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肠道“受伤” ,多是吃出来的!

 昵称35901519 2017-06-12
       炎症性肠病到底是个什么病,怎么会被称为“绿色癌症”呢?专家介绍,因为炎症性肠病并发症多,且需要终身治疗,患者常会腹痛、腹泻、血便甚至肠梗阻,不仅身体上痛苦,经济负担也非常重。如果出现持续腹泻、腹痛、发热、便血等症状,要尽早检查,警惕是否患了炎症性肠病。


这是一个吃出来的病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终身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典型症状包括:持续腹泻(稀便、水样便或大便次数增多)、腹痛、发热、便血等。除了消化道的症状,还有一些肠外表现,如眼部发红发痒、口腔溃疡、关节肿痛、皮肤损害、骨质疏松等,但有的患者则是以肠外表现为首发症状去就诊的。经过有效的治疗后,患者通常会在1-2个月由活动期进入缓解期,即使是进入缓解期,患者仍然需要用药长期维持治疗,维持治疗的时间得用年来计算,一般是三年左右,如果三年还不复发,才可以考虑停药。
       为什么现在这个病突然增多?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与我们饮食结构发生了改变有关系。近年来吃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炎症性肠病也随之高发。尤其是吃垃圾食品,包括油炸类食品、腌制类食品、加工类肉食品(肉干、肉松、香肠、火腿等)、饼干类食品(包括所有加工饼干)、汽水可乐类饮料、方便类食品(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罐头类食品、烧烤类食品等。
早期难识别易被误诊
       由于病因尚不明确,炎症性肠病在早期较难识别、容易误诊。炎症性肠病虽然无法治愈,但通过综合诊治结合患者良好的自我管理,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保证良好的生活质量的。相反,如果诊疗不规范,不但影响患者正常生活,甚至会危及生命。
    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包括氨基水杨酸类、皮质类固醇、免疫调节剂、生物治疗、抗生素等。药物治疗的机制是抑制机体异常免疫,控制肠道炎症,促进肠黏膜修复。一些对症的治疗药物可能是相同的,但它们的剂量和疗程可能不同,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也不同,因此没有可以适用于所有炎症性肠病患者的治疗方法,其治疗需要强调个体化。
       营养对炎症性肠病患者非常重要,不仅可以维持良好的状态,对疾病也有治疗作用,而炎症性肠病患者多数伴有营养不良,因此,炎症性肠病患者需要注意饮食和营养。在饮食上要个体化,少食多餐,食物要高热能、易消化、低纤维、低糖少油,忌辛辣刺激性食物;营养均衡,养成记饮食日记的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心态平和,积极乐观;不随意停药,防止炎症复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