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背后的五行思想

 抱朴言 2017-05-23
 

五行学说是用古代文字表述的,离我们现在已经很遥远了。在历史的演进中,文和意都发生了变化。导致千百年来,人们对五行学说存在着很多的误读和错解。甚至有人用它来看风水,或者算命。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在古代五行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指的五种物质,看得见的、摸得着的。《尚书大传》说:“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是为人用”。这实际上是五材,而非中医学的五行。

中医学的五行是五种运动方式,《说文解字》言:“行,人之步趋也”。可见行是人迈步往前走的意思,是运行、运动。具体的说五行是指气的五种不同运动方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五行有别于五材。

《黄帝内经》说:“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生长化收藏的五行规律氤氲了花红柳绿的大千世界,揭示了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进程。

五行学说是揭示大自然气的运动方式及其变化规律的学说,是沟通人类和万物,与天地之间关系的纽带。包括张仲景在内的古代医家以取象比类的思维模式对生理、病理进行了探索,把人的生理系统归纳为以肝心脾肺肾为核心的五大系统。因此张仲景说:“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秉五常以有五藏”。

张仲景还用五行生克的理论,通过脉象和病证的关系,来判断病证的愈合,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他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意思是说如果见到肝病的话,应该要清楚这个肝病会影响消化系统,影响脾胃功能。只有把脾胃先养好了,这个肝病就不容易影响脾胃功能,这个病也就容易治好。

五行学说不仅把人和自然联系了起来,也把藏府、形体、官窍、情感联系了起来。中医学通过人和自然、人和社会的联系来整体把握,综合论治,这种整理把握、个体辨证的方法也给现代医学提供了更多的借鉴,给未来生命医学提供了更多的思路。

/完/

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抱朴言"

至美中医、至朴之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