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请教】超声下肾脏的弥漫性病变的临床意义

 虹大夫 2017-05-24
                                                                                                                                                                                                                      弥漫性肾病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实质损害。这组疾病包括:肾小球肾炎、慢性间质性肾炎、基膜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局灶性肾炎、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症、狼疮性肾炎、淀粉样变性、高血压肾病、多发性骨髓瘤肾、复发性血尿、持续性血尿、糖尿病性肾炎等。
超声表现常不典型或非特异性,而且受病人体质、扫查切面、仪器调节及操作者的主观体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超声诊断困难,往往要通过超声引导下的针吸组织学检查来明确诊断。

弥漫性肾病分成4级。通过肝脾做声窗,参照肝脾回声进行比较。
0级:正常。有肾皮质的回声小于肝脏。
1级:右肾皮质的回声强度等于肝脏。
2级:右肾皮质的回声强度大于肝脏、而小于肾窦。
3级:肾皮质的回声与集合系统相等。
如患者肝脏本身有弥漫性病变,应参照脾回声进行比较。

弥漫性肾病患者如肾脏上下径<7cm,前后径<3.5cm,可诊断为肾萎缩。肾脏缩小程度与肾功能改变无平行关系。
肾萎缩最常见于各种肾疾病晚期——尿毒症期。肾部分萎缩者,该处有动脉栓塞可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