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BBC跟拍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50年,穷人的孩子依然是穷人

 海枯石烂海枯 2017-05-22

过去老一辈总是教导我们「只要努力,就能出头天」,但现实社会真是如此吗?英国BBC从1964年起就开始拍摄一部纪录片,追踪了14个不同阶层小孩的生活,结果50年后,富人家的孩子依然还是富人,穷人家的孩子也没有变有钱,证明阶级似乎是无法被翻转的…

▼1964年时,导演麦可艾普特(Michael Apted)开始拍摄《7 Up》这系列纪录片,他找来14位不同社会阶层的孩子(11男3女),并聆听他们的现况、梦想,之后每隔7年,他就会再度联系这些孩子,并更新他们的情况。

BBC跟拍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50年,穷人的孩子依然是穷人

▼从童言童语地谈起「我的志愿」开始,这些孩子经历了14岁、21岁、28岁、35岁、42岁、49岁的人生阶段,也从青少年踏入职场,然后结婚生子。有些人家境优渥,每年都会受访,也有人一度沦落街头,让剧组找不到人。

BBC跟拍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50年,穷人的孩子依然是穷人

▼整整49年后,BBC完成了最后一个7年的拍摄,并将这些孩子的人生剪成短短的150分钟。这部片叫做《56 Up》,令大家吃惊的是,当初家境富裕的孩子还是很有钱,而平民的小孩依然没能「翻身」。

BBC跟拍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50年,穷人的孩子依然是穷人

▼以就读私立学校的小孩Andrew和John为例,他们7岁时就开始在阅读《观察家报》和《泰唔士报》了。他们也很清楚自己会上哪个高级中学,并预测未来会进入牛津大学,成为像是律师之类的大人物。

BBC跟拍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50年,穷人的孩子依然是穷人

▼相对的,出身於贫民窟的孩子几乎没有任何梦想,唯一的希望就是看著爸爸吃饱,长大后期许自己能到连锁超市上班,待在孤儿院的孩子更是连明天会怎样都不确定。

BBC跟拍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50年,穷人的孩子依然是穷人

▼长大后,当初念私立小学的小孩的确从牛津毕业成为律师,承接了上一代的优渥生活,而他们的下一代也将延续这样的老路,过著富裕的人生。

BBC跟拍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50年,穷人的孩子依然是穷人

相对的,社会底层的孩子在56岁时,很多都已经变成了爷爷奶奶,而他们的子孙也很少有人能上大学,大多从事著服务性质的工作,而且不时会失业。

农民之子Nick算是唯一有打破社会阶级的人,因为老师的启发,他开始对飞机感兴趣,甚至去研究月亮,在理化方面的天份让他一路念到牛津大学物理系,28岁时到美国做核电研究,成为大学教授,也过上了自己想要的日子。

另外一位Neil则算是另外一种翻转,当时他曾进入亚伯丁大学,但一年级就辍学,还当过流浪汉。他七岁时对自己的人生充满抱负,想要成为有地位的人,不过到了21岁时,他才对镜头承认他没责任感,更在56岁时坦承精神病带给他严重影响。

▼相较於富人们成为诉讼律师、会计事务所合伙人等,那些底层孩子们的生活几乎没有改变,7岁就看《金融时报》的Andrew甚至在影片后半段承认:「从影片记录我们一生走来,证明根深蒂固的阶级制度是确实存在社会的。」

BBC跟拍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50年,穷人的孩子依然是穷人

▼过了一个又一个7年,这些孩子彷佛踏上了一步步轮回,重复著父母的那段老路。导演最后也点出了核心,说:「看到一个孩子7岁的样子,就能够刻画出他们长大的样子。这彷佛是英国的未来。」

BBC跟拍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50年,穷人的孩子依然是穷人

虽然也有人批评导演的剪辑太过零碎,并只利用7天的时间来拼凑出他们人生的样貌。但单就他们的人生转折来看,阶级似乎真的很难有翻转的可能,这也就是所谓「阶级复制」的真相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