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笠翁对韵》和《声律启蒙》

 江上一沪翁 2017-05-31

《笠翁对韵》是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全书分为上下卷。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朗朗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他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

《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朗朗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他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这类读物,在启蒙读物中独具一格。

这两本韵书在形式方面差不多,都是韵文,而且都是教人对对子的,似乎难分伯仲。但实际上,《笠翁对韵》问题较多,远不如《声律启蒙》。若只是教小孩子念着玩,多认识几个字,问题倒不是太大。但若是用来进行传统诗文声韵格律方面的启蒙,则需要谨慎对待。

传统中国最流行的蒙书,《弟子规》是用来规范少年儿童行为举止的;《三字经》、《千字文》是文化常识读本;《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则是教人写诗作对的。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声律启蒙》、《笠翁对韵》是纯语文读本。所以,我们要用纯语文教育的眼光来审视《声律启蒙》与《笠翁对韵》。一旦用上这个标准,这两部书就很明显地出现了差距。

《笠翁对韵》的问题在于常常将一个字在平水韵的韵部归属弄错。兹举数例:“二冬”篇第一段韵脚有“翁”、“风”二字、第三段韵脚有“穷”字,这三个字实际上都不是“二冬”韵而是“一东”韵;“五微”篇第三段韵脚有“龟”字,但“龟”字不是“五微”韵而是“四支”韵。

我们往往缺乏诗词声律格律方面的常识,于这些方面等闲放过。但若尊重中国诗文传统,欲为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传统声韵观,或乃指导青少年学习古诗词创作,在这方面则极讲究。

(新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