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205期:陈寅恪不是博士

 左右_逢源 2017-06-09
第205期:陈寅恪不是博士
  2015-8-2

  1、1925年,清华国学研究院创办,校长曹云祥问计胡适,拟仿西人导师之制。或荐康有为、章炳麟、梁启超、王国维与焉,惟康、章积不相能,皆托辞不就,乃改荐赵元任、陈寅恪以膺其选。

  2、

  陈寅恪
  梁启超为荐陈寅恪,校长曹云祥问道:“陈先生是否博士?”梁答:“非也。”复问:“可有着作?”曰:“无。”曹曰:“似此甚觉难为。”梁怒曰:“某为前清举人,亦无博士学位。着作虽称等身,不及彼之百字。”陈遂受聘,自德归国,年仅卅八。

  3、

  梁启超
  康有为籍贯南海,或称“康圣人”,梁启超出其门下;王国维曾任清廷南书房行走,则为溥仪之师,故陈寅恪戏赠清华国学研究院学生联语云:“南海圣人再传弟子;大清皇帝同学少年。”可谓善巧且谑,一时传为佳话。


  4、1927年,王国维投湖自尽,学林震骇,异说纷纭。陈寅恪应清华诸生之请,为作《王观堂先生挽词并序》曰:“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受之苦痛愈甚;迨既达极深之度,殆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而后訾议渐息。

  5、
  王国维
  王国维入敛,清华师生均致三鞠躬,独陈寅恪以长袍马褂行三叩首礼。

  6、《马氏文通》出版于1898年,后为胡适宗奉,以为文法依据。此寔汉语法“转基因”之始。陈寅恪谓之“认贼作父,自乱宗统”,“不宜施之于不同语系之中国语文”,喟曰:“呜呼!文通,文通,何其不通如是耶?”

  7、1932年夏,清华大学中文系招收新生。陈寅恪应该系代主任刘文典之邀出题。除命题作文一篇外,要求考生以“孙行者”作对。考生周祖谟对以“祖冲之”。陈大嗟赏。

  8、
  胡适
  陈寅恪初意以“胡适之”对“孙行者”,自谓取法苏轼句“前生恐是卢行者,后学过呼韩退之”,以“韩卢”为犬名故也。而“胡”“孙”谐音“猢狲”,陈取作嵌字联,盖因其时胡适主张白话文运动方亟,举此为调侃耳。惜考生无会其意者。

  9、陈寅恪《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书》称:对对子能表现中国语文多方面特性,亦有汉语文特殊优点,可藉以测验高材及专攻吾国文学之人,并略分四条说明于下:甲,对子可以测验应试者,能否知分别虚实字及其应用;乙,对于可以测验应试者,能否分别平仄声;丙,对于可以测验读书之多少及语藏之贫富;丁,对子可以测验思想条理。

  10、抗战期间,日机时来轰炸。西南联大师生教学不辍,敌机既至,则趋防空洞暂避。陈寅恪因作一联曰:“见机而作,入土为安。”一时绝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