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破译甲骨文字之五十九:益

 长空舞剑月如霜 2017-06-16

    文字创造之初,是由少到多,有简单到复杂的。一个本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就产生了一系列的具有特定意义的新字。

    一只皿,向里面加水加多了,就会溢出来。一条山路遇到两边土隆起的地方就形成了关隘。溢也好,隘也好,这两个字在文字初期的甲骨文里面有一个共同的本字,就是益字。但是,我们不能将这个益看成是形声字的音符,因为严格地说,在甲骨文时代还没有单纯的音符.大多数这类看似音符的符号都具有意义上的内涵.准确地说,益这个字应该写作:泴。其造字原理详见下图:

 破译甲骨文字之五十九:益 甲骨文

从甲骨文字面上看,是皿里面水多了,就从皿口溢出来了。所以上图中几个益字的水都是高于皿的表面的。因为只有高出来才会“溢”。可见这个字的创造是很符合科学性的。到西周以后,益的本义就开始有了多和频繁的意思。如《易象傳》“風雷益,君子以见善則遷,有過則改。”就是说每当风频雷疾的天怒之时,君子就应该自省了。要改过从善。

《说文》“益,饶也。从水皿,皿益之意也。”段注:“食部曰,饒,飽也。凡有餘曰饒。”这是说,益是多的意思,向皿里加水,水太多了就会溢出来。所以从水从皿。这个东汉时期的定义基本承接了一千年以前的甲骨文本义。它从一个侧面证实了皿在远古时代是专门用来盛放水、酒、血等液体物质的。

卜辞“贞:翊丁卯,渔益”(后下24·3                   意为渔获多也,本义

卜辞“己巳卜,大,贞:翊辛未,渔益工隹”(珠393        意为渔获多也,本义

卜辞“……寅卜,出,贞:翊日丁卯,渔益新”(续5·19·4)意为收获了不同的鱼

卜辞“……午卜,出……日延益”(铁233·4              意为时间延长了

【甲骨文字本义小结】

益的本义:皿中加入液体过多而漫出。动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