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把手教你会读片23期:典型纵隔病变,过目不忘!

 zskyteacher 2017-06-08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医学影像服务中心国内最大的医学影像专业平台,唯一拥有500例病例+征象及专题讲座



【医影中心】出品

医影中心新开学习栏目【手把手教你会读片】。本栏目将精选一批典型且有价值的影像学病例,不仅仅用最精简的文字分析及总结,还增加手把手读片环节,用有箭头标注的相关影像图片及符合诊断的要点进行讲解,希望能够对此类疾病加深印象,甚至达到过目不忘;再次遇到能够正确诊断。

【手把手教你会读片】栏目初定每周三发布,期待全国同行们的交流与指导。由于我们实力有限,分析中如有不足或错误之处,敬请指正。

本篇由【医学影像服务中心】特邀作者古展亮整理编辑。


概述胸腺瘤(thymoma)是起源于胸腺上皮,由淋巴细胞和上皮细胞构成,是前纵隔最为常见的原发肿瘤,起病隐匿,普通体检和x光检查常未能及时发现,往往是出现肿瘤压迫症状后才引起临床医生重视近年来的主流观点是根据其生物学行为将肿瘤分为非侵袭性胸腺瘤和侵袭性胸腺瘤。


病理表现:

胸腺瘤为来源于胸腺上皮细胞的肿瘤,目前认为所有的胸腺瘤均为潜在恶性。 胸腺瘤大多数由上皮细胞及淋巴细胞两种成分混合而成。根据上皮细胞形态及淋巴细胞与上皮细胞的比例进行分类,将胸腺瘤分为A、B、AB三型,根据上皮细胞成比例的增加和不典型肿瘤细胞的出现,又将B型肿瘤分成三种亚型:B1、B2、B3。所有的胸腺癌均为C型。


胸腺瘤的WHO病理分类表:


影像学表现

非侵袭性胸腺瘤倾向于肿块最大直径较小、形态规则、边缘光滑、 肿瘤内部密度均匀、增强幅度>20Hu、典型表现为均匀强化,约1/3因肿瘤坏死、出血或囊变而出现不均匀强化,不存在转移以及无局部侵犯等影像学特征;

侵袭性胸腺瘤肿块倾向于肿块最大直径较大、形态不规则、边缘不光滑、肿瘤内部密度不均匀、增强幅度 ≤20Hu、较多转移以及局部侵犯等影像学特征

典型病例

典型的影像学表现:

非侵袭性胸腺瘤:前纵隔软组织肿块,形态规则、边缘光滑、 肿瘤内部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均匀中等度强化不存在转移以及无局部侵犯等影像学特征。


侵袭性胸腺瘤:冠状位显示前纵隔巨大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缘不光滑、肿瘤内部密度不均匀、增强不均匀轻中度强化,包饶大血管并向周围结构侵犯,伴心包积液


手把手读片环节:以下临床病史及影像图像符合本病特点:

case1患者女性,55岁,体检发现右上纵膈肿块一周。

CT增强表现:

CT增强表现非侵袭性胸腺瘤:前纵隔左心缘旁软组织肿块,形态尚规则、边缘光滑,周围脂肪间隙清晰,无侵犯(蓝箭头), 肿瘤内部密度尚均匀、增强扫描肿块大部分均匀中等度强化,内部少许低密度囊变区(红箭头)不存在转移以及无局部侵犯等影像学特征。


case2患者男性,自觉晨起脸部及颈部肿胀加重,白天渐消肿,伴有咽部异物阻塞感,偶有咳嗽咳少量白粘痰。

CT增强表现:

CT增强表现侵袭性胸腺瘤:冠状位显示前纵隔巨大肿块,形态不规则、呈多发结节状融合改变(黄箭头),边缘不光滑、肿瘤内部密度不均匀、增强不均匀轻中度强化,包饶大血管并向周围结构侵犯,侵犯上腔静脉(红箭头),侵犯心包伴心包积液(蓝箭头)


总结:总之,CT密度分辨力高,特别是增强薄层及后处理技术,能够清晰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纵隔内器官解剖关系、肿瘤侵犯范围,能很好地显示纵隔脂肪线,通过肿块直径、形态、边缘、肿瘤内部密度、增强幅度以及有无存在转移以及局部侵犯等影像学特征,判断是否为胸腺瘤及将侵袭性胸腺瘤与非侵袭性胸腺瘤做鉴别 。因此,CT检查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有意义的信息,对于胸腺瘤的预后判断也有重要价值。


引文: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JUN. 2014, Vol.12, No.3 Total No.56

备注:欢迎有能力、有兴趣的同行加入我们的病例解读团队,有意向者请加管理员个人微信号yxyxfwzx,期待您的加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