嗓子疼——没错,今天和大家说的依然有嗓子疼这一话题。毕竟,这嗓子疼实在是太普遍了,也太难受了。 列位看官,说起嗓子疼,很多人都觉得是上火了,于是投以清热、解毒、疏风的凉药。但实际效果怎样?临床上,常有因为咽喉肿痛而投凉药,但是症状越来越严重的例子。这就说明,病被治反了。 此话怎讲?列位,你可知咽喉里的这把火是怎么来的?其中,有一部分是一般意义上的火,比如肺火上炎、肝郁化热等等。但是,也有一种火是被“冻”出来的! 话越说越玄了。“冻”怎能“冻”出火来?道理很简单,当人体受寒直入少阴经后(少阴经直上咽喉,列为可以参照穴位看看),容易将咽喉处自有的阳热之气瘀滞住。阳热之气被郁,久而化热。这层热的外面,包裹着一层寒气。所以说,这种火就是被“冻出来”的!此时如果投凉药,势必让寒邪更重,瘀火更加不得梳泄,所以症状加重。 这个时候怎么办?这就要说到千古名方,源于张仲景《伤寒论》里的半夏散及汤了。为了使用方便,我们在这里只挑散剂的用法介绍给大家—— 取半夏、桂枝、炙甘草各等分,研磨细末,搅拌均匀,每次5克,用白开水冲服, 每日3次即可。 其实,这是一道张仲景留给后人的老方、经方。本文前面所述的道理,也都是此方指点而来的。这里面,能够缓急止痛的甘草,以及能够化痰、降逆、止呕的半夏,在治疗咽喉疼痛方面都是好理解的。问题是,桂枝是干什么的?其实,这桂枝就是用来通阳、温煦、散达寒气的,将前文所说的那层寒邪打开,令被它包裹、抑郁的阳气得以舒展。这样一来,瘀火自散,病痛得解。 列位看官,行文至此,你是否也被中医经方的大智慧所深深折服?当我们因为咽喉肿痛而束手无策的时候,是否能想到千年前祖先对我们的暗示? 此方虽然堪称经典,但是对辩证的要求比较高。按照经方学家黄煌教授的说法,用此方的人,之前必须有过受寒的病史,舌质淡嫩或者暗淡,口不渴,小便清长。这可以为列位看官所参考。至于我等粗通医理的人,应该请中医师辩证指导,以免药不对症,延误病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