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寒:人游山水中,诗意扑面来

 明远小筑 2017-06-05
成都耆迹2017-06-05

2017年6月5日

丁酉年 五月十一

宜:畋猎 捕捉 结网 取渔

祭祀 沐浴 余事勿取

忌:嫁娶 开市 安葬 启攒

行丧

一个画家的人格高度,决定着他的画格高度。一幅好的中国画,不仅仅在于其艺术技法上的炉火纯青,也在于蕴含其中的艺术人格和文化品格。王寒先生今天在山水画上取得成就,离不开他孜孜不倦的勤奋学习和几十年的用心创作,也离不开他对中国文化精神的不断体悟,更离不开他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王寒,又名王猷川,笔名王子、山樵、兰香阁主人,祖籍安徽金寨,1946年出生,早年毕业于成都美术学校。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成都锦城画院院长,中国山水画大师周抡园先生的入室弟子。

王寒先生的山水画,是传统文人画的表现手法,但是又突破传统力求新意,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内容和永久的艺术生命力。看到先生的山水画,不由得想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八个字,画面意境深远,一股浓浓的诗意,扑面而来。在青山白云间,在浓荫翠黛中,或在大江东去、溪流潺潺时,诗情画意不经意间在画底流淌。有“众水汇涪万、瞿塘争一门”的雄壮、有“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的宁静,有“明月夜、短松岗”的凄美,有“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的欢快……我们总能在画面中感受到唐诗宋词深厚的文化底蕴、无穷的艺术魅力从而得到美的享受。

因为绘画天赋

与山水画结缘

幼年的王寒,喜欢音乐和绘画,1960年考上中央音乐学院附属中学,因为家贫,放弃了学习。但是,上天赐予了王寒艺术天赋,贫困的物质生活并未阻断他的艺术之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机缘巧合之下,他不仅顺利走上了学习绘画之路,还获得了在成都美术学校免费学习的资格,并且成为了中国山水画大师周抡园先生的入室弟子。

中国山水画大师周抡园

这位老师,不论是在绘画还是人格上,都给了王寒先生深远的影响,是他人生道路和艺术道路上难忘的恩师。

周抡园先生可谓是一生坎坷,经历颇多。抗日战争时期从北京逃难到成都以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成都,并成为了四川省内第一个《中国画》的入选者、第一个中国美协成员。周老师提倡中国山水画要走出原来的形式、要创新,他深入生活,创作了很多结合现实的题材,绘画早年深得古法,格多高妙;中年率先写生,力创国画新境界;晚年将“积墨”、“泼墨”相参,苍茫沉凝,气势磅礴。

周老师不仅在绘画上禀赋异常,而且也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高尚的道德操守,同时也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在那个年代,画画被认为是“不走正路”。为此,王寒先生早年经常受到长辈们的呵斥,但遇到周老师以后,在老师的精心培育下,他艺术的蓓蕾一点点开放,在学艺的道路上也学会了如何做人,懂得了什么是文化人应有的品格。在周老师的影响下,王寒先生五十余年来孜孜不倦的研习,并认真学习前贤,不断积累着学识素养和艺术功底,又遍游名山大川,搜尽奇峰打草稿,在现实生活的真山真水中,感悟自然、获取灵性、受到启发、得到提升,绘出了一幅幅充满灵性的山水画。

中国画

“诗、书、画、印”不可缺

中国文化和艺术的独特性,是体现在多方面的,诗书画印融为一体,是对这种独特性的最高境界的表现。文人画的特性在于画中含有文人之性质、文人之趣味,还要在画外看到许多文人之感想,也就是从有限的绘画中感悟到的意蕴。

文人画,它是历代文化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人文关怀的一种折射,也是画家本人的个人心迹的再现。因此,透过一幅文人山水画,我们看到的是笔墨之外创作主体的精神世界、文化内涵,以及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我们透过王寒先生的画,一方面看到了创作主体强烈的现代意识,另一方面看到了创作主体传统的文化功底和强烈的文人意识。王寒先生的每一幅作品,几乎都是诗、书、画、印的结合,都打上了传统的痕迹。每一幅画,都是一首深邃的诗歌,给人韵味无穷的感受;每一首画中题诗,都是一幅生动形象的画,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再看书法,则给人一种气势恢宏的的厚重感。

看王寒先生的画,可谓是诗情画意,交相辉映。他不仅仅是一位山水画家,也是一位书法家、诗人,书画同源的说法,在他身上找到了影子。只有读书万卷、行路万里,方可成就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融诗书画印于一体,是中国文人画追求的最高艺术精神,也是王寒先生几十年一直的艺术观念,他将中国文人的品质继承下来,让几种艺术形式在此完美结合。换个角度说,这种将书画篆刻艺术和诗歌艺术融为一体的追求,正体现了王寒先生作为一个文化人所特有的文化涵养,这种形式的作品,不仅仅寄托了一个画家的理想和情趣,同时也书写了一个文化人的人生况味。

丹青入魂化春山:

远看气势,近看笔墨

王寒先生喜欢画三峡,而每一次的创作都在气、势、韵上各有千秋,有的雄奇高峻、有的柔美灵动、有的柔中带刚。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幅作品:

这幅画是王寒先生的近作,也是先生最满意的一幅三峡作品,从远处看,这幅作品从左到右运笔,气势恢弘雄奇,将整个三峡的态势都表现得非常到位、非常全面,看着有一种逼人的力量感和厚重感;近看,则笔墨浓淡相间,多用线条描绘山的强健,而峡谷地段的水,则采取了留白的方式“不画水而水自现”,长江如带,万帆点点,将水的柔度和山的雄健表现得惟妙惟肖。你仿佛听到了江面上传来了吟唱“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王寒先生说,一幅传统中国画,笔墨和线条是非常讲究的,它要体现出韵味、文化底蕴、意境,同时还要体现出鲜明的个人风格。文人重墨趣,运用墨干湿浓淡浑厚苍润的微妙变化,以单一丹青墨彩表现绚丽多彩的自然,传达事物的内在神韵,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卖画不为争名利,

不为美盲做嫁衣

当今社会,人海茫茫,难免社会上会有形形色色的艺术炒作,也难免会有以丑为美的欺世盗名。可是,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在面对社会责任、艺术良知和道德良知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中国画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品格?

中国画是中华文化孕育出来的花朵,而传统文人画则是中国文化和艺术精神的高度提炼,因此,当今社会,不为争名逐利的文人画画家并不多了,而王寒先生,则是一个坚守者,他的画,不炒作不卖美盲,只卖有缘人。他承续炉锤中国绘画的基本技巧,诚信守传统艺术的基本理念,用山水画表达他心中的风土人情。

当下社会,时兴全民娱乐,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导向,这种做法无疑是将艺术的功用给抹杀了,导致了各种哗众取宠和争名夺利的艺术行为,误导了人们的正常审美,让很多人成为了美盲,分不清美丑,这是一个可怕的现象。艺术的教化功用应该是培养人们的正常审美取向,而不是粉饰一些低俗的东西,虽然艺术创作需要天赋,但是对于审美,则是大家共同的基本判断能力。因此,对于那些已经丧失人的基本审美能力的美盲,就算价值千金,也不会卖之与画,因为每一幅作品都是自己的孩子,不能让孩子沦为万劫不复之地遭受凌辱,不为美盲做嫁衣。

现在很多画家,处于经济、市场和文化的边缘,争名逐利似乎比画画的本身更实效,但是王寒先生却并不随波逐流,他只想画好他的山水,寄情于山水,用余生的时间不断探索,画好每一幅画,希望能给大家留下更好的作品

想了解更多耆迹风采

用我们的耆迹创造世界的奇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