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程回顾 | 张宇清:家庭血压与心血管预后

 姑苏记忆 2017-06-20


2015年9月29日(周二),医学界心血管频道请到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张宇清教授为我们带来主题为《家庭血压与心血管预后》的讲座,提倡重视家庭血压及动态血压监测,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替代。


来源: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测量血压已成为判断高血压及其预后影响的重要临床手段,但血压是一个变异性很大的生理参数。临床上,通常是以诊室血压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监测,这种传统的血压测量存在一定局限性:舒张压估计的精确度有限(在肥胖、老年患者中并不少见);较难反应24小时全天血压情况;警报反应(白大衣现象——最初血压的高估+治疗效果的低估)。


  ESH:家庭自测血压的优点及必要条件


  提高患者依从性的同时,提供多种测量方法,便于医生长期观察血压情况并对器官损伤及危险事件做出预测,有利于诊断白大衣及隐蔽性高血压。但需注意的是,家庭自我测量血压需得到医学专业人士的指导或培训,以保证测量值的准确性。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优点


  运用多种测量方法,区别评估日常活动及睡眠中的血压,更易识别警报反应、消减安慰剂效应。


  对于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而言,动态血压具有预后价值,动态血压监测下血压水平越高,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风险越高。动态血压中的夜间血压参数对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相关性最为密切。因此,夜间血压水平应受的临床医生的充分重视。


  家庭血压与动态血压监测相辅相成


  家庭血压监测和动态血压监测相辅相成,而不是互相替代的方案。科技的发展应该提供成本更低的检测装置,将家庭血压监测和动态血压监测结合起来,在家庭中监测动态血压。尽管近期的建议使用在增多,但张教授仍强调动态血压监测应该在特定人群(尤其是需要关注夜间血压和血压变异性)中进行。


  HONEST研究:患者进行降压治疗时的家测血压和心血管预后


  这是一项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共纳入21591例日本高血压患者,于2009年~2010年采用以奥美沙坦(10或20 mg/d)为基础的治疗方案,评估原发性高血压、门诊患者,在随访2年间,清晨家测血压(HBP)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以奥美沙坦为基础的降压方案治疗2年,可平稳持久降低清晨家测血压和诊室血压,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6.46/1000例患者/年。


  2014年2月10日,《高血压》杂志在线发表的台湾真实世界研究,再次证明奥美沙坦降低心源性死亡风险。


视频回顾




专家简介




张宇清 副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高血压中心

医学博士


现任职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高血压中心。现任中国高血压联盟常务理事、秘书兼司库,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副总干事,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分会秘书长,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秘书长,北京心血管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高血压学会、欧洲高血压学会会员,美国心脏病学院(ACC)会员,美国心脏病学会(AHA)会员及AHA高血压研究理事会及脑卒中理事会成员。参加国内外多项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防治指南及治疗建议的编写工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