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隐居读书的詹缁公/极力弘扬理学的徐几

 佑航1 2017-05-28
时间:2007年04月30日  来源:旅游频道

    在武夷山风景区山北的马头岩旁,有一台名为“涌翠台”,为宋代邑人理学名家詹缁公所筑“涌翠亭”之遗址。

    詹缁公,名胜甫,系朱熹门人,性情恬淡,不慕浮荣,日以研习义理,每每与朱熹、蔡元定、江必大等诸贤游。探讨伊洛之学,勤学苦读,隐居在距武夷精舍及其附近的山北,为读书则修筑“涌翠亭”。亭成,朱熹为其题额,并诗《题涌翠亭》:(清·光绪二十年《建峰詹氏宗谱》卷二)

绝壑藤箩贮翠烟,水声幽烟乱峰前。

行人但说青山好,肠断云间双髻仙。

    时蔡元定,蔡沈父子及江必大诸贤曾有诗和之。詹胜甫则藏书千卷,日吟咏其间,怡然自得。

    朱熹故世后,有一次,蔡沈重访此处,触景生情,题诗一首云:

故居焉水东,十载去不返。

故人庐峰北,一念长周旋。

风波既渺藐,岁月空推迁。

园池益所好,亭馆故依然。

忆昔紫阳翁,乱碎春风前。

登贤定有会,携笔题如椽。

银钩与铁画,灿烂疑蜿蜒。

至今雕梁上,日夕生云烟。

触事多远思,抚景良独妍。

秀色可览结,岚光渺无边。

斯名与斯亭,千古垂不刊。

(清·光绪二十年《建峰詹氏宗谱》卷二)

    詹胜甫对理学的发展虽未曾做出重大贡献,但却因其亭而垂于史。

    明正统十年,詹胜甫裔孙詹士器主持重修“涌翠亭”,并请参与修撰过《永乐大典》、《太祖皇帝实录》等书的邑人邱锡为记云:“吾远祖与士器之远祖,皆朱子之门人也,士器所存者‘涌翠亭’额暨诗,予之所存者惟芹该志而已,今今运值,重熙崇儒理学,诵文公之诗,诗文公之书,其可不思学其所学乎?其尚致知以穷其理,力行以履其事,穷则淑诸身以及其族,达则淑诸时以其人,庶乎不负故家乔木之称,而实尽乎高山景行之道也!”(清·光绪二十年《建峰詹氏宗谱》卷二)
时间:2007年04月30日  来源:旅游频道

    徐几是南宋末年著名理学家。清朝编纂《武夷山志》的宿儒董天工赞他:“尤精于易,自晦翁之后,理学之传,独臻其奥。”他与武夷山籍的另一位理学家詹琦结为知己。二人身处南宋末年,目睹宋廷国势日衰,而天下有识之士却无处抒志,报国无门,因而双双隐身不仕,居武夷山中读书究学,以研习理学为乐。詹琦精于诗文,集有《沧浪诗集》一书,颇为世人所重,他在《游仙草》一诗中很贴切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诗云:

形忘思入玄,道在岂求瀛;

悟览神驱尽,逍遥云翩翩,

枣花千岁结,桃核万年成,

海水扬尘竭,衣拂石分平,

祈年本无望,富遗徒自营,

寄谢樊龙士,那知遗世情。

    虽为游仙诗,却对那些梦想修炼成仙的术士加以嘲弄,而且表达了作者对富贵、神异的鄙视及执着于究理求道、“道在岂求瀛”的坦然心怀。徐几对这位同道是推心置腹、无话不谈的,他们每次在一起,都热心地探讨经义,后来由徐几据此撰成《易辑》、《易义》等书,对阐释和发扬理学思想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詹琦为了更好地探研理学,在九曲平川盖了“静可书堂”,请徐几撰文为记。徐几慨然答允。他写道:“一日,(詹琦)语予曰:‘某爱程子云,性静可以为学,因名读书之室曰静可,惟吾子一言而发之,是为幸!’……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此古昔圣贤道学相传之要旨,请以主敬穷理为吾子勉,他时稳屏有人曰静可学者,顾不羡美欤!“

    此外,足迹踏遍武夷山的还有朱熹的高足欧阳光祖、刘火仑 、刘炳、詹体仁、陈孔硕、郑可学、李闳祖、叶味道、吴揖、真德秀等人。

    欧阳光祖是武夷山籍人士,他字庆嗣,从小即追随刘子翚、朱熹游学于五夫里。刘子翚赞美他说:“志同道合,未有若庆嗣者”(清董天工《武夷山志》卷十六《理学》)。朱熹曾请他教诲儿子朱在。刘火仑与弟刘炳可以列入最早追随朱熹游学的学子范围之内。朱熹被诬为“伪学”党魁之际,兄弟俩没有离师远去,更联袂筑书室于武夷山,起名为云庄山房,刘火仑自号云庄居士,后官至工部尚书,积极上疏,请朝廷罢伪学之禁,并奏请颁行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于学宫,死后谥为文简公。詹体仁早年师事朱熹,与蔡元定极友善,他的理学贡献是培植了一代英才真德秀,使他成为继朱熹之后声望很高的学者。

    在追随朱熹门下的众多学子中,最有特色的要算光泽李氏家族了。李氏家族以李闳祖为首,偕弟李相祖、李壮祖,并携侄李方子、李文子共同赴武夷山师事朱熹。李闳祖理学著作甚丰,朱熹曾留他任精舍教授,共同授课。弟侄等人都成为理学界著名人士。叶味道在朱熹遭受“伪学”冤案袭击之时,仍然弘扬理学,虽被胡紘指谪为伪党之徒而罢黜官职,但毫不气馁,又从朱熹讲学于武夷山,起用后官至秘书著作佐郎,谥文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