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黔江菜干

 汐钰文艺范 2017-06-04
  抵达黔江濯水古镇,已近傍晚,虽听友朋聒噪,说黔江鸡杂如何美味,然辗转奔波,疲累之极,即有饕餮之胃口,亦无余兴逮食;草草吃罢两口饭喝了一碗汤,就休息了。晨起,窗外鸟叫声声,让人一下回到儿时——日常于钢筋水泥做的鸽子笼里,于大自然之鸟鸣暌违日久。“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我仿佛从儿时的梦里醒来,整个人满血复活,精气神儿蓬勃生发。顿觉元气充沛,愉悦欢喜。
  出得宾馆,见洁白玉兰,满树花开,风雨廊桥之下,阿蓬江穿流而过,春阳耀水,明媚醒目。于古镇穿行,蜿蜒石板路两侧,古色古香的店铺林立。走完一圈,发现一个怪现象:不管是茶店、布店、鞋店、土产店,还是路边的小吃摊、青菜摊,都兼卖一种食材——菜干。而且菜干种类很多:蕨菜干、雪里蕻菜干、白菜干、万年青菜干、萝卜干,还有些当地野菜干——让人感觉,就如同广东人凡是能吃的东西都可拿来煲汤一样,这里凡是能吃的蔬菜,当地人都能将其制成菜干。所以,相比鸡杂、绿豆粉等当地代表性美食,这里家家户户都做得吃得的菜干,于我等外来之“驴友”而言,才是真正让人开眼的地方特色。
  以前物资紧缺,许多地方都有晒菜干的习俗,夏秋之时将当季蔬菜制成菜干,以备冬春少菜时食用。如今的黔江,隆冬早春,青红蔬果,亦不稀罕,菜干仍为家家户户所必需,可见当地人多么喜好这一口儿。而且,黔江的菜干,被当成特产来卖,可见黔江百姓对自家晒的菜干,多么引以为豪。
  当下物资丰富,生活节奏快。城里人都习惯于快餐便饭——把青菜晒成菜干,即便有这份闲情,也没那份工夫;连被子都没地方晒,晒晒太阳合成钙的时间都没有,只能自欺欺人地吃所谓钙片,哪有闲心去晒菜干?就是有时间,也在“网”上晒心情。而对大部分农村人来说,一年四季能吃到新鲜蔬菜了,也懒得费事巴力地去晒菜干了。
  但黔江百姓却晒菜干晒上了瘾,晒出了特色。看过当地一资料图片:上下两根搭起的绳上挂满了细长且薄的白色萝卜干,一位大爷在跟前翻晒。微风吹过,萝卜干轻轻飘动。不知情的人乍看图片,还以为是打鱼归来的渔民在晒“网”呢。
  蔬菜在晾晒的过程中,不断蒸发水分,开始变得干皱脆薄,虽失去了翠绿鲜红的颜色,却将暖暖的太阳光、灵动的风儿和山野间的灵气,全都幻化成菜干之清香——最后,菜的水分与原色都没了,只剩一缕魂儿。晒菜干的人,也须暴露在阳光之下——深秋初冬,暖阳高照,人在太阳底下干活儿,不时看两眼太阳的位置,就会觉得时光过得好慢。但时光过得再慢,也不敢偷工减料,该晒五天的萝卜干,你晒四天半,保准长毛烂掉。天不欺人,人不自欺,在太阳底下晒菜干的人,似乎已得道成仙。
  这里的萝卜干小有名气,几乎家家都卖。我临走时,向茶店老板买了一斤萝卜干和一斤白菜干。年轻的老板说:自家晒的,炖汤,能炖出太阳的味道。
  回家第二天,我做了两个汤:萝卜干排骨汤和白菜干海米汤。萝卜干排骨汤——让我第一次吃出了萝卜的鲜香,若不告诉你食材,单让你喝口汤,你准以为是山珍炖野味。白菜干海米汤——当看到滚沸的汤水中,白菜干神奇地舒展开来,恢复了碧绿原色,小海米仿佛在绿色的海菜中蹦来跳去;我知道菜干已还魂。刹那间,我明白了自己初到黔江时“满血复活”的缘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