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书法工具手册(上册)(二三八)

 百了无恨 2017-06-14


米芾行书简略(一)

“宋四家”之一的米芾,兼精各体书法,成就最高的是行书。他的同时代的好友苏轼称赞他“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宋史》本传说他“特妙于翰墨,沉着飞翥,得王献

之笔意。”“沉着”与“痛快”、“飞翥”是互相对立的风格,米芾能够兼得,是他的书法形成独特个性的一个基础。

同历史上许多大艺术家一样,米芾刻苦师法传统,又胆敢独造。他作书勤奋,自称“平生写过麻笺十万”。他的儿子米友仁说他“所藏晋唐真迹,无日不展于几上,手不释卷临学之。”米芾对古人评论很苛刻,遭到“爱观古帖而议论疏阔,好摹古帖而点画失真”(黄伯思《东观余论》)的非议,其实他对自己的要求也很严格,曾说“余写《海岱诗》,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写一首诗,写了三、四次还只有一两个字满意,可见他的创作态度多么严肃。他对古人的评论的苛刻,可以看作是学古而不为古人束缚的一个表现。至于“摹古而点画失真”,则更要作具体分析。从记载看,米芾临古功夫很深,常能达到乱真的程度。不过他的学习方法不满足于一点一画肖似古人,而致力于遗貌取神,自出新意,所以能形成自己独特的面貌。米芾最反对的是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毫无创造精神的“奴书'

米芾临习古人书法的经历,《群玉堂帖》第八卷中有一段手书叙述最详。他七、八岁时开始学颜真卿,以后学柳公权、欧阳询、褚遂良、段季展、《兰亭序》,以后进而学隶、篆、钟鼎文……一直到老。

据翁方纲考证,米芾四十一岁以前所作书翰署名“黻”,四十一岁以后署“芾”研究米芾书法的人,一般以四十一岁作为一个界限。大体说来,早期作品受临习各家作品的影响比较明显,比如从现传最早的墨迹、他三十岁时写的《阎立本步辇图》的题款,还有从《砂步帖》,可以看到欧字运用方笔、结体紧劲的痕迹。三十三岁所作的《龙井方圆庵记》,其结体与圆劲转折处很象《圣教序》。到了三十八岁,米芾给我们留下了《蜀素帖》、《苕溪诗》两种重要的墨迹,确立了他的独特风格。到了四十一岁以后,进一步博采众艺,达到十分成熟的阶段:既有独特风格,又有多种面貌。只见他挥写自如,随心所欲,法度整然而又时出新意,表现在不同时间、条件下所作短简、诗札格外突出。。像《乐兄帖》的凝重,《春和帖》的洒脱,《拜中岳命诗》的劲健,一一各尽其妙,古人的东西已经完全被他吸收融化,成为自己的血肉了。

米芾的师承,除了《群玉堂帖》第八卷自述所提到的以外,还有李邕、李建中、杨凝式等人也对他产生过程度不同的影响(见于《宝晋英光集》、《海岳名言》)。但是影响

最深的,还应数裙遂良和“二王'。米芾自称学褚“最久”。在初唐书法家中,褚遂良与虞世南、欧阳询同是楷法的集大成者,但是比较起来,褚更有一种飘逸的神气。米芾赞扬褚书“如熟驭阵马,举动随人,而别有一种骄色”,在长期的临习中一直保持了褚遂良笔意,直到晚年不衰。


至于“二王”对米芾的重大影响,也早已为后世所公认。米芾知无为军时曾将王羲之《王略帖》,王献之《中秋帖》,连同谢安《慰问帖》一起勒石置于官舍,为后来《宝晋斋法帖》的祖本。米芾称颂《王略帖》为“天下第一帖”,称颂《中秋帖》有如“火箸画灰,连属无端,末如不经意,所谓一笔书者,天下子敬第一帖也。”又说王献之“天真超越,岂父可比也。”看来他对献之的评价比羲之更高。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