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老人的自白(一)

 mz_zhang 2017-06-13

读书笔记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


“他用最少的金钱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了广告业的巨头。”1948年大卫·奥格威花了6000美元创办了奥美广告公司,如今奥美广告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国际集团,是全球最大的传播服务公司之一,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359个办事机构。


这本书是奥格威对广告行业的视点集成,被译成二十余种文字,全球销量超过150万册。


也许你会感叹奥格威天生就是个奇才,但你一定不知道他也曾经几度易业,一事无成。奥格威对于管理做事业有一套自己的原则。认为经营广告公司跟经营实验室、杂志社建、筑师事务所和餐馆都是一样的。


1932年经济陷入低谷,奥格威去了巴黎一家饭店当厨师。每周工作63小时,从早到晚,汗流浃背。奥格威好奇,是什么激励着那些厨师在喧嚣咒骂的环境中,依然努力工作。慢慢地,他从领班的皮塔先生身上找到了答案。


权威形象:皮塔先生是这伙厨师中厨艺最棒的,奥格威是广告公司文案写的最好的。养老院院长以身作则,要成为那个最棒的,这样的养老院才能成为最好的。


吝于夸奖:能得到心目中权威人士的认可是可喜的,但过多的夸奖就会减损喜悦感。养老从业人员确定需要提升自信,但表扬不能流于外表否则是反效果,更多的肯定他们付出的回报,分享成长的喜悦,夸奖那些敢于承担错误的行为。


赋予使命:体会到自己的独特价值是使命感的核心,每个人都需要精神奖赏。做养老有多少人有所谓的使命感,实话实说并没有几位。但凡想成就伟大的事业就不能学如何炮制理想,而是要去体会什么叫做坚持,把这种体验享给团队,变成团队的发气质,最后提炼成为使命感。


不留情面:开除不称职的员工,因为这些人会影响公司的士气。对于不能遵守最基本规定和流程的员工必须坚决排除在团队之外,因为养老服务安全工作比其他事都重要。


信守承诺:对待客户,不能有一丝的马虎和搪塞,不管要加多少班,费多少神。这一条不光对养老行业,应该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


明辨是非:作为管理层需要有判断是非的能力,保证公正处事。这一点作者的切身体会是很难。养老院里很多事要搞清楚真相很难,即便清楚了反而觉得糊涂一点比较好。如何保证公正才是最重要的,要对相同事件的处理态度保持一致,不搞特殊化。


保持整洁:无论是厨房还是办公桌,整洁的环境都能带来良好的工作氛围。有句话,养老院里没闲人,闲了就搞卫生!


炫耀特权:以此来激励你的员工努力工作。现状下,养老企业还是应该学习一下酒店行业。酒店运营管理,对于不同的岗位设计有明显炫耀的特性,更高的职务匹配,更好的衣服,更大的宿舍,差距巨大的收入,什么都差不多,员工就没有攀比和嫉妒的目标,没有原罪的驱动,一个团队不会有激情。


做好把关:无论是饭菜还是广告方案,送给客户之前都需要领导层的把关。目前多数养老质控停留在检查文书上,敢不敢开放客户评价或者满意度,敢不敢做开放式的养老机构,任由社会人士参观?


树立榜样:假如老板比雇员加班更多,那抱怨就会少很多。这是个很有趣的现象。我所知的养老企业分化极端,一种老板满嘴仁义道德,情怀理想,背地里就是钱钱钱,为了钱不择手段;一种情怀到骨子里,轻易不开口,默默耕耘从不喊累,偶尔聊理想实在又朴质。吐槽老板的很多,赞美的太少。


奥格威市场策略对于我们今天做任何商业活动都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抓住生命周期:要让广告主相信,新公司有雄心、能苦干、充满活力比起将近衰老的大公司更能提供优良的服务。


养老企业每个阶段做什么很重要,一步错过对于后期的运营都是压力。建议养老企业的老板们,试错要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做好隔离墙。这行业带赌性做事雄心会消耗得太快,完全怕错又会消磨活力。


规避强竞争:奥格威亲自登门造访的第一家客户是韦奇伍德瓷器公司,选择的原因很简单---这家公司从来不做广告,这样奥格威就避免了与有实力的广告公司进行直接竞争。


当下的养老环境是一个趋同的轨迹,你会的你懂的我也有,相互之间没有秘密,这样下去就是不可避免的强竞争环境。但是行业又缺少创新的空间,在这样形势下,联合共存、认清行业竞争对手是谁,统一对外才是规避强竞争的好路线,比如针对老年金融欺诈的打击活动。


锚定合伙人:奥格威让安德森·休伊特做公司的老板,因为他看上去更使美国人信任。


关于这点我一直有话说。为什么大多数企业都把院长看作中层干部?如果一家养老机构是一个独立财务机构,那么院长就应该有足够权利,并视其为联合创业者才对。事实却恰恰相反,赋予他的使命,没有匹配的身份,错位的定位是没办法让人信任,以至于干不长久。


吸引注意力:奥格威想尽办法让客户注意到他的公司。


1)他邀请专业广告刊物的记者共进午餐,以此将他创办公司的消息刊登出去。

2)在麦迪逊大道上发表言辞犀利的演讲,引起骚动。

3)同那些与广告主有联系的人打交道,趁机宣传自己的公司。 

4)给各行业发送公司的进展报告,使他们能了解奥格威的公司。


必须承认养老企业目前的市场和品牌做得很LOW的事实。这也和当下养老经营的预算重视建设、紧机构运营有关系。因为市场是培育期,又没有明确有效的手段就干脆不花钱。等别人教育好了再去摘果子是普遍思路。但仔细想想,对比其他行业我们这样做真的对整个行业发展有益吗?据说马云拿到第一笔钱的时候花掉一半做市场。奥格威书中也反复强调;一家企业明确长久的品牌战略是多么重要的事。


尽心服务:对于争取到的客户,奥格威总是不遗余力的为他们创作优质广告,一方面这样可以维系客户,另一方面优质的服务会吸引更多广告主的注意。


我们有不遗余力的留住客户,相信每位从业者都把优质服务这句话听出茧了。不过让人感到尬尴的是,我们缺少实现优质服务的手段,却有太多优质服务的道理。管理上缺少为服务媒介服务的精神,反而有太多理想化的情感投射,提出需要不切实际的操作标准,却对护理员的基本需求不作关注。试问这样的环境下护理人员又怎会关注服务对象的需求,这样的优质服务岂不就成为自欺欺人的废话了吗。


学会拒绝:奥格威总是煞费苦心的选择客户,平均每年他要拒绝掉59个客户。


迁就用户是目前很多入住率不佳、销售不利项目的无奈选择。但仔细感受服务人员的体验,就能发现社会对于养老业的贬低,其实是来自我们迁就客户后表现的不自信。科学家早就证明了,插标签就容易引导个体会成为什么标签特征,认为自己低人一等的那就会真低人一等,认为自己不能拒绝那就永远不会拒绝。不会挑选客户的养老院不是好养老院,不懂替企业筛选客户的销售不是合格的销售,不能说NO的院长能做老好人,但亏了投资人的钱。


认真倾听:对客户的尊重和倾听会为你赢得好感,尤其是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多听少说总是对的。


这一点我自己就很难做到,不会倾听和不会表达是同时存在的。我见过很多刻苦的养老工作者,只是幸苦的效率很低,多数时候没有仔细听和观察服务对象和家属,做很多努力还被误解,变成解释太多反而被说成是辩解。多给老人和家属一些表达的机会,听听一线员工的声音总是对的。


奥格威的《一个广告人的自白》是一本伟大的书,作者打算分三期分享给大家,接下来的文章会结合养老圈不为人知的故事,请期待!


SO.未完待续! And two chapters are waiting to go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