山药的补脾胃是不一样的。我会觉得白术和山药比较直接补到脾胃的吸收功能,可是黄芪好像补的东西有隔一层,那隔一层是什么东西呢?这可留下一些疑点,而这些疑点我们会说黄芪是从地底生出把水吸上来的这个动作。然后在我们临床鉴证黄芪的时候又发现说,诶,黄芪在用药的时候,会发生一种同样是补气药,比如人参白术之类的所没有的事情,就是你纯粹的黄芪剂,单是用着用着,那个人哪,会开始腰酸。也就是说,黄芪它是补药没有错,但它的补药作用上来讲,它会把人的这个肾脏的气抽掉一点,所以就在……你说补中益气汤,我们说肾不够强的话吃补中益气汤就会腰酸,对不对?或者我们中国有个代表的非常补气的总方,叫做保元汤,保你元气的方,黄芪最多,人参党参其次,然后甘草再少一点,那保元汤里面有什么东西,就是加一点点肉桂,那一点点肉桂可以震住黄芪的药性,让那个人的肾气不要被抽掉。那么,好了,你说有一个补气药,它会浮到人体的表面,而它会抽到人的肾气,那请问这个补气药它走那里?能够抽到人的肾气的药物,1,就是直接从背后正中央上来;2,就是从三焦水道上来,对不对,就是这两条路是会抽到肾气的,这种东西脏腑之间互相抽来抽去的。就像我说吃磁石会补肾啊,可是磁石会让肺干掉啊,它会抽肺的气去补肾,像这种东西是有些相互关系的。

所以接下来一个思考就是,那么,黄芪这味药,它会动到人的肾气,从人的水脏里面把能量抽上来,它到底是走膀胱经的区块还是走少阳的区块?这是下一个问题了。

而这个黄芪从脾胃从肾脏把这个元气转上来到皮肤表面,经过哪里这件事情是最近这几百年中医家比较不碰的地方,可是这一块地方就是张仲景非常严重在碰的地方。

这个,首先我们说黄芪它从脾胃之中补的气,它会能够运行到皮表来,我们先不说中间经过哪里,而这样一个机能的话我在发给同学的讲义,同学不用看,回家再看,我用说的就好了。就有给同学一篇岳美中先生认为的黄芪的用法,他说黄芪是一个治中气下陷的药。就是你的胸中大气垮掉你整个人都会垮掉对不对,黄芪能让你的元气重新托回来,这个药性到今天我们大家都晓得。他说,可是正是因为这个药性,黄芪它进入脾胃以后会往皮表走,往皮表跑,但相对来讲,大家有没有发现,黄芪在帮你的脾胃开路,就是你的脾胃吸收到什么营养之后,黄芪这种走法能够帮助营养输送到它该去的地方。所以等于是你吃下去的东西,有黄芪在,黄芪这样的从你的脾胃往身体其它的末梢这样子通出来的时候,是不是可以让你的脾胃好像我们吃下去的营养有人帮我们带去该去的地方,所以我们就可以多吃一点了。所以所谓的黄芪补脾胃,黄芪健胃黄芪开胃这样的事情是从这个角度发生的,他跟白术山药这种直接在那边润养脾胃是不一样的,所以吃黄芪对润养脾胃来讲没有什么了不得的效果的。可是相对来讲,从这个角度它对脾胃营养的输布比较有效果。

而这个事情同学们听了有点高兴,这好像是减肥比较需要的对不对,就是这样的一个思考。然后这是从脾胃这个角度在说黄芪,那我们说从肾这个角度来说黄芪,这个补气药,许许多多的补气药里面就是黄芪比较会抽肾气,所以它究竟是从后面出来还是从旁边出来这件事情就变成一个我们在用药时需要再鉴证的事情。

而黄芪这个药物啊,它的名字叫黄耆,对不对,耆是什么东西啊,就是老人家嘛,老人家会干什么啊,会老人痴呆吗,哦不是这样讲,每次讲这个黄芪会让我有这样的特别感觉,就是中国有句话叫公婆疼孙,有没有听过?就是爷爷奶奶有时候跟你爸爸妈妈还会吵的,可是对孙儿就比较无冤无仇这种感觉。像我小时候觉得我爸爸不是那么喜欢我爷爷,可是我爷爷对我非常好,就是我爷爷对我爸爸没有那么好对不对,可对我非常好,所以我小时候常常经验到,就是说家里面谁都讲不定的爷爷我说要去哪里玩都要带我去,想买什么东西他就给我买,所以我是充分享受到老人家是这么好用的东西这种邪恶的小孩。

我为什么要这样讲,这是因为黄芪这味药的药性,有它不稳定的一面。你说黄芪它是一味补气药,我们都知道它的确是十分补气的,这是毋庸置疑的。可是,这种药因为它已经老了,就像是老人家一样,变得很好讲话,中国人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对不对,那多老才能算是耆,我没有很仔细的查过这个词典哦。可是呢,中国人说人是怎么样啊,四十而不惑,六十而耳顺,是什么意思啊?还是五十耳顺,还是六十耳顺,是几啊?我已经忘记了,六十而耳顺,对不对?就是说,当一个人到四十岁的时候,是典型的中国人,到四十岁的时候,就顽固得不得了,我认为这个不一定绝对都是对的,只是到达不惑的境界啦。但也没有,等到他撑了二十年了,到了六十岁的时候,就变成人家说什么他也都觉得好好好,就觉得年纪已经那么大了,没什么好争的,所以就开始疼孙儿起来了。所以黄芪就是已经过了耳顺之年的药,耳根子非常的软,你跟他讲什么他都说好好好,也就是这个药因为它的节操没有那么明确,所以在用药的时候,它是不断的会因为跟它一起用的药物的影响,而让它走不一样的力道的。

我觉得比较代表的药是什么?管得住黄芪的第一名的药是什么?当归,当归为什么叫当归?就是它就算是个凶悍的老婆在家里面,对外面的能量大喊:死鬼,给我回家。然后就没有人敢不回来了,所以你吃了当归之后你气分的能量都给拉到血分去了。而黄芪呢,遇到当归这种利害的老婆之后,一定乖乖回家的。所以呢?我们的代表方是什么?当归补血汤,对不对?黄芪一两,是当归的五倍。可是你吃了当归补血汤,比如闹口疮,人在上火,在发炎发热的时候,那时候你吃黄芪那种补气药,人不是要更烧吗?对不对,可是如果你吃当归补血汤,就会怎么样,整个人凉下来,这是为什么?因为当归补血汤已经变成一贴完全滋阴的药了,因为滋阴所以把这个阳热收掉。也就是只要有两钱的当归,一两的黄芪都要听话。甚至现在黄芪比较没力哦,所以我现在当归补血汤可以用到3两的黄芪,也可以被两钱当归制服,啊,当归不愧为当归之名哦,就是管老公实在是管得太好了,所以黄芪跟当归在一起的时候,黄芪就完全受当归的支配了。

其实其他的中药有些方有些药剂会有一些共通的特质,就比如之前我们讲到寒凉药,有一味叫做黄芩,同学们有没有印象,那黄芩也是寒凉药里面比较松松的,比黄连跟黄柏要松,这个黄柏是跟黄连差不多紧,可是黄柏的苦味比黄连浓很多倍,所以黄柏它会更往下。那这个黄芩,中国人说黄芩有三偶,就是说黄芩有三个老公,它嫁给谁就跟谁走,这个是典型的无节操水性杨花女子哦。所以它有芍药它就跑到肠子里面去做事,有柴胡它就跑到少阳里面去做事,就黄芩是这样没有节操的东西。那同样这种轻飘飘的药里面,黄芪也是补药里面比较没有节操的,所以才叫做老先生哦,怎么样叫做老先生,就是会被人家拉着走。

那像这样的情况是这样的,我们站在另外的角度来看,如果公公婆婆带着孙儿去散步会怎么样呢?就是黄芪如果跟附子在一起的话会怎么样?我们说,比如说有代表性的附子的方剂,比如说真武汤,比如说椒附散,吃了之后,有些人是平时在练内功的,所以他会感觉会觉得说吃了椒附散或者真武汤,就觉得背后这一条开始比较有东西通上来,那同学听得懂意思吗?因为它是膀胱经这个督脉水汽转上来那一条。可是呢,有这样子身体感的人,有人曾经吃过好像是椒附散加黄芪还是真武汤加黄芪,之后就说,一旦吃了椒附散还是真武汤加了黄芪之后,那个气变得不能上来了。所以黄芪这个老公公遇到这个附子这个跟着大人走的小孩子,那老公公就……那小孩子就白痴白痴的跟着大人去逛街了,所以呢,附子跟黄芪相比的话,附子会跟黄芪走。

比如说我会觉得说,当归有那么强吗?附子有那么弱吗?这不是强弱的问题,而是这个药方向性的问题,就是这个药本身的强弱不是问题,而是它的方向性的强弱。像附子就是那种哪里都可以去的药,所以黄芪反而比附子的方向性要强。

那么,你在临床上面,如果用了黄芪把附子拉歪了,你要怎么样让它回归正位啊?什么药可以跟黄芪抢孩子抢赢啊?葛根。你如果用了葛根,它会把它拉回背后正中间。所以这些都是西医的化学研究所没有办法讨论的中药的逻辑哦,就是这个药性就这样一层一层的。我觉得张仲景的方子之所以对黄芪这个药物有那么难搞,他的理由之一是因为黄芪在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结构里面,会被拉到那里去?张仲景给予的例子还不足以让我们做出完整的公式。就是说,如果,就本来快到可以归纳出完整的结论了,可是有一个关键的方叫做桂枝加黄芪汤,就是桂枝汤加黄芪,它里面大枣是放15枚,所以整个数学都乱掉了,如果桂枝加黄芪汤的大枣是放12枚的话就没事了,就整个黄芪的算术式整本伤寒论都可以解开了。可是,它放15枚的时候,多了一个变因,所以黄芪的那个算术我们就解不开了。所以伤寒论里面的本草的数学哦,黄芪现在还被当在上面,就是我们没有办法用这一条去解另外一条,所以黄芪在伤寒论里面是怎么走的,这件事情我们不知道,这是比较麻烦的一件事。

可是呢,虽然有一些麻烦,我还是得跟同学讲一讲,就是我们一般说黄芪固表,对不对,像是有一些代表性的方剂,比如说吃了黄芪的话比较不容易出汗,对不对。比如玉屏风散,吃了之后黄芪固表人就比较不出汗了,可是这句话你放在张仲景的书里面看就觉得很奇怪,张仲景如果治疗表虚自汗的话,最标准的方是什么?桂枝加附子汤,对不对。说这个人动不动一点小事就全身都是汗,那通常都是表阳虚,桂枝加附子汤。那你可不可以跟张仲景说,那后代的人都说黄芪好啊,黄芪固表啊,黄芪你用在玉屏风散结构里面,它也的确是固表啊,因为玉屏风散可不可以达到桂枝加附子汤类似的效果,可以哦,所以你说黄芪也固表哦,那我们来桂枝加黄芪汤好了,完蛋。桂枝加黄芪汤走到那里去?走到这里去,就是他治的是黄汗,就是你出了汗之后那个腋下的衣服就有一块黄黄的那个污渍,有没有人看过夏天汗衫有那一块的,男生住宿舍的应该看过吧。就是那种病,就是你这个地方有一些那种不好的那种水气,一直没有办法打通,然后就堆在那边变成腐烂性的水,然后桂枝加黄芪汤,吃下去之后,能够让那个地方的水毒散掉,所以你会看到,桂枝汤结构加黄芪之后它竟然是只到三焦那边去,不是只到表面。

但是这句话还是有bug,因为它的红枣放了15枚,所以我们还不知道桂枝汤它红枣如果是标准的12枚的时候,黄芪会不会就能够比较到表面而不在皮下做事。因为红枣加那一点点的话,桂枝汤还是比较偏到营分,就是营分跟卫分之间会比较偏营分。但我们说黄芪的药性本来就是走在营卫之间,营卫之间如果你硬要给它一个字的话,就是所谓的腠理了啊,而腠理这个东西张仲景在杂病论里面说腠理是干嘛的啊?他说是三焦汇通元真之处啊,有的版本写真元哦,也就是在张仲景的定义里头,腠理这个东西,营卫之间的这个缝隙啊,还是指向人的三焦,指向人的少阳区块。而它的这种思路来说的话,黄芪有到腠理。我们不知道如果是12枚大枣的桂枝汤黄芪会不会走到更表面一点,但是15枚大枣的桂枝汤再加上黄芪的话,就没有像附子那样一直达到汗孔那么表,它就好像是停在汗孔底下,把汗孔底下的那些乱七八糟的脏东西推掉,所以张仲景一个桂枝加附子汤止汗,桂枝加黄芪汤治黄汗,这就已经跟后代的许许多多对黄芪的汗的看法划出一条非常分明的界线。

然后呢,黄芪在经方里面是作用到这里还有什么佐证,比如说治疗水病的这个防己黄芪汤,它里面防己啦,生姜啦,黄芪啦,这些结构。那日本人呢,有些医生是拿这个防己黄芪汤来治疗这个肥胖水肿,那你知道有种人就是肥肥白白灰灰的,那他身上有一股一点腐臭味的味道,就是他的那个身上的水毒型肥胖哦,日本人用防己黄芪汤,而他们在临床上发现的是,往往这种人吃防己黄芪汤吃了之后他的狐臭会医好,所以就是黄芪生姜结构就变成能够治到这个地方的这种淤积的这种水毒类的东西了。所以也就是说在张仲景用黄芪的时候,就觉得怎么只是一直只到少阳区块去,跟我们后代人认识的黄芪好像是有一个很明显的一线之隔存在。

我觉得在读取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的时候就会面临到这类的难关,而甚至呢,如果以一般对伤寒论的研究,我们今天读的是桂林本,所以看不出这个明显的分界哦。可是呢,如果是以伤寒金匮分开来看的话,研究的人会说,张仲景整本伤寒论没有用黄芪,就好像感冒从头到尾都用不到黄芪一样,然后在金匮里面才用黄芪。当然,一般的人在解释它的时候用一个我觉得是比较稳定而正确的说法。他就说,黄芪其实对于急性病的效果没有那么好,黄芪对于慢性病的效果比较好,也就是说,黄芪这味药物你不是说要用时,开来也不是很有效,也就是病哦,吃很久,吃到好,那吃到好之后还要再继续吃很久才能断根,这种时候这种慢吞吞的打法的时候黄芪特别有用。相反,你要黄芪在短期内有疗效,然后疗效又很巩固,对不起,黄芪做不到。我们今天对于黄芪的看法会发现,黄芪这味药吃到人好之后呢,都需要一定时间的,就是调理身体这种断根的问题,但有些时候不必,就像长肉不必,生肌散,你现在需要用现在长,那吃了就有效,那个不用断根,因为伤嘛,伤口好了就好了,没什么断根不断根的,那不是体质上的问题。但是体质上的问题你要吃黄芪就要吃很久,所以在伤寒的部分,就是那种快打快的药物里面一般认为张仲景是不会用黄芪的。

那还有一些看法就觉得黄芪跟很多药的互动都是掺杂不清的,所以你如果在伤寒的方里面掺杂了黄芪之后你会搞不懂药到那里去了,黄芪本身就有一种家里面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有那种老人家在,你就要费心照顾他的感觉,就是对于药物的结构来讲,黄芪是一个相当不稳定的变因。所以我们从这个地方,先从这个角度来看一看黄芪,而这个黄芪从这个角度理解它之后呢,我们接下来,从《神农本草经》这里来顺一遍哦,我们来看看黄芪刚刚所归纳出来的结论对我们的临床有那些用处呢。

它说,“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好,为什么要加个久字啊?因为刚受伤,正在发炎的伤口,你重要的是消炎,跟黄芪没有太大关系,但是如果这个伤疤伤口它没有能力愈合,然后长不出肉来,那这个时候黄芪就特别有效了,那各种药物里面我想黄芪是最重要的了。我们在教瓜蒌根的时候,就跟同学介绍过什么,生肌散对不对,生肌散长肉能有多快啊。我记得班上同学的小孩子回去吃生肌散长肉啊,凹下去的伤口吃生肌散半个钟头掰开来换药看,就变平了,就是肉可以这样长的,就是生肌散的力道可以大到这个样子,当然他也是扎了药会更明显。所以就是黄芪长肉的力道,根本是可以强到你不用管它发不发炎了,因为你肉长得很快,很快肉长出来了连化脓的时间都没有,有化脓的部分它都给推掉,然后长新的给你。所以就这样子,所以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除了黄芪之外大概很少有药物会这么有效了。

然后第二个部分它说,“大风癞疾”,我们中国人会认为说风邪从皮表来,很多这种长癣啦,或者什么,癞疾什么我们说麻风病之类的,都会让人觉得好像是外面的风邪哦,怎样侵蚀我们的皮肤,当然我们今天可能会觉得是一些病菌的感染或者怎么样,可是这样的一种思考呢,你也不能说它是错的。就像我们看张仲景的这个方子,就觉得好像张仲景没有什么美容方,可是黄芪五物汤这个方子就是经方在临床上的美容方,就是不少人吃黄芪五物汤,吃了血痹还没好,他第一个反映是说怎么我这个礼拜皮肤好很多,就是皮肤变紧实了,变白了,然后就身上的那些好像原来的什么怪怪的什么小小的痣什么东西不见了,就是那种黄芪五物汤它能够把气血输布到皮表嘛,然后能够巩固一个人的腠理,所以对于皮肤身材的保养,是超有效。所以等下个礼拜发医案的时候,同学就会看到一些黄芪五物汤治疗之后那皮肤如何变好,在临床上的确是,所以保养皮肤来讲的话,这类的药物或者这类的方剂结构是有用的。

然后呢,这个,比如说我们中医有一些皮肤病哦,比如说汗斑,汗斑的话,我们中医是叫什么?癫风吧,就是有分成紫癫风和白癫风嘛,而汗斑的这个药物呢,有一个我们中国人外科领域里面常用的方子,就是比如说黄芪呢比例上用到30,然后有一个药叫做苍耳子,苍耳子是那个我们现在治疗流鼻涕的方常常会用对不对,那苍耳子从前也算是治疗那种麻风病会用,就是它到表面去祛风的效果比较好的那种药物,然后苍耳子呢,然后再加上防风这种祛风药,黄芪差不多30,苍耳子差不多10,然后防风差不多3,然后用水丸或者米糊丸,就是药局在做药丸的时候可以选择水丸或者蜜丸或者米糊丸,用水丸米糊丸之类的,然后每天早上用很稀得稀饭,就是所谓的以米吞法,吞三四十颗这样子。听说这个药物就是说,因为它在外科领域里面流传,那么后来,陈士铎的方子也继续在收录这个方子,就是加进一点点但是差不多这个方子,也就是他们认为,你用黄芪补表对不对,然后你用这种强的祛风排毒的药掺在里面这样推着推着,那渐渐渐渐你的皮肤的表面的那个肤质就会得到改善。因为我们现在说其实汗斑其实是有霉菌之类的东西造成的,对不对,但是这样子慢慢慢慢把它推开,这是中国常用的汗斑方几种之一啦,就是从这个角度我们会理解说,为什么会说黄芪治疗大风癞疾。

五痔鼠瘘

那么五痔鼠瘘这个部分呢,就会让我们能够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就是说为什么痔疮的方子都用到黄芪,那是因为我们临床在处理痔疮的时候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痔疮的患者就是肛门的那个地方肿起来的感觉哦,都会掺杂着另外一件事情,就是我们说的脱肛,就是虽然它不像是真的完全脱肛的患者这个样子,但是因为他那边肿肿的,所以呢,他的那个,我们说痔疮的湿热啊,跟风气的这个湿、热、风,三种东西混在一起的时候,如果那一坨东西就这样子垂在那边的时候,你根本清热药在上面铲来铲去都铲不到它,因为你从人体的内部的角度来看,那一坨东西已经垂下去掉在人体的框架外面去了,所以呢,要治痔疮,你必须要用一些药物把那个人痔疮里的脏东西提上来,所以治疗脱肛或者治疗痔疮这个提一下的药物是需要的,所以黄芪这个药物它本来就是一个会沿着人的三焦把人体的很多东西托起来的药,长期吃的话,安全的比例就是差不多黄芪10枳壳1的这个比例,这样就会安全可以吃长期了。而这样的黄芪10枳壳1你要治什么胃下垂啦,子宫下垂啦,或者是脱肛啦,那都是可以的,而痔疮药里边是特别的需要这个结构在里边,因为有它在的话,我觉得痔疮它会被提起来才会好医,不然的话这个痔疮就一坨肉悬在那边,就不会收。

所以呢,在治疗脱肛的时候如果单纯说脱肛的话现在有些时方,黄芪四两防风一钱这样实际这个脱肛会好起来,就这类方子。而这个结构呢,黄芪升提的效果我觉得是比较可靠的。可是他后代的人,医家,因为补中益气汤的结构里面是有柴胡升麻来帮助黄芪,对不对,所以就变成说后代人很多人就觉得其实升提是升麻在提而不是黄芪在提,其实光是靠升麻是提不太上去的,所以后代人还是留下这样一个残留的印象,所以像我们很多治疗痔疮的代表的方子,方里面都有升提的药,比如说镒痔汤里面好像就有升麻了,我忘了是升麻还是黄芪了,所以这种代表痔疮药。

至于痔疮药里面常常有枳壳,只是后代医家对于枳壳的看法,并不是从升提的角度来看的。我们的话我觉得你长期来讲的话,我觉得枳壳黄芪是升提的药物,这两个药物做在一起,加到一起的升提效果是特别好的。可是,一般后代的医家在看待这个事情的时候就会觉得说,啊,痔疮啊,每天大便经过的时候就会摩擦到好痛苦的样子,对不对,所以我们用枳壳来宽肠,让大便比较容易出来,不要磨到那边。所以到后代就会开始忘掉枳壳跟黄芪的这个升提结构里面的意义,或者枳壳也可以单用来升提对不对,而开始指向说枳壳是用来宽肠的。意思就是说同样对一味药的看法,其实很多地方就是在这个时光流逝之中,因为某些情报的混乱,这个黄芪跟升麻的混乱,让这个枳壳的药性就被看偏了,就是只有中医里面它的一些逻辑的这种现象。

那么,然后这个层面的效果之外,他说鼠瘘,鼠瘘的话就是,因为它是在《神农本草经》是连着这个五种痔疮,五痔就是各种痔疮啦,这个各种痔疮后面加鼠瘘就让人想说这个鼠瘘是什么东西,是指瘘管吗,还是指淋巴结块,这两种都有可能哦,但是在临床上面的话如果是痔疮长到瘘管的时候,那个不好搞哦。你说用黄芪可以当佐使药,但是不见得会真的有效,碰到瘘管的时候像叶天士用象牙、陈士铎用活乌龟,这都已经用到很奇怪的药了,就是瘘管没有那么好搞。所以黄芪到底治疗的是不是痔疮瘘管,我不敢讲。但是呢,如果是淋巴的结块的话,我觉得黄芪在临床上的可用性还是相当的高的。这是淋巴结块这件事情呢,我们之前讲到就是急性的淋巴有什么一时不干净,那肿起来的用小柴胡汤打一下就好了。可是如果它是慢性的话,那还是要用比较温补的药来处理,而慢性的对于淋巴的结块,最有效的药物不是柴胡系,是桂枝系。也就是说桂枝芍药生姜大枣这种调整血液微循环的药,反而对于软化淋巴那种东西是特别有效,就好比说如果你是淋巴结块大腿内部鼠蹊部位的,那用什么?当归四逆汤,就是走厥阴区块的桂枝汤系,那如果你是常年虚劳气血不通这个淋巴结块那用什么?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都可以,就是虚劳的淋巴结块,那是桂枝汤系比较有用。

所以我才会说,黄芪跟柴胡在太古时代是相对的存在的,所以才会有大阳旦汤是8两柴胡的小柴胡汤,然后,哦,是大阴旦汤是柴胡汤,大阳旦汤是5两黄芪的黄芪建中汤。张仲景的话他的黄芪建中汤黄芪是很少量,只用1两半。因为黄芪一出头的话,整个黄芪建中汤的效果会走到三焦那里去,而张仲景是比较谨慎的量,所以黄芪建中汤是维持在小建中汤框架里面发挥效果,所以黄芪只用到1两半。但是如果真的按照古时候那个例子,加到5两黄芪的话,那整个根本就跑到三焦去了。所以补三焦是建中汤,然后清三焦是柴胡汤,这样的一个侧面。我想,你想想张仲景的方子,用了黄芪就跑到三焦区块去,这个在张仲景的方子里面是很清楚的,对不对。桂枝汤加附子,那是膀胱经的表,对不对,卫气,可是用了黄芪就变成治黄汗的,同样的,治黄汗的那个桂枝加黄芪汤,我们助教在开业的时候,用这个药治什么,治疗同学这个腰酸,大腿无力,就是说因为它这个药啊会直接指向少阳区块,所以这个环跳组织跟这种虚弱什么他用用就会变成大腿比较有力,那我就讲吃来试试看,那吃了就发现大腿变比较有力了,就是这个腰胯这个地方的力气是桂枝加黄芪汤在补强。所以,当然,补强要做运动把它固定下来哦,补强一次不做运动就又没了啊,所以就药来了然后药又去了,有人说黄芪要吃丸药,就是这个原因,所以趁着有力就要把它练成自己功力的一部分哦,不然是没有用的。也就是说,桂枝加黄芪这种结构来讲,竟然对少阳区块有那么强大的影响力哦,这是我们学习经方的时候要意识到的,所以你就知道为什么就算是小柴胡汤都不能没有姜枣,因为这一路的药物对于就是调整血管的微循环这件事,跟淋巴之间的关系是很紧密的有关的,虽然就是借用西医的说法,但是我们还是要有意识的去处理一下这个部分。

慢性衰弱症

所以这个地方呢,也是我们对黄芪的一层认识,而从这一层认识我们来看黄芪的话,我们就顺着讲义上面岳美中的这篇论文,我们来从几个层面来认识黄芪,给大家做个补充。就是岳美中的这篇论文,其实我觉得同学有空的话蛮可以细看的哦,比较值得细看的一篇论文,我今天就大概带一下。首先他说治疗慢性衰弱的,这个慢性衰弱症呢,它特别强调就是黄芪这个药物就是要久服才能断根,而我在后面呢,就举了个例子给同学,就是黄芪粥,黄芪糯米粥。这一开始是清代的《冷庐医话》里面讲的一个事,就是说,当一个人的水肿病怎么样都治不好的时候,你用黄芪糯米这个结构可以把水肿病治好。其实黄芪糯米里面的糯米比较不关系到水肿,是因为黄芪那么大剂量一直吃,你的肺会干掉,因为黄芪虽然补这个肺气,但是它不润,所以如果你长期吃黄芪的话,一定要反佐一点比较润的药,把那个肺保护住。因为基本上我们说肺为水之上源,一个人的水的汽化这件事情很关系到肺。而黄芪本身单独来讲它是走三焦,走三焦腠理,抽水的效果很好。那他就讲到有一个病人呢,他的这个水肿啊,大小便不通,非常危险,然后吃黄芪粥吃到越来越好了,但是后来呢,他觉得自己快好了,就没有再吃了,就吃别的药,然后差一点死掉,然后就还乖乖的,一直吃一直吃,才吃到好。因此呢,后面一页,岳美中教授他就说,其实这个东西就是慢性肾炎的后期可以用黄芪粥来断根,有时候肾脏炎好了以后,那个人的蛋白尿啊什么就一直去不掉,那你一直一直长期吃黄芪粥的话就会越来越好。可是就算你蛋白尿完全好了,你还是要继续吃好几个月哦,这样子才能够完全断根。而他这个说黄芪加薏苡仁加红豆呢,那这些都是基本能够利水的药,那鸡内金,岳美中他自己的解释是说鸡内金是可以修补某一些组织啦,就是微小的血管的组织,说它化瘀也无所谓啦,那金桔饼的话主要是可以给小孩子治病的,所以呢,吃药前一定要给他吃糖,然后吃完药要给他吃糖,这是拿来开胃的,开小孩子的胃,所以你不要把他想得多严重,不是什么了不得的药性。那么,最重要的是他讲到说还要连续服用三个月,就是好了之后还要吃三个月断根,这也是我们临床上在使用黄芪会遇到的一个思路。就是说黄芪这个药你要急也急不得,像后面的这个玉屏风散,是中国现在很有名的一个固表的药,就是吃下去之后呢,这个人,有些人很容易动不动就一身汗,又很怕吹风,这种人的话在时方的世界就是用这个玉屏风散。朱丹溪在创方的时候啊,那个比例我们后代都很不喜欢,后代医生都是说玉屏风散一定要什么,黄芪7防风3这个比例比较安全,你用11的话,越吃还越越虚的啊,就是黄芪的那个固表的力道比不上防风散风的力道。当然历代对这两味药,有一大堆的论,也就是喜欢什么时候都在抄同一句话,说什么因为黄芪跟防风是两味相畏的药,就是谁怕谁,就是怕的药加到一起反而力道特别强。可是其实,我们说1818反这种东西本来就是中医的世界非常架空的东西,偶尔有个什么药反什么药,会有一点有用的,比如肉桂反赤石脂那种,人参反五灵脂这种东西是真的,但是大部分的那个相反相畏在临床上都不知道是干嘛的,所以简单就是一个祛风,一个补表,对不对,加起来效果都不错。

而这个方其实怎么来的呢,这个方剂其实它的渊源就是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医者徐蕴中(音)治疗这个柳太后的这个风病,好像这个什么皇太后啊,她已经中风了,不能动了,然后这个医生呢,这个徐大夫,因为皇太后不能灌药嘛,你想想看,有的时候我们中国医生中医灌药是可以把人家的门牙敲掉来灌的,那皇太后的门牙你敲敲看,就是你敲了之后也不要活了。所以那时候怎么办,就是用这个几十斤的黄芪跟防风呢,在床底下蒸,然后它这个蒸汽呢,弥漫在这个皇太后的房间里,然后皇太后就借着呼吸黄芪跟防风的药气,然后从中风的状态慢慢恢复过来。这个故事,就是唐书里面的这个故事呢,慢慢发展到后来就变成这个玉屏风散去,而柳太后中风这个故事,后代的经方研究者也开始在这样讲,你说黄芪五物汤怎么可以治中风,他说你想这个柳太后,那个柳太后中风可能真的是脑溢血哦,可是,中医用什么办法把她那个淤血消掉,她就是脑淤血全身都不能动,不能讲话,整个人木木僵掉,对不对?防风跟黄芪,这种祛风补的药,开始从鼻孔吸进去了,然后让她的脑部开始能动,让一个人的脑有力气去把那些淤血吸收掉,消化掉。他说其实就算是在脑溢血这种情况下,黄芪这种走三焦补脑气的药,你不能说它完全没有用哦,就是后来有些经方家,虽然这种说法有些强词夺理,但是就是黄芪能够透过三焦油网去补脑这件事情去说,其实呼吸到黄芪就对脑溢血有帮助哦,那中风为什么不能用黄芪?因为有些问题就是黄芪就是能让血管更爆的药,所以不能用,所以这个到今天还没有平息哦,我基本上就是用辨证来看就好了。

而像这个黄芪要用糯米这件事情其实都……因为黄芪用了之后啊,你说补肺用黄芪好不好,不是不补,但是会越补越干,所以你要用一些调整的药,比如说补中益气汤补肺,干了你要加生脉散之类的。然后呢,你说黄芪补气好不好,不是不好,但是你如果单补气补久了就会腰酸,肾会虚掉,所以在我们中医的那个历史故事里面,就是说,比如说,很经典的故事,许叔微遇到麻黄汤证的人尺脉虚,对不对,然后呢,就帮他用黄芪当归建中汤好像灌了十几天,还是灌了5天,然后病家的人都气死了,赶快吃发汗药,都不给他吃发汗药,然后吃到第5天这个人的尺脉开始有力了,然后才发汗。所以就让我们后代的人说,你看哦,小建中汤就是专门治这种不能发汗的麻黄汤证的尺脉虚的,吃到尺脉实了再发汗。可是历代的研究者在触碰黄芪这味药的时候,也会拿许叔微这个方来找茬,他会说,许叔微啊,他幸好是黄芪加在建中汤里头,芍药比较多,还有当归,这样子他吃到第5天的时候好歹尺脉是出来了,如果你不是用在芍药当归这么多的建中汤结构的话,你吃黄芪尺脉会出来才有鬼啊。所以就是说,黄芪能够让尺脉变强这件事有人会认为嫌许叔微这个药,就是你乖乖吃当归建中汤,小建中就好了,加一个黄芪干什么,现在黄芪斗不过当归,所以就还好,那万一他稍微怎么样一点,就是尺脉虚,吃黄芪,就是补到XXX,就是后代的看法还是有一点小小的意见,这样的看法掺杂在里头。

而玉屏风散这种固表的效果就是说,岳美中教授就是说有一篇文章就是在讲这个,他说他啊,当初用玉屏风散就会这样子,病人大汗,赶快让他快点有效,就一大锅汤这样煮了喝下去,病人喝下去后一身的汗有好一点,然后过了几天就回来说,医生,我病又复发了,后来才发现说,这个药哦,你就是要每天一点点,每天一点点,这样天长地久吃下去,吃几个月,就会觉得汗越来越少。黄芪它本身药性上面有这个调调,就是要慢慢吃,久久吃,这是这个药的特色。你有没有发现,补中益气汤它临床上的报告也是一样的,你要吃你就要天天吃,要吃很久,不然的话就不要吃,就是你只是吃一下下那么效果非常的不明显,就是来了又去了来了又去了。

黄芪的药就是,它的药性好不好,很好,但是它的药性有点松,你要一次又一次的,一层又一层的涂上去,才能糊出你要的墙壁,每一层呢,都显得有点单薄,就是黄芪的药性在临床要比较注意的,尤其是调理体质,你一定要用黄芪你就要有耐心。像我觉得我今天哦,用黄芪从来没有用到把这件事情搞到很好过,因为我就是吃一吃几天呢,又跟别的药有兴趣,又吃别的药,就是非常花心的吃法,所以我这辈子吃黄芪都是没有办法持续的疗效哦,所以全身到现在皮肤还是松的,肉还是松的。想想也是该运动了,就是吃黄芪也不是什么治本之道啦,所以它这个补虚这件事情来讲,大家就要意识到这个黄芪的补虚它是特别的要常年的用。

当然,我们讲到这个黄芪的药性已经讲出黄芪治水这件事,对不对,就像是《金匮要略》里面的防己茯苓汤,防己黄芪汤,这些都是有水的病。然后呢,比如说,防己黄芪之类的结构,它的这个,就是脉比较浮,然后皮下肿肿的,这样子的话,用防己黄芪汤会很有效,所以岳美中这一篇论文在讨论说,因此日本人吉益东洞在写他的药征的时候,把黄芪一句话打死,黄芪主治就是肌表之水,好了打完收工。但是岳美中就说这样有一点粗糙诶,因为我们黄芪还用在其它地方,你不能说用来补气不对,对不对,当然他也说黄芪五物汤也没有治到水啊,当然这句话可能有疑点,因为黄芪五物汤可能真的跟水有关,这个姑且不论哦,但是就是黄芪的药性就是在这种来来去去的这种推论之中慢慢来研究。

小儿百病

而这个黄芪呢,它在,最后呢,还有一句话,叫做小儿百病,其实这件事情,我觉得我个人比较倾向的理论,还是要讲到玄学领域的少阳区块,因为少阳是人的灵魂跟人的身体的一个界面,假设这样子,那小孩的肉体还在长,对不对。那一个小孩的躯壳从一个小小人变成一个大人,他等于是他的肉体你说他在吃饭在长肉,对不对,吃饭长高这件事,他的灵魂的那层模子也不断在打,他的灵魂的身体的某种东西物质化成他肉体的身体。所以呢,小孩在用药的时候一直都有一个很奇怪的事情就是,好像你用这种以黄芪为主的方剂,比如说补中益气汤,黄芪建中汤啊,当归补血汤啊,当然,当归补血汤有点偏掉了,就是能够补到少阳膜网的方剂就是黄芪剂哦。我们好像发现在小孩身上出现一种在大人身上不会有的现象,是什么呢?就是大人已经发育完了,你吃补药你只能够补虚,不能够治病,就是吃了补药之后,你的病邪还要用另外的药把病邪拿掉,就是大人治病就是补到身体不要太虚,我们把病邪拿掉,这样子。可是小孩的身体就有点不一样了,他好像少阳区块就意味着灵魂的能量不断的在物质化,帮他制造更新版本的肉体,肉体是不断在updateupgrade,那样的状态。那这样的一个小孩呢,往往你用了补中益气汤、黄芪建中汤,给他一直吃一直吃,然后原来这个小孩有五六种毛病的,什么又鼻子过敏,然后又什么什么的,然后又长粉刺,一大堆有的没的,但是吃着吃着,一年两年之后就会发现,这两年从一百三十公分长成一百四十公分,这十公分的差距,然后他什么病都没了,就是小孩子吃黄芪剂,吃着吃着就会很多病都没了。而这种现象在大人身上是不能做到的,因为大人是要治病的,小孩子只要吃黄芪剂他的身体补着补着,很多肉体的疾病就更新掉了,所以中医说小孩是稚阳之体哦,稚嫩的阳气,所以是少阳之体,所以就是在这样的角度来讲。你说小孩是不是少阳区在管的,可能是有一点道理哦,就这种补少阳的药,对小孩子的疗效来讲是可以说是蛮特别的有效,这件事情比较关系到很多的小儿百病。

黄芪治水

然后呢,我们说的黄芪主治水这件事情呢,首先是,如果你从张仲景的药法来看的话,你会发现在这些某些结构里面,黄芪它就是能够通到人的这个腠理,就是能够把人的皮肤底下这一层地方的这些水毒啊,把它清掉。所以治疗水肿里面,无论是仲景方,或者是后代很多什么黄芪糯米汤都是有效的。当然黄芪糯米汤那个基本上就是慢性的肾脏病的后期,这什么意思?因为急性的肾脏病的发作期,这个东西你要用药的话,麻黄剂、附子剂,就是急性肾脏病发作的时候尿不出来,那个脉像,那个怕冷,麻黄汤主之,或者是麻黄甘草附子汤主之,那个根本轮不到黄芪,已经变成虚劳类了,才会黄芪有效哦,这是基本上辨证就是不一样的。所以急性发作的时候,你看这个附子剂还是麻黄剂,你自己辨证一下,附子有附子证,麻黄有麻黄证,那个是另外算的东西,所以那个姑且不论。在调理期,用黄芪来断根,有水毒体质的人用黄芪来抽水,这是可能的。而这个抽水,我们刚才讲到的是腠理之间的抽水,这是一个层面。可是,有没有关系到所谓的肺气胸中大气,肺为水之上源这件事情呢?恐怕又有关系,也就是不止是单纯的三焦,对肺也有关系。我们一般的补肺药不喜欢用黄芪的原因是因为黄芪比较干,而补肺的时候需要一些润肺的东西,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我们不太把黄芪放到补肺药里面去用,所以一旦用了,你就要用糯米,用阿胶,就用反佐药去帮它,就这个药本身来讲疗效不巩固,然后它吃了之后人会发渴发干的现象又存在,这是一点。可是如果纯粹以泌尿系统来说的话,那古方的世界哦,治疗这个小便不通啊,或者怎么样,那种情况黄芪就多了,就像我们张仲景的书里面什么,小便完了之后,那尿道会痛,“小便已阴疼”那是禹余粮丸,对不对,这是另外一个结构来做,就是用五味子啊,什么人参来制造这个肺胸中大气,那如果你不用那个结构来制造胸中大气,黄芪可不可以?可以啊,比如说,王清任有一个方子就是有效偏方,就是一个老人家就是已经很虚的老人家,如果尿尿的时候好像尿道非常非常痛,尿到痛如刀割,那怎么用,他说黄芪1两,甘草8钱,打完收功,就一碗下去尿道就不痛了,那这个东西就是跟胸中大气有关,所以有甘草来调节一下,黄芪也不至于那么的猛悍,所以能够变成胸中大气的一部分,所以这一部分来讲,我们也要认识到。

黄芪的用量

而认识了这些这些之后,还有一个层面的黄芪我们必须要重新来看待它,是什么,就是用量。我们用黄芪呢,烂黄芪你用多少都是乱乱的,那就不要提了,基本上是以好黄芪来说。那我们后代的本草书常常会说炙过的黄芪比较补中,这当然也没有说他错,但是我们一般用汤剂的话,用生黄芪补气的效果就不错了,还可以来治黄。我从前做当归补血汤的时候会用蜜炙黄芪,后来发现生黄芪效果一样好,渐渐没那个需要,没有那个需求感了。后来,我觉得医家对于生黄芪和炙黄芪的看法就只有一句话还有点样子,比较有意义一点,他就说做药丸的时候你用蜜炙黄芪好了,因为汤里面有煮过一道了,那药丸的话就没机会煮了,所以就用蜜炙黄芪好了。我觉得这样子还比较合逻辑,不然像药性上没什么需要搞的小动作,因为会影响到黄芪药性的因素比较不在它的生熟,比较是刚才我们在说的那些乱七八糟的理由。

然后呢,黄芪你说它固表,但是所谓的固表也是少量,就是大概15公克以下,我们一般说45钱以下。你说黄芪会固表止汗,所以如果黄芪是一滴滴,就是今天你吃到是两钱三钱,会发现,表有固,汗变少了。可是呢,当你黄芪用超过一两的时候,它并不让你汗变少,黄芪用到超过一两,反而这个人汗孔都松开了,也或者可以说这个人气够了,有恃无恐了,所以就觉得不怕你了,元气够了所以汗孔都开了。所以这是一个比较奇怪的,就是小量固表,一两以上,一两以上算中量而已,不太固表。而这个东西呢,我们说大概一两以下称之为小量,一两到二两我们称之为中量,二两以上称之为大量的话,那个黄芪大中小三个剂量,其实药效还蛮有差别的。那比如说,如果你黄芪是用5钱以下,就是15公克以下,你如果吃15公克黄芪下去吃了之后就有一种感觉是说,好像整个泌尿系统在那里动了一下,然后一直要跑厕所,小便变多了。可是呢,如果你用到1两半以上,就是23两以上的话,他反而发现吃了黄芪之后好久都没有尿意,就是它的那个少量能够利小便,大量反而固小便。然后至于刚才我们说的黄芪处理尿蛋白之类的东西,那都是3060之间,就是中量到大量之间,我们用来处理这个尿蛋白,用来调节身体的水,用来保护肾的气化机能的这个量。那么,如果黄芪用到2两以上,就是六七十克以上的黄芪的话,它会有什么效果,其实用到2两以上的黄芪,竟然发生了某种质变,就是我们一直觉得黄芪的味道是轻飘飘的,对不对。味道是淡淡的,可是淡淡的味道你用了4两你会怎么样,这个药它会往气分跑还是会往血分跑?如果这个淡淡的甜味用到468两都烧在一碗汤里面的时候,甚至是里面加了一小片当归的时候,这个黄芪的力道会走到那里去?所以呢,当碰到大量的黄芪的时候,我们现在临床上发现大量黄芪的时候啊,它不再是什么利水了,就少量黄芪固表,对不对?中量黄芪是调整尿蛋白,利尿啊,什么去水肿,这个东西。当然,大量黄芪的时候它的效果是什么?是活血通经,也就是说,我们讲义后面给同学的附方,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黄芪一出手就是4两。其实王清任不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本草学家,他并不是什么药草都很有研究,并不是。他是一个发明一些淤血方的人,对不对?可是,他的补阳还五汤用到4两的时候,因为补阳还五汤他发明这个药有些人看了都很怕,觉得说,中风的人了,你还用这么多补气药,不怕把这个人塞到吗?因为黄芪我们常常用几钱,是很容易把人束到的药,那一个中风的人,整个人都塞住了,对不对,你还用把他束到的药,会怎么样?对不起,王清任的那个方不会怎么样,因为一旦黄芪用到4两的时候,它的药效就变成活血通血的药了,它的整个药性又改了一个走法了,所以他用黄芪搭配上那些归尾赤芍地龙川穹桃仁红花,有些是通血的药,对不对?归尾赤芍川穹桃仁红花这些都是通血的药,那地龙是什么,就是蚯蚓对不对,蚯蚓是降脑压的药,你给他通血和降脑压,就是本身当黄芪用到这么重的时候,就的确能够拿来通血路了,其实它在气分的作用反而变少了。你想想看,当归补血汤是这么搞的,对不对,它都跑到血分来了,所以黄芪的这个大量用法上面就有这么样的药性转折,而这个药性的转折可能我以后教完建中汤以后可能会给同学吧。

就是像这样子的药性转折,我们临床上用在什么地方,老人家走不动路,就是,但是陈士铎的一个方,《辨证录》里头,就有一些方是治疗这个鹤膝风的,就是老人家的小腿大腿的肉都没有了,就膝盖在那边肿着。那鹤膝风他说怎么用药呢?他就用黄芪5两,防风3钱,肉桂5钱,茯苓1两,这样的一个比例,一碗汤里面黄芪就5两哦,然后他喝了之后让你盖这个被子,然后它的药性会在腿上钻,然后,当然用了黄芪用肉桂是对的啊,就是他这个腿上哦,慢慢就会出汗,然后就会好,然后他这个另外有个方,黄芪一用就多少?8两 。然后金钗石斛2两,肉桂3钱,薏仁2两,这样子一个祛湿补肾,然后黄芪用到这么重,然后煮成两碗,每碗汤里面有黄芪4两,然后他说先喝一碗,然后盖被子,然后等有一点出汗,代表药气通了,再补一碗,然后再补一碗那个脚啊就会热到过膝盖,热到脚底板都出汗这样子,然后出完汗再把被子掀掉,然后老人家就能够走路了,就这一路的驼血药的用法。就是你以为我选药是用地黄然后加上什么?结果到最后老人家用药是用重剂量的黄芪去通血路,是这样子在搞的。所以就是这一支的黄芪的用法可能是在虚劳的药物,教一些之后再跟同学分享一些方子。不过就是这样的思考,黄芪用到大量的时候,它的药性又有一个层面上的转折。

而当然这个我们后面补这个第4页讲义的这个半身不遂方跟劳治法论久坐是这样子,就是半身不遂方大家不要把它当一回事,因为傅青主的书里头、陈士铎的书里头对于中风的这个理由哦,病因是有很多分类的,所以他说其中也有一种是因为胸中的宗气不够,气海的这个胸中大气没有,所以人才会变得风痹中风。他说这种情况下,要用补气药为主,然后祛痰的药和祛风的药少一点,大概这样的理论,我觉得这理论同学知道就好了,那也不是每种中风都用这一种。后来他有一个劳治法论久坐,这个地方,他就说有些人一天到晚坐在那边,不运动,然后,这个人就变得很没力。他说这种人要怎么弄呢,他说先给他吃一个类似当归补血汤结构的东西,少少加点祛风药。然后这个药吃了之后,吃了这个药人要干什么?他说,不是吃了要干嘛,他说你这个人要吃这个药,这个药他基本上是完全补血的药,这个比例的芍药黄芪当归来讲,根本不会补不到气,那一个完全补血的补血汤。它要你这个人哦,他说你这个人本来是气不够啊,人虚虚的,那我们不运动的人整个人都软绵绵的,他就说这个软绵绵的人去爬山去做一些让你很疲倦的事,然后累到半死了,再回家把这碗药喝下去。其实陈士铎这样写有一点在玩人,其实不必哦。但是他说这样子吃下去之后呢,然后呢,他说这贴药完全补到血分去的,可是你现在气分已经虚到被空掉了,所以呢,这个时候气分它是你的,我已经虚成这样了,可是你的血分还那么充实,对不对,就是吃了那么大补的这个黄芪当归,那气分就会拜托血分给我一点啦,然后血分就会把气从血分通到气分来,就用这样的方法把这个人的微循环全部打通,就是桂枝汤结构的调营卫要做的这件事情,这个方子让你用运动的方法,然后用这么偏激的方法来代替。而我提这个方法,为什么这样一个方法让血液从大血管到小血管血调了之后,然后到微循环,从微循环到气分这个这么重要?因为我们之后要教的补药里头小建中汤是桂枝汤底,桂枝龙牡汤也是桂枝汤底,也就是补药要能够行得通一定要调营卫,这个补药才不是一个死的补药,不然就变成呆补,你吃了之后那个补药药性不会动。所以你的身体还是没有办法得到好处,所以这样的一个思路是讲说,当我们没有这个调营卫的桂枝汤结构可用的时候,补药呢,就要这样子开。但是如果我们看这个张仲景的方剂的话,我们就会明白哦,当我们有这个结构可以用的时候其实还是很方便的,这是为之后的这个补药的部分打底。

黄芪五物汤的方剂组成

好,那我们黄芪已经介绍到这样了,那我们再回头来看一下黄芪五物汤的方剂组成。当然,黄芪如果以补气药来说,如果它的确是补到腠理补到三焦补到少阳区块的话,那同学是不是也可以意识到它是挡癌症很重要的一个药味?所以在我们民国初年的张锡纯就说,其实你在治疗这种肿瘤性疾病的时候,比如说比较伤人元气的这种药,那个时候还没有用到很毒的,比如说用到三棱莪术之类这种伤元气的药,张锡纯就说你在拔肿瘤的时候啊,如果用了3钱的三棱3钱的莪术,那你一定要记得药里面加6钱的黄芪,人才不会虚掉,而这样的用药配比,我想是一个非常基本的常识哦。同学如果有用到攻破肿瘤的药的时候,你用了多少攻击性的药,你就要用多少黄芪还给他已打伤的元气,这样子的一个做法是一定要有的,而且不但还给这个人元气,而且是补强三焦本身就是挡癌症的一个方法哦。所以黄芪剂在抗癌来讲的话是非常要紧的。当然我们现在的想法会说跟人的免疫机能比较有关系啦,所谓的固表这件事情。

那么黄桂枝五物汤它的结构,一旦它把……因为我们这个药是要通的对不对,所以束住这个药性的甘草当然要拔掉啦,对不对。那为什么芍药不要拔掉?因为芍药是通静脉的,所以还是有用。所以桂枝通出去,芍药通回来,然后大枣入营,生姜出卫。但是这个地方还是一直有疑点,因为一个方剂一旦没有甘草的时候,我们几乎没有办法断定姜跟枣的走法,就是像吴茱萸汤里面有生姜有大枣哦,但是吴茱萸汤的姜跟枣跟营卫几乎没有关系,就是没有甘草的方子我们不可以随便说大枣入营,生姜出卫,因为它的药性会乱跑,所以你说这个时候的大枣会直接补脾胃,或者说大枣是让这个气能够运行在营分、血分或者是走在经络上什么地方,我们都不能说它不对,因为这不是桂枝汤了,没有甘草的整个结构不一样了。所以同样的,没有甘草的时候,你说这个生姜是不是还在帮助这个桂枝从营分走到卫分?对不起,不知道。就是一旦没有甘草的时候我们都不能为它定义,那当我们大枣跟生姜的定义都脱位的时候啊,我们就不知道这个方剂里面的黄芪在干嘛了。因为所有的变因都乱掉了,所以仲景方里面要找出黄芪的药性一直都找不清楚就是这个原因,因为这个方里面它的问题是生姜大枣脱位了,所以我们不知道它在干嘛,从历代到今天都不知道它在干嘛。就是说有些人会说其实一个方会这样散掉,没有甘草,这个方没有甘草是有意义的哦,因为如果有甘草的话,这个方就会变成只能够治上半身不能够治下半身的,就是这个药性来说的话它会有一个走法,但是没有甘草的话它才能头也治脚也治,这个是血痹嘛,到处都有可能痹。可是呢,没有甘草这样子的一个结构来说的话,有些人就会说,“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会不会是这个人湿气太重,水毒太多,所以才压着这个血管动不了?所以这个生姜放6两,是要把那个勒住你的血管的水毒把它拔掉。也就是这种话谁都可以讲,但是结论就是我们不知道什么是绝对的真。那你说如果把生姜看成是桂枝汤调营卫的一部分的话,那生姜在营分横开到卫分的力量比较大,是不是,好像在扩充这个血管走的可能性,这样也对。

那黄芪呢,能不能跟大枣结合,因为大枣是让营气入12经的,对不对?那12经的营气是用来拉人的血分的气跟着转的东西这样子,所以到底这个大枣跟黄芪的互相影响会做到什么程度,我们不清楚,所以这个方子到今天来讲充满了谜题。但是,充满了谜题呢,还是有一点是好用的,就是张仲景的有些方子哦,是很难加减的,就像桂枝龙骨牡蛎汤很难加减,小建中汤好加减,小建中汤加几个药都还可以调,但是桂枝龙骨牡蛎汤非常难加减,历代想要在那边加,它的药性就乱掉。我们那个时候也是开桂枝龙骨牡蛎汤,一加减整个药性就乱掉了。所以桂枝龙牡汤的加减一直到这样,有个二加龙牡汤,我们下个礼拜再教。二加龙牡汤可以有,其他都是乱掉了,就是这个方子的结构不太能动。但是相反的,黄芪五物汤是一个很好乱加减的方,你觉得这个人已经那么虚了,哦,黄芪我不要只放张仲景的3两,我放234两甚至放到8两,放到1斤可不可以?好像也还可以,不是说那么舒服,但是也还可以。然后呢,你发现他的血比较淤,我怕桂枝跟生姜还不能把这个淤通得很开,那我们随便加上一些,什么血虚加点当归啦,有淤血好像一直都打不通,加点生水蛭啦,然后什么觉得这个人阳气很虚啦,加点附子拉,这个黄芪五物汤的结构他本身的加减的可能性是跟桂枝汤是差不多的,就是还蛮好改的,什么祛风药也可以加在里面,祛痰药也可以加在里面,什么补肾药也可以加在里面,因为它本身方剂的结构来讲加减的这个机会是,就是比较能够容得加减这件事情,所以我们临床上就随证加减也好啦哦,所以同学以后再习惯,慢慢再去练习它的加减法都还可以。

那至于说这个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我想我们在今年都还很流行的方子哦,现在很多家庭主妇都拿来做补阳还五汤让药局抓给你,那是吃什么呀?有的人说那里扭到了都吃好了,说什么落枕就吃好了,有时候可以吃了预防中风高血压什么的,对不对,什么讲法都有嘛,现在是台湾流行之方哦。那我们只是教到一下,让我们了解到原来它发展的理由是你中风,全身功力的10成都已经废掉了,那我在给你一个还五汤这样子还你五成功力,让你苟延残喘,过得余生。所以这样的一个思考,很讽刺的一个方名哦,听起来都很悲哀,那么,那所以我们今天呢,就大概对这个方剂认识到这里。

那么我们黄芪这味药呢,本来也是一味比较难的药,所以我们就花稍微多一点的时间。那至于说黄芪补到这个人的能量的身体这个三焦腠理这件事情呢,其实是临床上面哦,我会觉得说像黄芪啊,用着用着你说单用一味黄芪能不能治疗骨骼松,有可能治哦,黄芪连骨质疏松都有可能治哦,所以这个骨质松这件事情有关系到能量的身体哦。那当然黄芪体质啊,肉松肉软皮肤没有光泽,这样的一种体质的话,其实我们现在的一般台湾人很多人都是黄芪体质的。那我们一般治骨质疏松的话,我们用那个黄芪桂枝五物汤的结构再加一点什么东西哦,往往可以治疗骨质疏松。因为甚至桂枝加黄芪汤有跟骨质疏松有直接关系,因为桂枝加黄芪汤张仲景的主治是腰胯松嘛,对不对,腰胯松就是环跳不好,环跳不好这件事情是直接指向骨质的哦,骨质疏松环跳就会酸哦,所以桂枝加黄芪汤也是重要的治疗骨质疏松的专病专方哦。所以,看看那些主证比较像什么,如果你是比较像黄芪五物汤的主证,就用黄五物汤,如果你是腰胯这边环跳这边觉得不舒服,那用桂枝加黄芪汤。那用这些看起来跟骨质一点关系都没有的方子,反而治骨质疏松特别有效,你光在那边补骨质还不见得有效,这是古方的世界里面哦,张仲景的方还是以能量的身体当作一个着眼点,我们后代的人渐渐就失去了能量的身体的这种思考的感觉了,所以就越来越不知道怎么办。

那当然,用黄芪的话如果是治疗伤科可能少一点,但是治疗这种肾脏病的话就会多一点,但是如果是治疗瘫痪,就是拿来通血路的话,那就会用到很大。那拿黄芪来治疗什么老人家瘫痪啦,通血路,那这个用量可以很大,用到一次12两左右,就是500公克左右之类的都可以,黄芪的药性是可以用到这么重的,所以这样子的基本常识要知道,当然最好是不要需要用到那种情况。但是如果你遇到虚劳瘫痪的人,那黄芪就一天一斤这样子都有可能哦,就是他本身需要这么高的密度才能够去通血路,哦不好意思,今天又讲过头了,那我们下个礼拜来好好面对虚劳篇了啊。

miluco整理、坐看云起1校、妙人2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