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西钟山两安星寨瑶族初考

 荷香月暖 2017-06-11


                            钟山两安瑶族乡星寨瑶族初考
                    广西     贺州      董全吉

    2016年6月9日我到了两安星寨,这里是瑶族居住区,据说是从广西灌阳千家峒迁徙而来。调侃之中,以我对双方的地理位置以及置县先后与周边关隘等认为,灌阳千家峒是江永千家峒的迁徙过程中的沿袭名称。


   从新建的门楼土主祭祀的神的门楼,又以“候车便民亭”称呼。别小看这功德碑,碑文记载的捐款名字上,可留着瑶族的片段密码: 这里大部分人姓盘,这在其他地方是少见的。
   瑶族十二姓中有:盘、沈、包、黄、李、邓、周、赵、胡、唐、雷、冯。而星寨的功德碑记载出现的姓氏有瑶族的姓氏盘、唐、邓、李、黄。此外,有其他姓氏苏、卢、欧,而罗、王、莫、徐、潘、邹比较少。
      
 
  1、盘王节的歌曲有  《彭祖歌》,证明瑶族与祝融部落有关联
    重、黎、吴回,在高辛氏时代先后任祝融部落首领。祝融是古代掌管火种的首领之称谓,代表着在氏族中的极高地位和权力。到高辛氏(帝喾)时代,担任管火之官,史称火正祝融。吴回生陆终、陆终长子曰昆吾,二子曰参胡,三子曰彭祖,四子曰会人,五子曰曹姓,六子曰季连。昆吾氏,夏之时尝为侯伯,桀之时汤灭之。彭祖氏,殷之时尝为侯伯,殷之末世灭彭祖氏。夏朝时,季连进入楚丘(今河南滑县),建芈熊王朝。季连的后裔羋部落穴熊氏族已经活动于有熊氏之墟和熊山之间,地区大约在今河南中部的新郑和郾陵一带,回到了祝融部落常居住地……穴熊居熊山,为有熊氏之墟,在今河南省新郑县境内。
    然而,在 2009年11月23日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载: 有关瑶族地区过盘王节的古老风俗,早在晋代干宝的《搜神记》、唐代刘禹锡的《蛮子歌》、宋代周去非的《岭外代答》等典籍都有载述。《岭外代答》中说:“瑶人每岁十月,举峒祭都贝大王于庙前,会男女之无实家者,男女各群连袂而舞,谓之踏瑶。”“踏摇”即是“跳盘王”(还盘王愿)。农历十月十六日,恰好又是盘王的生日。在祭祀盘王时,瑶族民众总是把集体创作、世代承传的本民族史诗古歌《盘王歌》唱、跳于盘王之前。《盘王歌》生动地反映了瑶民把盘瓠(龙犬)当作本民族的始祖来崇拜供奉的原始信仰(图腾信仰与鬼魂信仰、祖先信仰结合在一起)等)。《盘王歌》是伴随着世世代代祭祀盘王(或称“还盘王愿”)的礼仪活动而产生并且不断发展的古歌史曲。最初,可能只是一些单纯的祀神短歌,后来,在流传和发展过程中(包含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在内),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巫师和民间艺术家,不断地把一些新的内容添进来,其中有些是超越本民族宗教信仰的世俗民情方面的东西(如 《彭祖歌》、 《石崇富贵》、《梁山伯》、《夜黄昏》。http://culture./staticpages/20091123/newgx4b09c847-2419144.shtml


    为何唱祝融部落的 《彭祖歌》呢?那证明瑶族与祝融部落有关联。这我在很多文章进行阐述。
    此外,从“戎“与”犬戎“也与祝融部落的昆吾部落有关:
      戎,金文作 “我”,象武士执戈盾状,或省作戈盾。《说文》作“裁”,与金文形近,当由金文发展而来。“戎”初义指兵器,“引申为戎狄之戎”。戎被引申为民族共名,当与西周时期西北诸族尚处在原始公社制晚期(即军事民主主义时期)、具有强烈的尚武精神这一事实有关。在周人看来,西戎动辄就诉诸武力或对邻族进行掠夺,是一种落后的野蛮人的行为,故称他们为戎。这既是对这些民族人民好战行为的象形,又是对他们的卑称。因此,周人有时亦称北狄鬼方为鬼戎,称东夷的徐夷、淮夷为徐戎、淮戎,称南蛮为蛮戎,甚至称殷封时商朝为戎殷。
   “蛮”最早出现于周代的铭文,诗经《小雅·采芑》“蠢尔蛮荆,大邦为仇”的记载。“蛮”后来成为古人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唐人李延寿说:“蛮之种类,盘瓠之后也”。此“蛮”类,包括了崇信盘瓠瑶族图腾的瑶族先民。相关的史书也有记载:“零陵、衡阳等君有莫徭蛮者,依山险而居,历政不宾服。”因而,“莫徭”是史籍中对瑶族最早的称谓。长沙、武陵地区“莫瑶”族群的出现,意味着一支新的相对稳定的族群共同体逐渐从蛮部落中脱颖而出,同时,也标志着瑶族名称的确立。
   《大荒北经》记载: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融父山,顺水入焉。有人名曰犬戎。黄帝生苗龙,苗龙生 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札牡,是为犬戎。肉食.有赤兽,马状无首, 名曰戎宣王尸(平璞注:犬戎之神名也)。 这是一条奇怪而神秘的谱系。所谓土方、朔方、驭方、昆夷、犬戎、鬼方(即怀姓戎)、荤粥、熏育、护犹、休浑、匈奴均是被逐后的夏人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称谓。
   甲骨、金文中所见的犬戎与玁狁刘桓众所公认,而殷周戎族源流的研究,以王国维《鬼方、昆夷、狁考》为其端,提出“鬼方、昆夷、薰育、狁自系一语之变,亦即一族之称”,是为后来的匈奴。亦有人加以修正:认为鬼方、畎夷、荤粥、猃狁并非匈奴;黄盛璋先生著文认为狁与荤粥皆当为羌族的一支等等。史学家从殷周戎族分合变迁有其复杂的历史,以甲骨文、金文材料,得出鬼方、犬戎及狁的历史脉络尚较清楚及其梗概。古代诸戎中以犬戎的历史最久,据说早在夏代以前即已出现,《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昔高辛氏(注:高辛,帝)有犬戎之寇”。《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j匕逐革粥。”《集解》引《匈奴传》曰:“唐虞以上有山戎、拉玩、荤粥,居于北蛮。”荤粥系北狄游牧部落,黄帝以前已存在,十分古老。《五帝本纪》又载:舜帝时,有“西戎、析支、渠麦、氏、羌,北山戎、发、息慎。”北狄、西戎中均未见犬戎。古史传说的“五帝”时期,犬戎还未形成独立的部落称谓。据以后出现的犬戎居地看,它的祖先应是孤狄族。《史记.周本纪》《集解》引《山海经》曰:“有人,人面兽身,名日犬戎。”《正义》又云:“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并明,并明生自犬。白犬有二,是为犬戎。”《说文》云:“赤狄本犬种”,“故字从犬。”又《毛诗疏》云:“犬戎昆夷是也。”这里将犬戎归于黄帝世系,实不可信。
    但是,不可否认,去除以往归附黄帝后裔的不实之说,那么,《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融父山,顺水入焉。有人名曰犬戎。黄帝生苗龙,苗龙生 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札牡,是为犬戎。是以:苗龙----- 融吾-----弄明------白犬白犬有札牡,是为犬戎),那就是源于三苗,源于祝融族。而祝融族,在炎帝时期,归炎帝部落联盟管理之下,故为”姜姓“,与驯化羊、种植水稻有关。《尚书·虞书》:窜三苗于三危。从上排列,白犬在苗龙之后。
     诸“戎”部落音近于“狄”。“狄”,“戎”、“狄”不分。见于《韩非子·十过》有“昔者桀为有戎之会,而有缗叛之,纣为黎丘之蒐而戎狄叛之,由无礼也。”
     有虞氏首领吴回担任华夏部落联盟火正祝融之职。犬戎入侵中原,是上古姚姓有虞氏的族人。帝高辛于是妻之以女,立下大功,同族的盘瓠取得犬戎首领的首级。摇,也正是虎方的核心地区,上古为三苗、扬越之地,有旋转、回旋、盘旋的意思。陶、窑、吴回、盘瓠、摇民、盘龙乃是一脉相承的。瑶族的始祖名叫“盘瓠”,本意是制作陶器的一项工艺。有人以: 苗族、瑶族、畲族,合称“三苗”。《史记》中记载:“汤嬇剖腹生六子,分别为昆吾(昆仑)君已樊,参胡国君斟惠连、大彭国君彭篯、刽国君妘求言、曹国君曹安及楚之先祖芈季连。盘瓠为昆吾(昆仑)君已樊的后裔。在典籍《周易·说卦》中注释:“艮为狗,正西昆吾狗国”。艮,指山,在周卦中属狗,因此,史籍《玄中记》中所记载的“帝之狗”,实际上是指女婿盘瓠来自昆吾,为山民,并不是说盘瓠是狗。
    盘龙城遗址的名称源于遗址在“盘龙湖”旁边,这个胡应该源于是葫芦之葫,是戏和盘瓠的子孙所在地。虞满又称为胡公,应该就是夏代摇民国的地域,陈国应该在夏商时期就是有虞氏的地域。陈国位于姚姓有虞氏和妫姓有庳氏的南面。盘龙城位于武汉市北郊约5公里的武汉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叶店村杨家湾盘龙湖畔,葫芦就是盘瓠的别称。

     2、羊城的来历证明岭南的瑶族早于千家峒的瑶族迁徙  

    五羊神话源出先秦南方盘瓠神话, 五羊 实为 五色犬 ,即 盘瓠 。传说中的盘瓠是一只五彩斑斓的龙犬。据《后汉书。南蛮传》,晋干宝《搜神记》等书记载,远古高辛氏(帝喾)时,有老妇得耳疾,挑之,得物大如茧。妇人盛于瓠中,覆之以盘,顷化为犬,其文五色,因名盘瓠。
    瑶族先民在隋唐之前、秦汉之际已居住岭南之粤北,其来源是多元的,特别是古代岭南土著(俚僚)与瑶有密切关系;岭南宋代已遍布瑶族。“宋以后较大量迁入岭南”之说,应重新评价。
    因此,以所谓不靠谱的族谱推断瑶族的迁徙,只能是千家峒部分的瑶族迁徙,不能反映瑶族的迁徙全貌。
   成书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广西巡抚杨芳编篡《殿粤要篡》就知道广西到处是瑶民,不可能在元末大量迁徙岭南而成,而是更早。《宋史蛮夷传》说:“蛮徭者居山谷间,其山自衡州常宁县,属于桂阳、郴连、贺、韶四州,环纡千余里”。也足见在宋朝,广西贺州一带多有瑶民。

  3、瑶族十二姓的不同记载
    《后汉书·南蛮传》:“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克。乃访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将吴将军头者,购黄金千镒,邑万家,又妻以少女。时帝有畜狗,其毛五采,名曰槃瓠。下令之后,槃瓠遂衔人头造阙下,群臣怪而诊之,乃吴将军首也。帝大喜,而计槃瓠不可妻之以女,又无封爵之道,议欲有报而未知所宜。女闻之,以为帝皇下令,不可违信,因请行。帝不得已,乃以女配槃瓠。槃瓠得女,负而走入南山,止石室中。所处险绝,人迹不至。于是女解去衣裳,为仆鉴之结,着独力之衣。帝悲思之,遣使寻求,辄遇风雨震晦,使者不得进。经三年,生子一十二人,六男六女。槃瓠死后,因自相夫妻。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制裁皆有尾形。其母后归,以状白帝,于是使迎致诸子。衣裳班兰,语言侏离,好入山壑,不乐平旷。帝顺其意,赐以名山广泽。其后滋蔓,号曰蛮夷。外痴内黠,安土重旧。以先父有功,母帝之女,田作贾贩,无关梁符传、租税之赋。有邑君长,皆赐印绶,冠用獭皮。名渠帅曰精夫,相呼为B769徒。今长沙武陵蛮是也。……《礼记》称“南方曰蛮,雕题交阯”。其俗男女同川而浴,故曰交阯。其西有D875人国,生首子辄解而食之,谓之宜弟。味旨,则以遗其君,君喜而赏其父。取妻美,则让其兄。今乌浒人是也。” 。 

 
    又相传:古时高王来侵,平王出榜招贤,谁能斩下高王首级来献,就把公主嫁给他。这话被龙犬盘瓠听到了,盘瓠摘下金榜,渡海来到高王身边。盘瓠假装殷勤,受到高王的宠信。一天,盘瓠趁高王喝醉,咬下高王的头献给平王,立下了汗马功劳,娶了三公主为妻。后来,盘瓠想变成人,便叫公主把它放到蒸笼里蒸七天七夜,公主照办。蒸到六天六夜时,公主担心蒸死了丈夫,偷偷揭开盖子看,盘瓠果真变成了人,只因不足七天七夜,头上和小腿上还有许多毛没有脱落,后来就用布带把头和小腿裹起来。盘瓠变成人后,平王派他到会稽山为王,号称盘王。而“高王”就是帝高辛,“瑶族”的始祖“盘瓠”是帝高辛时期的人,在“吴将军”带领下曾经击败犬戎部族,盘瓠取得犬戎首领的首级立下战功,帝高辛妻之以女,得以封土立国,以“犬”为图腾;而“武陵”曾经是“瑶族”的聚居地。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沅水》:“盘瓠死,因自相夫妻,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裁制皆有尾。其母白帝,赐以名山,其后滋蔓,车曰蛮夷。武陵郡夷即盘瓠之种落也。”。
    《评皇券牒》的来由,是古时评王(或平王)为了奖赏瑶族祖先盘王勇立战功,在全国13省发布券牒,允许盘王后裔耕山种岭,永免徭役赋税。它主要记载了瑶族起源于盘瓠的传说、盘瑶(过山瑶)十二姓的由来、瑶族享有的耕山种岭和免交税赋的权利、应遵守的瑶汉不准通婚的禁令等,千百年来,成为瑶族人民争取生存权、发展权的真实写照。理宗景定元年(1260)《翻印〈皇券牒〉封面词》亦肯定:周时高王敕“黄金白银共支八十万,应勒赐盘护官二品、都尉大将军尚书,勒令诸州军知转军司照应:放免夫役配己,许青山白云之地安处。后宫女长生六男六女眉貌美正身体笃。皇闻之意喜,勒赐各盘、沈、包、黄、李、邓、周、赵、胡、唐、雷、冯。人耕田坑处三锹 
     过山瑶《评皇券牒》中记载平王赐姓:
    一赐长男姓盘名护启龙,封助国侯,食邑五千户,补充胜州刺史。
  一赐二男姓沈名飞凤,封武骑侯,食邑五千户,补充赣州天马将军。
  一赐三男姓包名进成,封光禄大夫,圣鲁侍郎,食邑三千户,补充饶州都尉。
  一赐四男姓黄名明府,封光禄大夫,圣鲁待郎,食邑三千户,补充饶州都尉。
  一赐五男姓李名应瑞,封镇军大将军,食邑一千户,补充本司仆射郎官。
  一赐六男姓邓名明连,封都尉、左右大将军,食邑二千户,补充河南府乡口口口。
  一赐七郎(婿)姓周名明元,封判(刺)史,食邑三千户,补充韶州口口,王氏夫人。
    一赐八郎(婿)姓赵名元瑞,封都尉郑国公,食邑五千户,杨氏夫人。
  一赐九郎(婿)姓胡名明珍,封都尉、镇将军,食邑二千户,补充流州口口,永氏夫人。
  一赐十郎(婿)姓唐名明瑞,封口国公、尚书、御禄库,杨嘉氏夫人。
  一赐十一郎姓雷名元乡,封运国侯,都鲁待郎,食邑盛昌,永氏夫人。
  一赐十二郎姓冯名世瑞,封经国侯、尚书,补充大司马、仆射郎,杨氏夫人。
     尽管,这些姓氏,在宋理宗明显晚于帝喾时期了,毕竟盘瓠衔同族吴将军首在尧舜之前。自19世纪末以来,先后在中国广西、湖南、广东、贵族、云南的瑶族聚居区及国外之越南、老挝、泰国、美国等瑶人社区发现并且收集到南宋,明朝,清康熙、乾隆、光绪及民国等不同时期的《评皇券牒》手抄件140多件,均用汉文书写,一种是称为瑶族《评皇券牒》《盘古皇圣牒》《白箓敕帖》的牒本,其内容较完整,流传量多面广,堪称券牒正本或古本。另一种是称为《过山榜》《瑶人榜文》的券牒,其内容较简短,为券牒之简本。再一种是称为《瑶人分基来路总图》《十二姓瑶人来路祖途》《瑶人出世根底》的文献,只引用盘瓠故事,记述祖先族谱等情况,与前两种的类型区别较大,不属《评皇券牒》范畴,但瑶族群众常将其当作券牒收藏。史载,《评皇券牒》于唐朝贞观二年敕旨。为唐宋王朝统治者用以招抚瑶族先民入籍的券牒文照,赐姓氏也不可能在唐朝。
     
   而在在富川瑶族自治县柳家乡平寨村,邓姓瑶家人却有一截据说是700年前逃离千家峒时带走的12节牛角中的一节。以元朝大德八年(1304),官兵借口瑶民造反杀进千家峒,盘、、包、沈、唐、黄、李、廖、任、邓、赵、周12 。在离开千家峒时,盘翁拿出供奉盘王的金香炉打破成12块,将随身发号的牛角锯成12节,每姓各拿一节。12姓瑶人喝血酒盟誓:“铜打香炉三斤半,黄金四两五钱三,瑶家各姓拿一块,牛角锯成12节,每姓一节各自飞。”并相约500年后“香炉牛角合得拢,来日子孙又杀回!”
    那么,两个记载不同的十二姓。在《评皇券牒》记载比柳家乡平寨村的早,那么,少了“胡、雷、冯增加了奉、廖、任”,若说,“奉、廖”分别与“冯、雷”音近,那“胡”与“任”就相差很大了。
   此外,也有记载:盘、沈、冯、黄、李、邓、、雷、唐、胡、周、赵十二姓。这里没有《评皇券牒》的包姓,而增加姓。
   清人李来章《连阳八排风土记》载:八排瑶族的姓氏,“一曰盘、一曰房、一曰唐、一曰沈、一曰李、一曰莫、一曰冯、一曰黄、一曰邓、一曰何,大略不过此十姓。”该说法并不确切,事实上,除这十姓以外,尚有龙、方等姓类。民国人廖炯然著《连阳瑶民概况》:“瑶民姓氏,以、唐、邓、李为多,沈、盘、赵次之,祝、莫、黄、冯为少。”与盘、沈、包、黄、李、邓、周、赵、胡、唐、雷、冯”多了房、祝、莫、何。
   更为巧合的是畲族中广泛流传的盘瓠传说与瑶族基本相同,只不过他们的始祖盘瓠娶三公主为妻之后,婚后迁居深山,生下三男一女,长子姓盘,次子姓蓝,三子姓雷,女婿姓钟,子孙逐渐繁衍成为畲族。畲瑶的四大姓(盘、蓝、雷、钟),与瑶族有相同的盘、雷二姓。吴回也叫吴雷;钟姓源于鐘,与祝融部落有关。瓠、斛、葫、扈、觚、弧、古都是古代通假字,胡与葫同。因此,《评皇券牒》比富川记载的元朝大德八年的十二姓,我认为比较可信。


    
    
 
 
    4、千家峒的地址考评
    湖南江永与广西灌阳都有千家峒的记载,而且各自都有宗谱迁徙佐证。到了宋、元之际,官府发现这个地方好,派官差入峒征收粮饷,瑶民热情款待,久留不归,官府误以为官差被杀,于是派兵围剿,逼得峒内瑶民纷纷出逃,背井离乡,流散到我国南方各地大山中去。那么,具体的千家峒在哪呢?千家峒依都庞岭韭菜岭峒的四周高山环绕,四周崇山峻岭,广西灌阳的以“山的西麓有一个面积3平方公里四周高山原始森林环绕”;而湖南江永以“千家峒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人间仙境,四周被五岭中的都庞岭与萌渚岭环抱,仅有一个岩洞维系着与外界的沟通,这个岩洞指的就是千家峒入口处的穿岩。元大德九年瑶民为抗击官兵围剿,在峒口的石山上筑起的古石墙仍依稀可见”。
    为证明千家峒最早在哪?我不得不先论证:舜帝死亡之地与秦始皇30万部队战死之地。
    《淮南子·修务训》(卷19)说,舜“南征三苗,道死苍梧”。《礼记檀弓下》:舜葬于苍梧之野。郑玄注:舜征有苗而死因留葬焉。《读史方舆纪要》卷八十湖广长沙条说:南距五岭,北界重湖,内抚蛮,外控岭粤,古三苗之境地也。顾祖禹《二十一史方舆纪要》(59)(卷108109):《禹贡》荆州徼外地。周为百粤地。秦属桂林郡。汉初,属南越赵陀封其族赵光为苍梧王,即此。元鼎六年,置苍梧郡。元封五年,兼置交趾刺史治广信,领郡七。后汉因之。从富川、谢沐、冯乘三县,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统一岭南,置桂林、南海、象郡,县地属南海郡。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属南越国桂林郡。后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始置县,同属交趾刺史部苍梧郡。《水经注》曰:九嶷山盘基苍梧之野,峰秀数郡之间,罗岩九举,各导一溪,岫壑负阻,异岭同势。游者疑焉,故曰九嶷山”。
    221年,秦始皇统一七国之后,开始着手平定岭南地区的百越之地。前219年,秦始皇任命屠睢为主将、赵佗为副将,在富川(治所在今钟山)、桂林兴安两个主要地方进行了最为剧烈的“秦瓯战争”,两路进攻西瓯,一路由萌渚岭进入广西贺县,一路经越城岭取广西桂林及其以南地区,率领50万大军平定岭南,屠睢因为滥杀无辜,引起当地人的顽强反抗,被当地人杀死。秦始皇率50万大军及杂卒在桂东北、粤北分五路进攻岭南,由于与西瓯的战斗惨烈,损失兵国几十万,《淮南子·人间训》中记载:“乃使尉屠唯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塞镡城之岭,一军守九疑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干之水,三年不解甲弛弩,使监禄无以转饷,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杀西呕君译吁宋。而越人皆入丛薄中,与禽兽处,莫肯为秦虏。相置桀骏以为将,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杀尉屠雅,伏尸流血数十万。”史称秦瓯之战秦赢政二十六年(221),王翦戍都庞,请准设营浦县,属长沙郡,县北部为营浦地。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秦帅蔚屠睢初征岭南,派军自沅江挥师南下,修了一条古便道自道州沿潇水、沱江、枇杷所栈(在湖南,现在叫何地名待考)经古麦岭、黄沙岭(蛮子岭)的山峡至青山口(葛坡)、黄龙、冯乘(富川)的老古城由水路直达贺州(临贺)。汉元鼎六年(111),在县西南置谢沐县(境内有谢水、沐水,故名),属交州苍梧郡;同时析长沙郡,置零陵郡,营浦改隶荆州零陵郡。
     那么,就会发现两地差异:
     营浦县是湖南道县历史曾用名。公元前221年王翦平定江南,修都盘之戎,请设营浦县,获诏准。隶属于长沙国零陵郡。而当时的零陵郡距离灌阳比较近(郡治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咸水乡)。
    首先,灌阳在夏、商、周属荆州之地,春秋、战国为楚南裔境。秦以楚南置长沙郡,灌阳隶属该郡。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分长沙国为零陵郡,观阳县隶属零陵郡。
    其次,看江永: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建营浦县时,县东北部属之。汉元鼎六年(前111),在县西南置谢沐县(境内有谢水、沐水,故名),属交州苍梧郡;县境西南部建谢沐县,县治先后设于甘棠、圳景、白塔脚、潇浦(今城关镇)。三国(吴)甘露元年(265)至南北朝,谢沐属临贺郡(宋改临庆国)。
    也就是说,灌阳在夏商周时期就归荆州管辖了,而江永是在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在统一七国之后,着手平定岭南地区的初期才把江永的东北部攻下。“秦瓯战争”不会在早被秦朝统治的灌阳的千家峒一带作战,而是集中在:重点是江永千家峒临近地方即都庞岭与萌渚岭之间的关隘,其次,经过战争后修通灵渠方兴安县境内的越城岭(即镡城之岭)方向两路进发
     谢沐关它西连龙虎关,东接宝剑寨(富川的石砚、龙窝一带具体地点待考)。现存连接小水峡和牛塘峡的土夯关墙城垣遗址约5公里长,并有块刻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的修路碑及两块刻于民车十九年(1930年)的修路碑述修古道建雄关、沟通"楚粤通衢"之事。关内除设有千夫营外,还有骑汛、兵栈、粮库。秦守源口营的百夫长为猛将尉屠睢所属,西汉辖谢沐关而守之的将官司归中大夫陆贾辖制。可见,秦军的主攻方向在谢沐关,部队死亡多也谢沐关,之后才该取修通灵渠并举正巧在这关隘,在攻下岭南之后,汉元鼎六年(前111)在县西南置谢沐县。江永千家峒不属于江永的东北部。可见,这关隘之重要。
     谢沐县隋开皇九年(589),并谢沐、营浦为永阳县,属永州总管府(大业三年改零陵郡)。也就是说在汉初,一直属于苍梧郡管辖,符合苍梧之野的范畴。而谢沐关,则是在历史上书写浓重之笔。因关内有谢水、沐水两河汇流,故称为"谢沐",当地土著也有人将其关名倒置,称"沐谢关",故《宋史》把它记为"莫邪关"。秦始皇采取"谪戍民"的政策,从中原派大批汉人进入长沙蛮、萌渚岭一带的少数民族地区,此举延续被沿用至西汉时期。因戍卒与当地瑶民时有摩擦和争斗,流血事件并不少见。当时的官吏为之取为名"世睦关",就是希望当地的瑶汉人民能世代和睦相处,团结共存。可见,"世睦“原来并不和睦。《晋书·地理下》说:"自北徂南,入城之道,必由岭峤"。宋人周去非在《岭南代答》卷一《地理门》中说:入岭南之途有五,"自道(道州)入广西之贺(临贺)四也"。说明道州至贺州的这条古道属于五道中的第四条。清地理学家顾祖禹在《读书方舆纪要》卷八十一中,说秦末尉佗如不在桂岭拒防,其后果必然是,北兵"从道州而风驰富川、临贺之郡,则西粤之藩篱尽决矣"。
      其后还发生几次大的战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谢沐关雄镇一方,在它的关内外也曾5发生过很多激烈而残酷的战斗。汉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归义侯田甲就是率军取此古道南下苍梧,其一部曾于谢沐关与当地衬军激战;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靖自四川出兵两湖击败梁帝肖铣,"由夷陵(今湖北武昌)抵富川度至桂州(桂林),驻师黄沙岭",与梁军血战于谢沐关(见乾隆版《富川县志》);宋开保三年八月(公元970年9月),"潘美伐南汉,自道州进,次白象","进克富川",谢沐关亦战之(见道光《永明县志》卷十)。《宋史·列传》中记载:宋绍兴二年(1132年),岳飞兵伐富川追剿曹成,在关前宋军与曹成兵血战,双方伤亡惨重,最后"岳飞破曹成,入莫邪关"。到了明代,谢沐关被称为"雄关",在关的东西进口分设岩口营和白象营,驻兵守关。明末张献部将曹志建拥兵关上,更其名为"凤凰关",清代称之为小水峡汛,派重兵把守,防卫极严,清《富川县志》称之为"小水固西北之金汤",可见谢沐关军事地位的重要。由此可见,谢沐关作为古道雄镇、古代边关,曾在历朝历代的军事防御、治安守卫等方面起到过巨大作用。
     因此,依据舜帝死于苍梧之野,葬于零陵。那么,舜帝死于谢沐关一带,也有了充分的理由。
    也因该关隘,重兵把守,历代防卫极严。从千家峒迁徙,不可能从谢沐关直接过来,必定有一部分翻越韭菜岭,到灌阳县一带,暂时定居,一样沿袭称呼千家峒。之后,顺着恭城县而下,到富川、钟山一带。
    以致在宗谱记载中,出现了灌阳千家峒的情形。广西钟山县两安瑶族乡沙坪村沙坪屯东门墙上发现同治二年(1864)五月立的石碑上勒有“自从始祖,历来出身全州观阳千家洞,七姓人等分散,赵万四、黄富四太祖於洪武元年(1368)流落居住沙平,不以年岁,被梁上君子难安居住,为被(避)乱世搬住老屋居……”富川瑶族自治县柳家乡平寨村族谱记载:“明太祖以来洪武年间由全州灌阳千家峒发迹到平乐府富川县,洪武二年岁次乙酉原籍经家考处地方居住平寨村。”……

 

5、两安瑶族乡星寨一带过节
朋友调侃之间,男者是入赘婚。他自己开玩笑说:“我当母亲的”……是男嫁女婚。我顺便询问过节的情况。
就有三月三唐姓、四月八卢姓、五月五罗、陈;六月七邓姓、七月十一卢姓、十二唐、邓、盘;十四苏;八月初二李、苏;九月九唐;10月16日盘王节有沙坪、花山宝鹿、板观;十一月冬至徐、梁、苏。
这不得不让我想起去年思考的一个问题:在望高镇、羊头镇,顺江而下,白虎头、水口洲、榕木洲等地过盘王节。水口洲有周姓、榕木洲有赵姓……从羊头现在黄姓以蒋家洲原为将军,黄姓不承认蒋家洲原来居住蒋姓,其实既是蒋姓先居住,也是一位瑶族起义将领。从羊头居住的雷姓、胡姓、李姓、黄姓、周姓、潘姓即盘姓演化,以及钟山镇的赵姓,赵姓榕木洲过盘王节,则基本属于瑶族;当然后来的明末清初宗谱汉化;榕木洲临近的羊头水口洲马姓、周姓过盘王节,应该是周马混合居住而一样过节。对照瑶族十二姓中的盘、沈、包、黄、李、邓、周、赵、胡、雷、冯。就会发现沿江有:乌石村蓝姓、白马邓姓、龟石周姓、黄、李、周、赵、胡、雷,西湾下宋蒋姓、蒋家洲原有蒋姓……
的确,在明朝的地图中,大部分是瑶族的村庄,现在几乎没有多少瑶族了。即使过盘王节也不承认自己是瑶族。去年,曾经有一位提供过常说的“九洲十八寨”的说法。同样,也很多在慢慢的变化中,不再过盘王节。毕竟在不断的融合。《蛮夷传》抚水州条中说“广西所部二十五郡,三方临溪洞:与蛮、僮、黎、蛋杂处”清人李绂修的《广西通志》说:“撞者撞也,粤之顽民,性喜攻击撞突,故曰撞”。在宋史籍文献中,也还保存着“僚”这个族名,僮与僚常碰见。
所有这些,需要逐步考证,才能够从蛛丝马迹中,找到答案。

2017年6月11日22::21作于广西贺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