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颜渊第十二】12.5 12.6

 水晶猴子 2017-05-31

12.5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释词

①敬而无失:严肃认真,不出差错。

释义

司马牛忧,别人都有兄弟,唯独他没有。我们也常常会为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事情而忧愁。人皆有你没有,就会忧。现在的独生子女忧不忧?不忧,因为别人也是独生子女。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从子夏的话来看,司马牛本有兄弟,但死得早。生不生孩子,是有命的,生了能不能养活长大,也是有命的。人们说儒家是宿命论,引证的就是子夏这句话。

有没有命呢?有的。命就是通过努力改变不了事情。司马牛希望有兄弟,他努力就有兄弟了吗?他爸爸妈妈努力也不一定给他生个兄弟。但是富贵呢?能通过努力改变吗?既能又不能,儒家总是积极地去改变命运,但有时也是改变不了的。做生意,有的人“亿则屡中”,有的人“屡空”。读书,有的人能考上功名当官,有的人就是与官场无缘。杜甫的诗在唐朝数一数二,可是他就是没有考上功名,没有改变平民的命运。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有“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思想。如果你努力了,又没有得到,却总是不能释怀,反而会产生悲观厌世的情绪,认为社会不公平。儒家的观点是“尽人事而听天命”,努力了就行,成不成听天由命。这不是宿命论,不是消极的,而是自然地、豁达地对待生死富贵,不强求,不以死生富贵为忧,任其自然。君子当忧的是是否“敬而无失,恭而有礼”,若做到了这些,就不必忧。办事情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别人做到了恭恭敬敬,礼数周到,做到了这些而得不到富贵,说明问题不是出在你自己,没关系。作出了最大的努力仍得不到富贵,有什么关系呢?而且,如果你做到了这些,那么就会“四海之内皆兄弟”。你对人恭敬有加,礼数周到,别人也会这样待你,你的朋友就遍布天下。相反,如果做不到“敬而无失,恭而有礼”,别人会对你敬而远之,即使有兄弟,也会反目成仇,同室操戈。君子推己及人,天下一家,“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这是儒家很重要的思想。儒者总是那么积极,又是那么豁达,大度。

但是先有了这样的思想,会不会使人丧失积极性,丧失前进的动力呢?不会的,人总是要追求富贵的,人往高处走,这是人的本性。本性的东西不是一种观念就可以轻易改变的。观念常常只是对自己行为自圆其说的一种解释。儒家学说中并不缺少激励人进步的话,如果因为子夏说了一句“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就消极了,那也不是儒学的问题。

 

12.6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释词

明:明事理。谮(zèn):谗言。愬:诬告。远:有远见。

释义

浸润的谗言,点滴而来,日积月累不易察觉。能察“浸润之谮”,能体察他人“浸润之谮”背后的目的、深藏的动机,使之行不通,是明白人。听到或看到他人的诬告控诉,或是不痛不痒,或是有切肤之痛,但自己不采取行动,也是明智的人。“不行焉”可以解作使之行不通,也可以解作自己不采取行动,都是使谗言和诬告不能得逞。谗言与诬告止于智者。进谗言,说别人的坏话,往往没有好动机。什么事情都可以光明正大指出,当面指出,相互辩论。政治生活应该是公开的,透明的。私人生活能公开的就要公开说,不能公开的私下里也不能说。另外,人总避免不了犯错误,一犯错误,事事要责怪,也不好。不为听到谗言和诬告时的即时感受所动,心胸宽阔,看得远,虑得深,能容得下他人的小错误,使谗言和诬告行不通。这是有远见的人。

历史上很多君王,心胸狭窄、鼠目寸光,听信谗言,弄得朝廷上下乌烟瘴气,小人得志,忠良被害。明智的君王,有远见的君王都能摒谗言,止诬告。国家的政治生活是这样,一个单位的行政工作是这样,普通人的私人生活也是这样,要让谗言和诬告行不通。

反过来看,谗言、诬告为什么常起作用?因为它使听信者有切肤之痛,或点滴而来,让人不易觉察。所以不是每个人都能摒谗言、止诬告,有智慧的人,有远见的人,心胸豁达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历朝历代总发生残害忠良的事情,是因为那时没有一种制度能保障有智慧的人和有远见的人当君王。民主制度好就好在国家领导人的智慧和心胸是经过人民检验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