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反应蛋白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

 GXF360 2017-06-10

C反应蛋白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

李若倩, 蒋清清, 马 萍, 丁 爽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江苏 徐州 221006)

摘要: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预测患者血流感染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高度怀疑为血流感染的患者126例,以体检健康者2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采集患者血样本进行血培养。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所有对象CRP,同时检测血常规并计算NLR。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LR和CRP诊断血流感染的性能。结果 129例血流感染疑似患者中血培养阳性49例,阳性率为38.89%。血培养阳性组CRP和NLR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NLR诊断血流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和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9.04%、67.86%、0.82,CRP分别为84.87%、56.22%、0.69。结论 NLR是早期血流感染较好的辅助诊断指标,其诊断效能优于CRP。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C反应蛋白;血流感染

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BSI)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感染性疾病,也是住院患者尤其是危重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常用血培养作为诊断血流感染的金标准,但存在敏感性低、检测时间长的缺点,而且样本采集时容易受到皮肤正常菌群的污染,不利于患者的早期治疗[1-3]。而其他如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体温等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难以满足临床需要[4-5]。为此,我们通过检测患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探讨二者对诊断血流感染的临床价值。

材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至7月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高度怀疑血流感染的住院患者126例,其中男71例、女55例,年龄(53.05±18.15)岁。另选同期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体检健康者2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13名、女7名,年龄(50.04±12.86)岁。

二、仪器与试剂

BD BACTEC FX全自动血培养仪和BD Phoenix 100细菌鉴定仪(美国BD公司);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日本Sysmex公司);均选用仪器配套质控品和试剂。

三、方法

临床疑似细菌感染的发热患者在无菌条件下采集静脉血,选择特定的血培养瓶及真空采血管。分别送检做血培养、血常规和CRP检测,并做好详细记录。血培养采用荧光增强检测法。血清CRP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CRP≥5 mg/L判为阳性。

四、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NLR、CRP诊断血流感染的性能。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26例血流感染疑似患者中NLR增高115例,CRP阳性122例,血培养阳性49例(38.89%)。血培养阳性组CRP和NLR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见表1。

NLR诊断血流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和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9.04%、67.86%、0.82,CRP分别为84.87%、56.22%、0.69。见图1。

表1 正常对照组和血培养阳性组CRP和NLR比较(±s)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CRP(mg/L) NLR血培养阳性组 49 61.8±51.7*14.06±10.6*正常对照组 20 2.3±1.8 6.8±2.5

图1 NLR和CRP诊断血流感染的ROC曲线

讨 论

血流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感染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各种血管留置导管技术的快速发展、抗菌药物广泛使用及大量免疫受损宿主的出现,条件致病菌所致血流感染有增多趋势。细菌性血流感染主要发生在炎症的早期阶段,全身无中毒症状,但血液中可查到细菌,病情凶险,有高达30%的死亡率[6],尤其是新生儿、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病情更为危重。因此,及时而准确地诊断尤为关键。血培养是诊断血流感染的金标准,但是其检测周期较长,不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

CRP是重要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当发生感染或组织炎症时,炎症细胞因子刺激肝细胞合成CRP,并于4~6 h后开始分泌,36~50 h达到高峰,炎症控制后CRP水平迅速下降[7]。CRP在细菌感染时明显升高,因此常被用作细菌感染的诊断及鉴别诊断[8]。CRP检测方法便捷,5 min内可以报告结果,因而临床上已将CRP作为最常用的急性时相炎症反应指标,其值越高,病情越重,预后越差。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血流感染患者CRP普遍升高,其诊断血流感染的敏感性为84.87%,但其特异性较低(56.22%)。

系统性感染患者淋巴细胞绝对数减少,中性粒细胞绝对数增加,二者对血流感染的诊断有一定帮助,而二者的比值可能更有助于血流感染的诊断。本研究中NLR诊断血流感染的敏感性为79.04%,特异性为67.86%,与DE JAGER等[9]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NLR在预测患者是否存在血流感染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性能。而且NLR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明显高于CRP(0.69)。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显示CRP及NLR是血流感染较好的辅助诊断指标,且NLR的诊断效能优于CRP。

参考文献

[1]RICHTER SS,BEEKMANN SE,CROCO JL,et al. Minimizing the workup of blood culture contaminants: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of a laboratory-based algorithm [J]. J Clin Microbiol,2002,40(7):2437-2444.

[2]MARTIN GS,MANNINO DM,ESTON S,et al. The epidemiology of sep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from 1979 through 2000 [J]. N Engl J Med,2003,348(16):1546-1554.

[3] 罗淼,王昌明,曾锦荣,等. 发热患者血培养阳性率的多因素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4):28-29.

[4]SHAPIRO MF,GREENFIELD S. The complete blood count and leukocyte differential count. An approach to their rational application[J]. Ann Intern Med,1987,106(1):65-74.

[5]SEEBACH JD,MORANT R,RUEGG R,et al.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the neutrophil left shift in predicting inflammatory and infectious disease[J]. Am J Clin Pathol,1997,107(5):582-591.

[6]LEIBOVICI L,GREENSHTAIN S,COHEN O,et al. Bacteremia infebrile patients. A clinical model for diagnosis[J]. Arch Intern Med,1991,151(9):1801-1806.

[7]MCWILLIAM S,RIORDAN A. How to use:C-reactive protein[J]. Arch Dis Child Educ Pract Ed,2010,95(2):55-58.

[8] 钟倩怡,李招云,卢国光,等. 感染性标志物预测血流感染早期诊断价值的分析[J]. 检验医学,2015,30(5):522-524.

[9]DE JAGER CP,VAN WIJK PT,MATHOERA RB,et al. Lymphocytopenia and neutrophillymphocyte count ratio predict bacteremia better than conventional infection markers in an emergency care unit[J]. Crit Care,2010,14(5):R192.

(本文编辑:范基农)

文章编号:1673-8640(2016)010-0902-02

中图分类号:R446. 1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3-8640.2016.010.014

基金项目:徐州市科技局社会发展项目(KC14SH105)

作者简介:李若倩,女,1974年生,副主任技师,主要从事临床血液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意义研究。

通讯作者:丁 爽,联系电话:0516-85807013。

收稿日期:(2015-10-1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