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身大咖详谈标准的肩部训练,斜方肌对肩膀训练有什么帮助?...

 岁月如歌vzo74h 2017-06-06

今天说说肩部训练的注意事项。

首先强调一点,很多人在训练中,或者考虑运动康复问题的时候,都忽略了一点,就是人体骨骼和软组织形态的多样性。

人的脸都长得不一样,我们觉得很正常。实际上,骨骼、肌肉、韧带这些东西,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并不比脸小多少。这些东西,也是一个人一个样。

所以,讲到训练动作,大家习惯于打造一个绝对的“标准”,怎么做怎么做就是标准动作,好像教科书里的模板。

实际上,真正安全有效的动作,还是要配合具体的个人身体形态。

同样一个动作,可能具体到每个人,“标准”的含义都不太一样。 “标准动作”,有。绝对的“标准动作”,不存在。

大家在训练的时候,应该注意动作规范,但不能教条,还是要根据个人的情况来做适当调整。

有个真实的例子,跟今天的话题还有关系。

我认识一个人,肩峰下空间先天就小,一般健康成年人是1厘米,他拍片子看,据说是比一般人小得多。

他用侧平举练肩,听说标准动作要有一个“倒水”的感觉,上臂内旋,拳眼向下指。他也照做,结果弄成了撞击综合症,现在胳膊也抬不了特别高。

这就是说,大家一定要有个概念,人和人长得不一样,可不光是脸,其实全身从里到外都不一样。训练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不能太教条。

这算是说句题外话吧。

练肩要避开斜方肌,关键看锁骨

很多女生想要练肩(中束),但老害怕斜方肌练的太大不好看。

过去一般说,这种情况,哑铃侧平举,注意别耸肩,肩胛骨别动弹,这也是对的。

因为耸肩这个动作,运动解剖学里叫肩胛骨上提,主要就是靠斜方肌上部发力。但问题是,很多女生,侧平举的时候耸肩没耸肩,自己也拿不准。

所以,先说结论:侧平举的时候,想要尽量少用到斜方肌,别管肩胛骨,看锁骨。

对着镜子做侧平举,注意盯着锁骨,锁骨外侧明显往上提了,就赶紧停止。

下面简单解释下原因。首先注意,侧平举这个动作,运动解剖学叫肩外展。

肩外展,看着简单,却是很多肌肉协同收缩的结果,这里面就包括斜方肌上部。

只要肩外展,稍微来点角度,斜方肌上部都会不自主收缩,无非是角度越大,收缩程度越强,所以,侧平举想完全避开斜方肌上部,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个问题我以前理解也有误区)。

侧平举,也就是肩外展,斜方肌上部会收缩,来造成一个肩胛骨“旋外”的动作。

这个动作在肩外展动作里面非常重要。肩胛骨不旋转,胳膊根本抬不了多高。

斜方肌上部收缩,是完成肩胛骨旋外动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过去讲大白话运动解剖学时,说斜方肌止于肩胛骨,实际上这是做了一定的简化。

斜方肌的大部分肌纤维,是止于肩胛骨,但斜方肌上部,实际上止于锁骨后缘,也就是锁骨靠近肩峰的地方。

斜方肌上部的作用,就是让锁骨外侧抬高,这个动作,是带动肩胛骨做一个旋外的动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所以,斜方肌上部收缩,最明显的反映,就是锁骨外侧大幅度上抬。

关注锁骨外侧,可以很直观的了解斜方肌上部的收缩情况。

另外,斜方肌上部,很多人觉得练大了不好看。

但实际上,斜方肌上部对肩膀的形态非常重要,斜方肌上部如果麻痹,肩膀就会往下耷拉,形成“圆形肩”。

很多小儿麻痹症患者就是这种情况。另外,还有些健康人,因为各种原因,肩胛骨也会“下垂”,造成“圆形肩”。

训练一下斜方肌上部,或许有助于改善这个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