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痰湿湿热体质自测

 飘逸bpmf 2017-05-28

挺多人不清楚自己体质有没有痰湿与湿热倾向,我就简化了个问卷,有时间可以测一下。

回想近一年来身体的感觉,然后仔细认真答题

A没有(根本不/从来没有) 1

B很少(有一点/偶尔) 2

C有时(有些/少数时间) 3

D经常(相当/多数时间) 4

E总是(非常/每天) 5

以下8道是痰湿体质测试

1▓您感到胸闷或者腹部胀满吗?

□A没有 □B很少 □C有时 □D经常 □E总是

2▓您感到身体沉重不轻松或不爽快吗?

□A没有 □B很少 □C有时 □D经常 □E总是

3▓您的腹部肥满松软吗?

□A没有 □B很少 □C有时 □D经常 □E总是

4▓您有额头部油脂分泌过多的显现吗?

□A没有 □B很少 □C有时 □D经常 □E总是

5▓您上眼脸比别人肿或轻微隆起现吗?

□A没有 □B很少 □C有时 □D经常 □E总是

6▓您嘴里有黏黏的感觉吗?

□A没有 □B很少 □C有时 □D经常 □E总是

7▓您平时痰多,特别是咽喉部总感到有痰的感觉吗?

□A没有 □B很少 □C有时 □D经常 □E总是

8▓您舌苔厚腻或者有舌苔厚的感觉吗?

□A没有 □B很少 □C有时 □D经常 □E总是

以下6道是湿热体质测试

1◆您面部或者鼻部有油腻感或者油光发亮吗?

□A没有 □B很少 □C有时 □D经常 □E总是

2◆您容易生痤疮或疮疖吗?

□A没有 □B很少 □C有时 □D经常 □E总是

3◆您感到口苦或者口里有异味吗?

□A没有 □B很少 □C有时 □D经常 □E总是

4◆您小便时尿道有发热感,尿色浓(深)吗?

□A没有 □B很少 □C有时 □D经常 □E总是

5◆您大便黏滞不爽、有解不尽的感觉吗?

□A没有 □B很少 □C有时 □D经常 □E总是

6◆您带下色黄(白带颜色发黄)吗?(限女性回答)

6◆您的阴囊部位潮湿吗?(限男性回答)

□A没有 □B很少 □C有时 □D经常 □E总是

A1分 B2分 C3分 D4分 E5分

【将原始分代入下面公式的( -8)和( -6)内,即可算出转化分】

痰湿型体质(▓)原始分_____

转化分_____={(___-8/32}×100

湿热型体质(◆)原始分_____

转化分_____={(___-6/28}×100

转化分≥40分,表示就是这个体质了。

转化分30分~39分,表示有这个体质的倾向,这段时间,就要注意饮食了。

痰湿体质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体质类型,当人体脏腑、阴阳失调,气血津液运化失调,易形成痰湿时,便可以认为这种体质状态为痰湿体质,多见于肥胖人,或素瘦今肥的人。该体质的人常表现有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粘,胸闷,痰多,面色淡黄而暗,眼胞微浮,容易困倦,平素舌体胖大,舌苔白腻或甜,身重不爽,喜食肥甘甜粘,大便正常或不实,小便不多或微混。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此种体质类型有易患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高脂血症,哮喘,痛风,冠心病,代谢综合征,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倾向。

环境调摄:不宜居住在潮湿的环境里;在阴雨季节,要注意湿邪的侵袭。

饮食调理:少食肥甘厚味,酒类也不宜多饮,且勿过饱。多吃些蔬菜、水果,尤其是一些具有健脾利湿、化痰祛痰的食物,更应多食之,如白萝卜、荸荠、紫菜、海蜇、洋葱、枇杷、白果、大枣、扁豆、薏苡仁、红小豆、蚕豆、包菜等。

运动锻炼:痰湿之体质,多形体肥胖,身重易倦,故应长期坚持体育锻炼,散步、慢跑、球类、游泳、武术、八锦、五禽戏,以及各种舞蹈,均可选择。活动量应逐渐增强,让疏松的皮肉逐渐转变成结实、致密之肌肉。气功方面,以动桩功、保健功、长寿功为宜,加强运气功法。

药物养:痰湿之生,与肺脾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故重点在于调补肺脾肾三脏。若因肺失宣降,津失输布,液聚生痰者,当宣肺化痰;若因脾不健运,湿聚成痰者,当健脾化痰。

湿热体质要分开理解。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有关。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若体虚消化不良或暴饮暴食,吃过多油腻、甜食,脾就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水湿内停”;且脾虚的人也易招来外湿的入侵,外湿也常困阻脾胃使湿从内生,所以两者是既独立又关联的。所谓,则是一种热象。而湿热中的热是与湿同时存在的,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或因“阳热体质”而使湿“从阳化热”,因此,湿与热同时存在很常见。湿热,就是两种病机结合在一起,湿与热结,如油入面,难解难分。

湿热体质的人,多表现为肢体沉重,发热多在午后明显,并不因出汗而减轻;舌苔黄腻,脉数。具体表现因湿热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别:在皮肉则为湿疹或疔疱;在关节筋脉则局部肿痛。但通常所说的湿热多指湿热深入脏腑,特别是脾胃的湿热,可见脘闷腹满,恶心厌食,便溏稀,尿短赤,脉濡数;其他如肝胆湿热表现为肝区胀痛,口苦食欲差,或身目发黄,或发热怕冷交替,脉弦数;膀胱湿热见尿频、尿急,涩少而痛,色黄浊;大肠湿热见腹痛腹泻,甚至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肛门灼热、口渴。

湿热体质怎么办?回过头看我上一篇文章,一个用理气药,二是渗湿化痰药。

饮食上一定要忌,甜食、甘甜饮料(如可乐,雪碧等)、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八角、葱等)、酒、肥甘厚味(如肥鱼大肉)。

新浪微博:@中医范怨武

腾讯微博:@范修文

微信平台:中医范怨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