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染色饭食

 昵称535749 2017-06-10
2017-06-09 13:07 | 豆瓣:齐物秋水

染色饭食

头回吃乌米饭,是新奇的。一碗饭端来,只见颗颗米粒乌黑发亮,饱满支棱,却又合成一体,大大的饭团,样子是有趣的。其上撒白砂糖,以勺取之,放入口中,米之糯,糖之甜,在口腔内交合,初尝者是要细细咂摸的。未事先了解乌米饭者,或会误认为紫米,其实,这不过是糯米罢了,其特异之处在于加入乌饭叶汁水,方变为乌黑颜色。唐陈藏器《本草拾遗》说起制法:

“取南烛茎叶捣碎,渍汁浸粳米,九浸九蒸九曝,米粒紧小,黑如莹珠,袋盛可以适远方也。”

宋梁克家《淳熙三山志》中也有记载:

“南烛木冬夏常青,取其叶,捣碎,渍米为饭,染成绀青之色,日进一合,可以延年。”

南烛,即乌饭树,又名当梨、乌桐子、染菽、米饭树、捻子等,是一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呈椭圆形或菱形椭圆形,而乌米饭便是用此叶为材料而成。这种食物在南方诸多省份皆有,若置于北地,当为罕物矣。

尚有乌米饭的变体,已不止乌黑一色,而是增至黑、白、红、黄、紫五色。这是壮家的五色糯米饭,制法与乌米饭差似之,所取材料为紫蕃藤、黄花、枫叶、红丝线等。其他植物都算常见,唯红丝线可一说。红丝线是茄科红丝线属植物,别名野灯笼花、衫钮子、十萼茄、血见愁、野花毛辣角,茎叶熬煮后汁水为深红色,恰可为食物染色。清代有一册广西的县志类书籍,名《武缘县图经》,中有云:“三月三日,取枫叶泡汁染饭为黑色,即青精饭也。”这表明,或记录者有所疏漏,或直到那时糯米染色仅限于黑色,尚未发展到五彩缤纷的程度。而五色糯米饭,真是体现了日常生活的审美,在饭食之细微处渗透出美的表达。舍不得吃自不必,而爽口且赏目定然无疑。

青精饭,是旧时对乌米饭的叫法,从《武缘县图经》可看出,此称谓清末尚在流通。而如今颇有名气的一种食物——青团,据说亦根源于青精饭,明郎瑛《七修类稿》中谈及:

“古人寒食采桐杨叶染饭青色以祭,资阳气,今变而为青白团子。”

他说的是从青精饭到青白团子的演化,所取染色材料乃桐杨叶。而更早的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说:“三月三日,四民并出江渚沼间,临清流,为流杯曲水之饮。是日,取鼠曲菜汁作羹,以蜜和粉,谓之‘龙舌?’,以厌时气。”而“龙舌?”据说是青团的另一种起源。

宗懔、郎瑛各执一说,让人难以判断何者更为准确,那就暂且并存罢。至于染色所用植物,郎瑛所言较为含糊,因桐杨叶之用是对于青精饭而言,后来的“青白团子”具体采取何种并未明说;宗懔讲得清楚,是鼠曲菜,也即鼠曲草,这是现在仍在用的,源远流传,可谓长久不衰。

清袁枚《随园食单》言道:“青糕、青团:捣青草为汁,和粉作粉团,色如碧玉。”仅仅说青草汁,却不说是哪一个,有些令人有憾意,但此处重要在于, “青团”一词之首次出现。虽明代郎瑛已用“青白团子”之谓,而缩为两字却是这位随园主人。

如今的青团,用来染色的大致有艾草、鼠曲草、青麦苗等,艾草的名气最大,以至青团有时可称为艾团。《本草从新》中有云:“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不仅可吃,还可外炙,是大有益之草。而鼠曲草,不仅早有《荆楚岁时记》这样的美好民俗记载,且在日本,更具有象征意味,和歌“春之七草”曰:

“芹,荠,鼠曲草,繁缕,鸡肠草,菘,萝卜,是为七草。”

而对于七草的解释,鲁迅说得详尽:

“七草在日本有两样,是春天的和秋天的。春的七草为芹,荠,鼠曲草,繁缕,鸡肠草,菘,萝卜,都可食。秋的七草本于《万叶集》的歌辞,是胡枝子,芒茅,葛,瞿麦,女郎花,兰草,朝颜,近来或换以桔梗,则全都是赏玩的植物了。他们旧时用春的七草来煮粥,以为喝了可避病,惟这时有几个用别名:鼠曲草称为御行,鸡肠草称为佛座,萝卜称为清白。”

这样看来,鼠曲草在异域的地位只怕要超过中土一筹,或许在青团中的角色也就不甘于屈居艾草之下了。

(庄晓兄对此文亦有贡献。)

查看原文  ? 版权属于作者  商业转载联系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