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课回顾:如何更好的掌控电镀烙相关的技术标准?

 工业者联盟 2017-06-07


《师傅来了》第九期视频回顾:

离上次赵工细致入微的讲课已经过去近一个礼拜,细思起来,当时的干货真的好多。在这里,我们微课课堂秉着温故而知新的学习理念,为大家把上期的知识点进行罗列,赶紧get!

历时2个小时的梳理,拿走不谢!

电镀前消除应力的热处理

当需方有规定时,最大抗拉强度等于或大于1000MPa(31HRC)以及在镀前加工中产生了张应力的工件,在清洗和金属沉积前应进行消除应力的热处理。热处理的工艺和等级由需方确定,也可根据GB/T19349进行确定。

降低氢脆的热处理

最大抗拉强度等于或大于1000MPa(31HRC)的工件,应进行降低氢脆的热处理。热处理的工艺和等级按照GB/T19350进行或需方的规定确定。除氢效果按照需方的规定或GB/T6462和ISO15274进行检测。

如何识别客户的技术要求,在哪里识别?

①标识。客户的技术要求标识,在什么地方体现,镀层镀多厚,特殊的工艺要求,要做出说明;

②替代试样。利用同批次、同样的加工、同样的冶金状态进行替代破环性试验。

③主要表面/外观和表面精饰。根据使用要求和产品特性识别主要表面,由客户确认,或在图纸上要进行详细的说明。

④可允许的缺陷、大小和数量,表面上最小厚度有要求的附加部分

⑤厚度的检测,结合力和孔隙率的要求及试验方法

⑥工件的抗拉强度和镀前减少应力的热处理要求

⑦电镀后除氢要求和氢脆的试验方法

⑧抽样方案及接收水平

镀铬溶液各成分的作用

铬酐:供给沉积镀层的基本原料。浓度在150~400之间,根据镀层要求不同浓度有所变化。

硫酸:电镀铬基础触媒催化剂,根据镀种不同随铬酸含量有所变化,一般铬酐与硫酸的比例控制在80~120:1。

在此基础上开发的镀铬溶液又增加了氟离子、氟硅酸离子等作为镀铬触媒催化剂。

三价铬:提高镀铬层的均匀电着性,但并不是越多越好,一般适宜的含量在2~5克之间,随着浓度的升高,镀层的外观性能反而下降,比如外观粗糙度,镀层光亮性等。

杂质:铜离子、铁离子、氯离子、硝酸根离子等。达到一定含量时会影响镀层质量。

铬电镀层的裂纹和孔隙的测量

检测方法:显微镜检测法;电沉积铜法

特点:在适当的光学显微镜下进行,不破坏外观状态;

在镀层表面再沉积一层金属铜后进行观察和检测,镀铬层外观状态受到破坏。

退镀

抗拉强度等于或大于1000MPa(31HRC)的工件,在酸中退镀后,重镀前要进行降低氢脆的处理。在碱性溶液中退镀镀铬层,可以在退镀后不进行除氢处理。再次强调1000MP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