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尼科特理论精华之“过渡现象”||那张毛毯比你想象的更重要

 徒步者的收藏 2017-05-26

温尼科特理论精华之“过渡现象”||那张毛毯比你想象的更重要

2016-01-18 Lavinia Gornez 逸家心理
逸家心理

yijia-myhome

逸家心理坐落于深圳福田区景田路的擎天华庭;我们是一家面向全国,专业提供婚姻情感、儿童青少年、职场关系、及情绪失调等个体咨询,优质的心理咨询师课程,以及督导线上线下的服务。逸家心理拥有顶级的专家团队,用最专业的知识、最真诚的态度温暖你的内心。

温尼科特的过渡现象理论(Winnicott, 1971)或许是他最为人知的理念。他有能力注意到聚焦在破衣服、毛毯、玩具熊背后的可以看到些什么,而这些都是年幼孩童在他们早年岁月中经常所爱不释手、沉迷其中的——这些都是年幼孩童所经验的一个日常面向,却由温尼科特首度给予注意。温尼科特关于密集依附的这些想法是在战后英国的孩童照护实务脉络下所发展出来的,当时视非常年幼孩童的照护为母亲一人的职责。婴儿会经验到各阶段不同时期经常环绕在喂食行为的兴奋和亲密接触中,期间则代之以长期的独处;这些现象,在正常时要到差不多九个月大才逐渐脱离。因此,孩童必须因应如何在一个规律的基础上学习独处,而不是和某位主要照顾者之间有亲密涉入的那种情境。过渡现象有其文化特定性,虽然温尼科特是用普遍性的说法来讲(Jacobs, 1995: 105-7)。

过渡现象是介于孩童早期和母亲的融合与刚开始体认到个别分离性,这两者之间的边界上,是在绝对和相对的依赖之过渡领域中。在此过渡地带,婴儿发现他可以使用某一特别的客体(事物)、声音、仪式行为或其他发生的事情,作为处理其害怕分离或独处的方式。此过渡性客体是毛毯、破衣服或玩具,是婴儿在上床睡觉前需要抱着或吸吮的东西,也是他在白天大部分时间能够到处带着的东西。过渡现象是某种非物质性的依附客体,诸如一首歌或一段故事,对婴儿而言都扮演着相同的角色。

过渡性客体和现象是孩童和一位施予的、接纳的、滋养的母亲内在统一的象征徽章。它是孩童在挣扎着要放开母亲的同时所要攫取的安全感,包括身体上及认识上她已经和他分离了。也是这个原因,孩童需要过渡性客体的时间比他需要实际的母亲陪他去睡觉,或帮助他处理其焦虑要长得多。它是早期母亲与孩童间无比幸福的融合之对外记号。

过渡性客体的个别分离性(separateness)指涉及了孩童安全感的受限:破衣物或毛毯比想象更为真实。客体的外在性(externality)代表了母亲的外在性,同时他们所感受到的统合其“灵魂”的具象化(embodiment)会软化该项体认。透过他的过渡性客体,孩童在令人舒适的融合为一之错觉与他不再能否认的分离感,两者之间创造出停留的空间。在他和这个特别客体的关系中,可被允许用两种方式来看待事物,而且通常可以在这方面直觉上由任何他所碰到的成年人或孩童身上得到支持。玩具熊常常就是那些可带到餐厅的汤匙和盘子,以及公车上的专用位子,却永远不用为用餐和车票而付费。在许多充满热心的设施中,成年人,甚至不需要是为人父母的,也享有这个特殊的过渡性领域。

温尼科特概要陈述了过渡性客体的基本重要特征。它必须是属于孩童的,而孩童必须能够依他所喜欢的来对待它;但在此同时,它不能是那么柔顺得使孩童们觉得具有神奇力量去控制它。孩童跟客体的关系可以从认同到广及爱与恨,而客体则必得历经原始关联所带来粗糙的对待仍存活下来。它必须似乎是有一个实体和一个自己拥有的生命来影响该关系,不管是透过声音、质地、动作或温暖。因此它必得是一个外在客体或现象——一张毛毯、玩具、音乐盒的声音、地毯上的转变型态——但它不能是被复制或替代的。它只透过孩童和其融合时所产生的意义,产生其所象征的力量。

过渡性客体的重要是它既代表母亲又同时不是母亲。它是形成象征、幻想、游戏与思考的开头。温尼科特把过渡性现象的启动和刻意的模糊性放在一起,“从四到六个月到八到十二个月”(1971)。逐渐地,孩童不再需要一个具体的过渡性状态的化身,因为他已经能够把连结和自主都视为理所当然。过渡性客体并非有意识地被放弃、失落或哀悼,而是慢慢移到边边、放到床后或置于碗橱上。世界现在给了孩童机会去享有更宽广的过渡性经验。

温尼科特认为我们要越过单一客体到话语、游戏、文化、艺术和宗教等经验模式上,这些模式并非不涉及社交的,而是我们将不受挑战去说明我们的回应为何。在所有这些领域中,内在和外在世界在某个特别地域会合,该地域对我们每个人而言都是私人的,且都赋予特别的意义并丰富我们的生命。但即使作为成人,我们仍保有“特别的”客体。最喜爱的杯子、最惯用的椅子、书写用的笔、音乐家的乐器,都带着逻辑上似是而非的充满亲近和亲密的丰富感觉。它们是我们最先从我们最早的照顾者身上所感受到融合的遗迹,那是我们所乐于带在我们身上的。

温尼科特把治疗性设施描述为最高度的过渡性。治疗师清楚地给出他自己和治疗性空间,作为过渡性经验。案主或病人会借着在某种可承受的关系中和各种版本的现实“游戏”、体验着各种依赖感、爱、反对、蔑视及恨意,而给出丰硕的回应,这样的一种可承受的关系是透过病人和治疗师都知道这些反应不只是单纯依个人反应而有的。温尼科特认为,没有了游戏,就没有治疗;当你能够让病人游戏,接下来自然就有成长与发展。

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