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谭译|吃还是喝,这是一个问题!

 smiller2016 2017-05-24

你是在“吃汤”还是“喝汤”?

文/聶碩


最近,我和好友跟美国的一名传教士一家人吃饭,我们带他们去吃四川冒菜。吃饭的时候,Paul看到冒菜的样子,惊喜地说这与他们常吃的一种西班牙汤面很像。随后他问道:“But you don’t eat the soup, right?”(但是你们通常不吃碗里的汤,对吧?)我听到这里,顿觉古怪,吃汤?先不管辣不辣,难道不是喝吗?

满心好奇,我回到家,翻了翻词典,深感自己学了多年的假英语。陆谷孙前辈在《英语牛津搭配词典》(第二版)序言中特意提到:“记得学英语之初,常说drink the soup(相当于中文的‘喝汤’,何其等值!)后来听到英语民族的人笔下口中都说eat your soup才改了过来,把这一动词加名词的搭配存入自己的心里词库。”由此看来,这一搭配确实是英语民族的常用法,可我还是有些疑问,为什么老外的思维会和中国人存在这样的不同呢?



我继续搜索,突然浏览到了英国《卫报》的网站,里面有一个专栏叫semantic enigma(语义之谜),有趣的是外国人也对drink or eat soup(喝汤还是吃汤)这个话题争论不休。我仔细看完了23个用户的讨论,其中百分九十的用户都来自欧洲国家和北美国家。原以为一定会有大部分人纠正drink the soup(喝汤)这种不地道的搭配,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只有一位用户给出了肯定的答案“Definitely eat”(当然是“吃汤”这种表达方式),许多用户都认为看情况而定。

他们的主要看法是,如果这个汤中有蔬菜、肉类、谷物等很多食材,那就不是简简单单的一道汤,如果装盘放到餐桌,那就是一道菜(dish),我们当然要吃菜而不是喝菜,如果倒在马克杯中,也可以说成drink the soup(喝汤)。有些用户说,自己在吃面包的时候会配上一些流质的饮品,就会放在一起吃(eat),这个时候会说eat the soup。还有的说,汤也是食物(food)的一种,我们常说吃食物(eat the food),所以当然是吃汤了。其中来自孟加拉(People's Republic of Bangladesh)的一位父亲也提出,儿子放学回家问他这个问题,他也不敢确定。还有一位来自英国的用户说,喝汤吃汤都是正确的。



用户们众说纷纭,可总归不能根据这些只言片语得出相对权威的结论。于是我还是求助了COCA(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把drink和eat分别与soup进行词汇搭配,都出现了一些词条。只是很显然,eat the soup更加常用,这一词条下的语料也更加丰富。而drink the soup的不多语料中,soup通常都出现在drink the milk(喝牛奶)或者juice(果汁)后进行搭配,也就是用作一种类似的饮料。drink the soup这一搭配在学术类的文章中仅仅出现了一次,内容也颇为恐怖——Gaud and Toque were also accused of forcing one of their servants to drink soup they had made from a human head.(托克和高德还受人谴责,因为他们曾经用人头煲汤,并强迫自己的一个侍从喝下去。)可见以上《卫报》中欧美用户的讨论不乏道理。用eat还是drink要看汤的内容,只不过eat的使用更为广泛。

讨论到这里,问题似乎已经解决,以后常用eat就完了嘛。可为什么我和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会有这样不规范的用法呢?中西差异出现在了哪里?这种差异是不是又像“外国人喜欢喝冷水,中国人喜欢喝热水”这样难以说清呢?反观前文《卫报》上欧美用户的讨论,我们又都能理解。是否因为中西方对词语概念的解读不同呢?

我们还是看看词典上对“喝”这个词语的解释。汉语词典中对“喝”的定义是:把液体饮料或流质食物咽下去。而英语国家相对比较权威的《韦氏词典》(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对drink的动词词性的定义:To take liquid into the mouth for swallowing.(将液体放入口中吞咽下去。)可见问题不在这儿。



个中原因恐怕要归咎到两种文化对“汤”这个概念的理解了。欧美人喝的汤分两种,一种为clear soup(清汤)。提到清汤,我们的脑海中或许会想到类似西红柿蛋汤、紫菜蛋汤等爽口的汤。可是欧美人所说的清汤主要还是以牛肉清汤(bouillon)为基础制作的,除了那些素食主义者或者刻意节食的人,他们不会在汤中加肉类,大部分人喝的清汤都包含各种蔬菜和一些少量的鸡肉或牛肉。清汤之所以叫clear(清晰的,清澈的),也是因为这种汤相对比较透明清澈,从上能够看到底。

另一种汤自然就是相对的thick soup(浓汤)。浓汤的划分标准在于汤的不同底料。如果汤料是以一些肉酱或者其他酱类制作,就叫作肉酱汤(purée);如果是以一些海鲜类食材或者乳脂制作,就叫作奶油浓汤或者是海鲜浓汤(bisque);如果是以鸡蛋黄油和奶油制作的汤,可以称作白色调味汤(velouté)。这些浓汤有时候还会加上米饭、扁豆、面粉、胡萝卜和土豆等一起煮,说白了这汤也就是比炖菜(stew)的汁水稍微多那么一点儿。欧美人(尤其英伦风格)吃正餐的仪式感比中国人强,一份汤也是很重要的一道菜。



相较起来,中国人通常喝的汤,内容似乎就没有这么复杂。中国人更加讲究的是汤的口感好坏。要说填饱肚子的,就属我们常说的硬菜,比如中国传统相声“报菜名”里的那段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炉猪……才是中国人脑海中的正餐。而汤或许只是作为一种辅食,并且其中的汁水和主食分得开。比如一碗汤圆,吃个汤圆,喝口汤;再比如江南地区汉族传统的甜点——桂花红糖芋艿,里面的汤料是红糖熬制,放上芋艿,撒上桂花,香甜无比,这样相对复杂些的汤料制作也是汤汁和主食分开,芋艿为主要食材。

可以说,中国人常喝的汤大多数都是欧美人概念里的clear soup(清汤),相比起来,在很多数情况下多为流质,几乎不用怎么咀嚼,就可以“喝”下去。而欧美人喝的汤需要去“吃”,也是不难理解的。

话说回来,我们头脑深处的语言差异都深深烙印在文化母体中。语言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或许都不难解决,而难解决也更有趣味的就是和而不同的文化。如果我们能够乐于发现语言形式背后的文化内涵,那么无论是drink the soup 还是eat the soup,汤的味道一定都不会差。



(本文作者为复旦大学外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文拓视野  译悦心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