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修筑长城除了军事防御,还有一个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的作用

 夜读史书 2019-11-21

长城最早可追朔到西周时期,当时北方匈奴连年入侵,烧杀抢掠。周王朝为了抵御匈奴的进犯,曾筑连续排列的城堡“列城”以作防御。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列国根据各自的防守需要在边境上纷纷修筑长城。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开始连接和修缮各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在当时的情况下,长城对抵御匈奴进犯效果明显。《过秦论》就有记载:“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之后历代都有在秦长城的基础上加以巩固和修建。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明朝那时候修筑的。

长城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它并非简单孤立的一线城墙,而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把长城沿线的隘口、军堡、关城和军事重镇连接成一张严密的网,形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

长城真正的用处在于,入侵者或许能集中力量偶尔攻破一两个关口、闯入内陆,但只要整段长城还驻守有强劲的军队,入侵者就始终面临被阻击、伏击而无法回家的危险;尤其是,长城扼住了燕山和太行山北支各个交通要道,游牧民族的骑兵纵然破关而入,但只能对内陆实施骚扰,而他们的后勤根本无法通过关口输送进来,故而无法在内陆立足,从而动摇中华帝国的根基。

除了军事上的作用明显以外,长城还有一项极为重要的隐藏属性,即控制边疆贸易。原本中原地区的商人可以自由通行,贩卖货物到北方游牧民族地区,获取丰厚的利润。但有了长城之后,这些边疆贸易就可以被朝廷所控制。

众所周知,北方游牧民族地区,盛产马匹、牛羊、皮草。但非常紧缺中原地区的一些日常生活物品,如布、酒、茶、糖、丝绸、瓷器、工艺品等。一旦朝廷实施了贸易管制,北方游牧民族地区的生活势必会造成严重影响,而中原地区本身地大物博,受贸易管制的影响则微乎其微。仅仅用贸易控制的手段,就能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前些时间,菲律宾跟我们天天吵着南海的事。咱们控制了下香蕉进口,他们那边就受不了了。也同样是这个道理。

有了长城,商人要进入草原就必须经过关隘,到了后来大家干脆都来到关口来进行贸易,关隘就成为了通商口岸。朝廷还可以凭此获得非常可观的关税收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