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祁门红茶的茶树品种

 壹品茗 2017-05-20


祁门产茶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以前,这还是有史可考的,无文字记载的有多久,委实也是个无法回答的问题了。在中国这个产茶的大国,一个地方能数千年的保持着出产一个物产,是相当不容易的,祁门茶叶就算一个,这应该和诸多因素是有关的,但茶树之品种当是一个原因。


祁红产区的茶树经过长期的栽培、世代繁衍、自然演变与人工选育,逐渐形成了各具特性的品种类型。品种仍以群体品种为主,主要有祁门种、杨树林种、安徽1号、3号、7号、杨树林783、凫早2号和仙寓早等。历史上也曾引进其他外种,包括湖南种、福鼎大白茶、福安大白毫、福安大白茶、福云六号等,但均未大规模种植,之后或荒芜或改种。

祁门种:为优良当家型群体品种,其中槠叶种占81.1%,属国家级珍贵茶树有性种优质资源。50年代时,苏联、日本、印度、越南、东非、斯里兰卡等国家和地区先后引进种植;国内的浙、粤、闽、桂、苏、赣、鄂、湘、贵、陕、鲁等省及省内的六安、安庆、巢湖、宣城、滁州等引种栽培,均生长良好。82年被定为安徽省地方茶树良种,84年被定为全国地方茶树良种,正式命名为“祁门种”。以槠叶种制成的工夫红茶,条索紧细苗秀,色泽乌润,滋味醇厚甜柔,回味隽永,具有果香或似花香、蜜香的独特香气,被国际上誉为“祁门香”。制绿茶品质也较好,芽叶肥壮、色泽翠绿,口感清香甘甜。该品种有高产优质、分布广、面积大、适应性强、产量稳定、制茶品质优良等特点,是适制祁红的当家品种,主要分布于祁门县历口,闪里,塔坊,城区等地,有资源面积6670余公顷。

杨树林种:该种为凫峰绿茶产区有性系地方群体种,面积超过千亩以上,分布于凫溪河两岸,制绿茶品质特佳,为屯绿之冠“四大名家”茶的主要原料。杨树林种,植株较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密度中等。叶形椭圆、叶尖钝,叶面隆起,叶色绿,有光泽,叶肉较厚,叶质柔软。芽叶肥壮,茸毛较多,幼嫩芽叶多背卷,色绿。育芽力、持嫩性、抗逆性、适应性场强,产量也高。外形乌中带绿,条索肥壮,香高持久,鲜爽带兰花香,有“头泡香,二泡浓,三泡不减味,四泡味亦醇”之誉。1982年定为省地方茶树良种。先后被浙、闽、湘、川、苏、赣、鄂等省和本省宣城、郎溪、泾县等地引进种植,均表现良好。

安徽1号、3号、7号:1955~1964年,省农科院祁门茶研所运用单株选择和分离法,从槠叶种茶树群体种选育而成。属无性繁殖系,灌木型,树势直立,分枝中等。适制红、绿茶,制红茶,外形紧细有峰苗,香气高爽醇正,滋味浓醇爽口,汤色、叶底红亮,具有祁红独特的色、香等特征。1974年,省农业厅、省农科院正式为其命名。1982年定为省级无性系茶树良种,1987年定为国家级无性系茶树良种。1号、3号制红、绿茶品质兼优,7号适制绿茶。


杨树林783:1994年,县农业局从杨树林群体种中单株选育而成,属高香型特优茶树品种。抗旱性强,抗寒性中等,产量比杨树林群体高14%,比安徽1号高42%,制绿茶品质优良。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将其定为全国无性系茶树良种,命名为“GS杨树林783”。

凫早2号:1980~1994年,祁门茶研所从凫峰杨树林群体种中单株选育的特早芽无性系良种。1996年定为省无性系特早芽新品种,2002年定为国家级无性系茶树良种,农业部将其列为全国推广的5个农作物新良种之一。

仙寓早:是祁门县箬坑乡红旗村村民倪某,在县科委指导下,利用本地早熟高产茶树单株繁殖而成的该品种耐寒、质佳,比本地种提前10~15天开采,适制绿茶。2000年定为省级茶树良种,2004年定为全国推广茶树良种。

其他品种:还有一些未大面积种植推广的无性系良种在祁门县域内存在,种植面积均不大,比如由祁门茶研所选育的“波毫”、“黄荆茶”、“黄山早芽”和县农业部选育的“杨树林781”,虽都被定为省级无性系茶树良种,然而并没有得到推广。

尽管众多的无性系茶树良种的选育、繁殖、推广,在祁红茶区的栽植面积曾一度扩大,但经过时间的自然淘汰,祁门槠叶种仍为祁红的当家品种。


via:九点茶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